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我初次接触张喆博士,是在一次心理学学术研讨会上。彼时,他作为参会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无论大会的工作坊还是会议报告,他都表现得积极、赤诚。在他身上,我不仅看到了心理学工作者的敏锐和人性光辉,更被他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所感动。其实,说到理想和抱负,人人都有,但能否转化为现实,最关键的要看这个人是否有将其付诸实践的能力和精神。而张老师的言谈举止和对心理咨询(特别是艺术治疗)的独到见解让我非常欣赏,后续与他的交流和接触也进一步印证了我的想法。

我记得他曾经跟我说过,想为国内的心理学界和心理学领域做些什么,对此当时我并没有特别在意。后来,当我从一些报道或书上看到张喆这个名字,并从网上了解到他正在做的事情时,我发现他正在朝着自己当初的理想和抱负前进。当接到为《照片治疗技术》一书写推荐序的邀请时,我感到既惊讶又欣喜。惊讶的是,他一直在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欣喜的是,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正在不断壮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已呼之欲出。

本人此前了解过一些与拍摄相关的内容,加之我的儿子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摄影艺术,所以当张老师把《照片治疗技术》的译稿发给我时,我非常支持他把这本书介绍给国内的同行。我们知道,很多新手咨询师抱着强烈的助人之心,急切地想要帮助来访者摆脱困境。但我们也知道,在面对一些防御比较强或有年龄限制甚至有严重创伤的来访者时,我们很难通过言语来表达和描述出其心底的一隅。然而,作为表达性艺术治疗之一的照片治疗,可以将来访者的潜意识具象化地投射在具体的事物上,也就是照片上。如此一来,来访者就可以更直观地正视自己所处的困境或面临的问题,可以找到自己拍摄或收集的照片如何捕捉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实,当我们回顾照片时,仿佛在跨越自身的局限,感受那凝固的时间,而过往的喜怒哀乐也会若隐若现。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一段记忆,它的真实性和纪实性,会让我们重回那些令人感动或心痛的时刻,这也是我了解到的照片治疗技术的诱人之处和魅力所在。

《照片治疗技术》是一本关于照片治疗的全面指南。它不仅告诉我们如何利用照片寻找被隐藏的情感和意识,还带领我们探索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些照片或许是来访者自己拍摄的,或许是他人为来访者拍摄的,或许是来访者收集的图片,无论何种形式,它们都是个体的真实写照。通过回顾一张张照片,来访者可以更深层次地探索自己的潜意识,而由照片延伸出来的故事也是一个人的心灵旅程,更是一次与自我对话的机会。通过照片,来访者会发现隐藏的内在力量与智慧,也将学会如何面对未知的挑战,与过去的伤痛和解,重焕心灵的光辉。

是为序!

伍新春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