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怼人的大神
- 都重生了谁不是个文豪啊
- 问云何处
- 2222字
- 2024-06-19 21:31:25
毕意南把音乐声开得很大,基本可以屏蔽掉刘辰他们踢实况的喧哗,沉浸在自己的思路里,继续讲述东汉末年的这场政治风波。
【事情的导火索是一件小事,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朝廷准备大赦天下,有个叫张成的人,通过宫中宦官的关系,提前知道了消息。】
【这个张成是算命的,就想要向人展示自己算得很准。他装模作样地算了一下之后说,最近杀人都没事。】
【别人当然不信,他为了显示自己的灵验,就指使儿子真的去杀个人。】
【然后,张成的儿子就被逮捕了。但是,没过多久朝廷的大赦令真的就下来了,按理说,张成的儿子只能被无罪释放。】
【唯一的变数是,这个案子引起了当时的司隶校尉——李膺的关注。】
写到这里,毕意南突然意识到,很多读者可能对李膺这个名字比较陌生,就想先讲个小故事。
本来会担心有些冲淡主题,但是转念一想,这是在论坛发帖,不是写论文,只要内容有趣就好,于是继续写道:
【李膺是当时的大名士,天下士大夫的领袖,能到他家客厅里坐一坐,就被称作“登龙门”。】
【意思是,你本来是条鲤鱼,得到李膺的赞赏,就能变成龙了。】
【想来拜访的人太多,根本见不过来,只好定下规则,只见三种人。】
【第一,才华突出,这叫有“俊才”;第二,名声清高,这叫有“清称”;第三,亲戚、老朋友当然要见。】
【有一个叫孔融的人,也要想见李膺,没错,就是“让梨”的那个。】
【他当时只有十岁,前两条规则都不符合,只好对看门的人自称是李膺的亲戚。】
【李膺就问他:“君与仆有何亲?”——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关系啊?】
【孔融说:您是老子的后代,我是孔子的后代,而老子又是孔子的老师,这么算起来,我们两家可真是世交啊。】
【孔家是有家谱的,孔融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而老子出了函谷关就不知道去哪了,不管谁说自己是老子的后代,都拿不出决定性的证据。】
【但是现在,我这个保真的孔子之后,说你是老子之后,就给你提供了强有力的背书。】
【所以,孔融这句话既让李膺特别有面子,又让在座的其他宾客都很赞叹这小孩的语言艺术。】
【这时候,有个叫陈韪的来了,别人就跟他夸奖孔融。结果他来了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的孩子,长大了不见得怎么样。】
【没想到孔融直接回击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么说,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得很了。】
【一句话,就让陈韪非常难堪,同时也基本奠定了孔融在怼人这个领域里白金大神的地位。】
【后来呢,孔融就经常怼曹操,结果被曹操给杀了。也算是应了那句“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天天怼人,总会遇到暴脾气的。】
一口气写完这个《世说新语》里的小故事,毕意南才发现,虽然他的本意只是介绍一下李膺的名声和地位,但还是不经意间就和后面的三国历史产生了挺紧密的联系。
完全不算跑题。
正好讲完了故事,继续回归前面的主线。
【李膺注意到张成父子的案件,很快弄清了前因后果,这种钻法律空子的行为让他大为震怒,硬是顶着皇帝大赦的诏书,把张成的儿子给杀了。】
【张成虽然只是个算命的,但他和宦官关系密切。李膺这个做法,让宦官们又怒又怕。】
【张成是从我们这里得了消息才这么干的,你杀他儿子,不就等于打我们的脸吗?这次我们要是忍了,下次不得直接杀我们啊?】
【于是,宦官们指使人控告李膺,说李膺等人结交游士和生徒,给他们赞助,然后互相标榜,结为同党,诽谤朝廷,疑乱风俗。】
【汉桓帝听信了这些指控,宣布李膺等人是“党人”。宦官集团和名士阶层的矛盾由此爆发。】
写到这,毕意南又要提到诸葛亮和他的《出师表》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丞相这里说的小人、贤臣,不是在做道德评价和判断。】
【在汉桓帝、汉灵帝时代,贤臣和小人都是有明确所指的。贤臣,就是士大夫出身的官;小人,就是宦官和依附宦官的官。】
【刘备感到惋惜、遗憾,诸葛亮又引为教训,来教育后主刘禅的,就是不要像桓、灵二帝那样宠信宦官。】
【可惜那时候,汉桓帝已经被彻底激怒了,下诏书要将“党人”逮捕归案。】
【但是,皇帝的诏书是不能直接发布的,要经过三公,也就是司徒、太尉、司空的签署,然后才能下发。】
【当时的太尉是李膺的好朋友,大名士陈蕃。就是《滕王阁序》里“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那个陈蕃。】
【陈蕃素来以敢于犯上而闻名,他说,党人都是“忧国忠公之臣”,直接把诏书退回了。】
【皇帝更火大了,找个理由逼得陈蕃退休,同时动用皇宫里的“黄门北寺狱”,这是关押未经司法审判的政治犯的地方。】
【不用诏书,不用证据,进一步扩大党人的名单,直接把人抓到这里来。】
【这种手段一用,更显得名士们是无辜遭到宦官陷害,搞得皇帝更加狼狈。】
【名士范滂被捕后,面对大宦官王甫的审讯,一通慷概陈词,说得王甫感动变色,把在场囚犯枷锁全都解除了。】
【这类事迹的流传,让以范滂为代表的名士们声望更大了,以至于有些人因为没有被列为“党人”而感到可耻。】
【有个叫皇甫规的,是当时的西北名将,后来镇压黄巾起义的重要将领皇甫嵩就是他的侄子。】
【他主动给皇帝上说,我之前举荐过党人,这是攀附;后来我被贬时,党人帮我申诉,这是拉拢。所以快来抓我吧。】
【这样的情况之下,皇帝最后只能低调处理。借着发生日食的机会,把抓起来的党人都放了,只是记录下名字,以后不允许做官。】
【不许做官叫禁锢,党人被禁锢了,所以这次事件被称为“党锢之祸”。】
【经此一役,党人在政治上被放逐,声望却进一步提高。】
【但是谁也没想到,不久之后,血流成河的第二次“党锢之祸”就要来了。】
【咱们改天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