第30章 贵人

曹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得在京影厂混饭吃。

虽然汪厂长已经认可了他,但是,这个年代最讲究群众基础,也不能完全不在乎同事们对他的评价。

因此,接下来,凡是能够显示能力的场合,他绝对当仁不让。

无它,出身卑微,起点低,根本就没资格扮猪吃虎。

讲剧本就讲剧本,也没什么好怵的。

曹杨就像后世上培训课一样。

底气十足,声音洪亮的开始了自己的讲解。

“《瞧这一家子》的亮点就在于其生活气息浓厚、喜剧效果突出。

展现了改革开放背景下,全民热情高涨,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时代背景。

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创作之初,我就是为了有别于当下刻板的高大全,伟光正路数,才创作出了这么一个剧本。

整个大环境都在求新求变,我们电影人也要大刀阔斧嘛!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这个剧本通过讲述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咱们这个时代里小市民的喜怒哀乐。

包括吵闹、平淡的生活细节,以及人物之间的互动,力争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贴近性。

剧本中的笑点主要来自于错位情节,如:救错落水儿童、教舞蹈念错字等。

之所以添加进这些情节,我就是想让将来拍出来的电影既有趣又不低俗,我特别想给观众带来欢乐。

另外,这部电影想要拍的特别出彩,就必须得找到一个特别会演喜剧的演员。

剧中父亲这一角色还不怎么挑演员,演的中规中矩也可以。但儿子胡嘉奇这个角色特别挑演员。届时必须得找一位非常具有喜剧表演天赋的演员来出演这个角色。

因为胡嘉奇这个角色,虽然胸无点墨、游手好闲,但他的行为和反应常常出人意料,想要把他这种性格特点演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咱们这个电影想要拍好呢,胡嘉奇这个角色就必须得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还有剧本中的一些场景,譬如:胡嘉奇在书店帮人排舞的场景,可以充分利用了蒙太奇的交叉剪辑手法来展现这个喜剧人物的喜剧天赋……”

一番讲解之后,很多人对曹杨的印象已经有了改观。

已经不敢只把他看作一个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子了。

也许有人会说,锋芒外露不是好事。

可是对于一个起点非常低的小萌新来说,如果不锋芒外露,那得熬到什么时候去才能出头?

见识到了曹杨的舌战群儒和细心讲解,汪厂长对曹杨的赏识,又重了一分。

在汪厂长的力挺下,《瞧这一家子》最终顺利过审。

既然剧本过审了,那么接下来所要面对的就是立项了。

立项非常重要。

一个剧本,唯有立项了,拍摄资金才能到位。

这个年代的电影,基本上很少有大制作。

花个七八十万拍出来的电影,基本上都能算作经费充足了。

曹杨记得《瞧这一家子》拍摄完成,所有的经费加起来,好像只用了19万。

19万拍一部电影,而且还成了经典,放在后世,简直不可想象。

既然只需要19万,那曹杨也就不用操心了。

给汪厂长和王好围导演打了个招呼,他就回八一厂那边去了。

抬腿刚要跨上自行车,终于感觉到了,兜里多了个四四方方的小东西。

不用说,肯定是盲盒开了。

掏出来一看,竟然是一台三洋牌的单放机,还连着耳机。

里面有一盒磁带。

磁带上没有任何标签,就像是一盒空白磁带。

曹杨戴上耳机,按下按键。

一首歌曲小样旋律就流淌了出来。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乡恋》

…………

汪小棠导演进展很快,只用了一个半月,就把《第一大案》拍摄完成了。

影片冲洗出来之后,进入后期制作环节,他这个临时工性质的编剧也就可以谢幕了。

八一厂这边的领蹈还真没有谁把曹杨当盘菜。

京影那边的汪厂长都开始出手抢人了,八一厂这边竟然无动于衷。

连工资发的都是45天的。

一个月45块八,半个月22块九,算的超清楚,多一毛都没戏。

唯有王小棠导演很是不舍。

“小曹啊,你是个人才!姐不想让你走,可真要把你留下来的话,姐又没有能力给你解决编制问题。

唉!算了算了,你还是走吧!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嘛!我不能耽误你的前途。”

曹杨呵呵一笑。

“没事的,你早晚会当上厂长的!等你当上厂长,再把我调回来,不就行了吗?”

王小棠还以为曹阳在臭贫。

没好气儿道:“明明好好的一个文学青年,非要整的自己跟个算命的江湖骗子似的,唉,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了!”

曹杨摆摆手。

“不信算了!等你当上厂长的那一天,你就会想起我这句话的!

走了,不送,千万别伤感,你这个注定了将来会当厂长的姐,我肯定会常联系的。”

一句话给王小棠整笑了。

出了八一厂,曹杨并没有直接去京影。

他准备先去看看自己的老师,沈从文沈老先生。

一来就忙,一直忙到现在,还没来得及去呢!

这个老师很重要,人的名树的影,帮了他多少忙?不能当白眼狼啊!

曹杨坐上一辆,两腿岔开搭电线上来回不停移动的极品公交车,摇摇晃晃就来到了前门大街。

这是一条京城非常著名的商业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

这条街道建自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

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山川坛的御路。

建外城后成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

很有些皇家气象,非同凡响。

曹杨第一次登师门,寻思着必须得带点儿伴手礼。

空手上门那像话吗?

正琢磨着买点啥?

抬头就看见了路边一个门头,上书:“糕点泰斗,饼艺至尊”四个硕大的烫金字,非常霸气。

再仔细一瞅,原来是稻香村,卖糕点的一个店面。

这名儿,曹杨有些印象。

后世山寨中秋月饼里头好像有这一号啊!

现在就有了吗?

这玩意儿能买吗?这馅料不会也是放了好几年的吧?

一打听才知道,此稻香村非彼稻香村。

这个稻香村据说在当下的京城挺牛逼。

老百姓买糕点就认这牌子。

妥了,那今天的伴手礼,就买它吧!

甜口的咸口的搭配了一下,装了个点心匣子。

还挺贵,38块八,赶上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了。

拎着点心匣子,曹杨没费什么劲儿,就找到了东路三号。

并不是独门独院,而是一栋楼房。

苏式建筑,一共六层。

沈老爷子住在一楼。

来的还真巧。

不但沈老爷子正巧在家。

而且屋里还有一位朋友。

听见有人敲门,沈老爷子开门一看。

见是曹杨。

顿时哈哈大笑。

“你小子的运气可真不赖啊!快来,快进来,刚好,给你介绍一位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