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水煮鱼
- 都重生了谁不是个文豪啊
- 问云何处
- 2260字
- 2024-06-13 20:42:44
专程来吃瓜的四人虽然见到了胡雪,却没看出毕意南和她的互动有任何特别之处,不由得略感失望。
而三位大冤种评委见过了毕意南班的30个女生,算了一下平均得分,纷纷表示值回了票价。
孙贝征明显是有想要认识的女生,所以当毕意南提出要先去还三轮车的时候,特别主动地提出帮忙把他的教材带回宿舍。
服务这么到位就有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立刻引来另外几人的嘲讽。
一片笑骂声中,谁也没注意到,三轮车里还躺着一套完整的教材。
等他们嬉闹着走远,毕意南才把任雨微叫了出来。
这倒不是想要隐瞒什么,而是担心以任雨微的内向性格,如果被那群家伙在旁边一起哄,说不定很久都不敢和毕意南说话了。
“谢谢。”
拿到教材后,任雨微轻声说着感谢。
毕意南满不在乎地一笑,“不用谢,这都是我这个班长应该做的。所以你以后也要好好负担起信息员收集员的任务,配合我的工作。”
“哦,好的。”任雨微认真地点点头,犹豫了一下接着说:“电影很好看,就是把我哭惨了。”
“怎么样?我的魔法厉害吗?”毕意南笑得更灿烂了。
他知道,女生都很渴望一种被了解的感觉,所以她们会更容易相信星座、血型里面那些很笼统、空洞的描述说的就是自己。
毕意南在影碟封面留下便签,说“电影会把你看哭”也是这个目的,看看任雨微略微泛红的小脸就可以判断出来,效果还不错。
不等任雨微回答,毕意南接着说道:“你的书也是被我施过魔法的,看了它们,你期末成绩会是全班第一。”
他对这个预言可太有信心了,任雨微大学期间从来就没排过第二。
说完这句,他也不多作停留,骑上三轮车离开,只留下任雨微看着他的背影稍稍有些发呆。
……
毕意南这么匆忙离去并非没有原因,把三轮车送回学院,他马上就要赶去和金玲师姐见面。
约定的地点是学校南院的水煮鱼餐厅,是重生前的毕意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地方,从毕业之后直到2010年这里停业之前,还多次特地专程来吃。
所以,当提前等在餐厅的金玲问他“是不是第一次来”的时候,毕意南一边回答“是的”,一边在心里默默补充了一句“这辈子。”
“这里很有名的。”金玲招呼毕意南坐下,兴致勃勃地给他介绍道:“在京城的传媒圈流传一个说法,最好吃的水煮鱼就隐藏在东五环外的燕京广播学院里边,说的就是这了。”
毕意南听得频频点头,这才是他在校时最常听到的那个版本,后来的传言则越来越夸张,号称“没吃过广院水煮鱼,你就永远是一个传媒圈的新人。”
以至于这家餐厅不在了之后,还有很多人慕名前来,误以为传媒大学校内其他餐厅的水煮鱼,就是当年的都市传说。
金玲约在这里的想法,本来是借着环境给毕意南讲一些传媒圈的掌故和趣闻,给他勾画一个美好的未来,借此来拉近彼此的关系。
可她很快发现,毕意南对她准备的话题的兴趣远远比不上面前那盆水煮鱼,索性就安安静静地吃饭。
直到毕意南不再动筷,金玲才开口说道:“其实,我今天是给你送稿费来的。”
“稿费?怎么会这么快?”毕意南虽然是个新人作者,但也知道杂志支付稿费的周期都是挺久的。
“按理说确实要等一个月左右,这是我们主编张昭平张总考虑到你还是个学生,学费、书费、生活费……用钱的地方多,所以特批的。”
金玲边说边拿出一个信封,先是给毕意南详细解释了他们杂志计算稿酬的标准,然后才让他点清现金,确认签收。
528元!
这在2003年的大学生眼中可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当时大家的平均生活费也就是每月七、八百元,超过一千的很少。
毕意南记得,前世的自己第一次挣到这个数额,应该是大一之后那个暑假的实习补助。
算起来,这回足足早了十个月。
也就是说,如果还选择和上辈子一样的致富道路,只要能继续不断地发表文章,初始资金的积累速度和金额应该都能大幅度提升。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师姐,咱们杂志的大学生作者只有我一个吗?”毕意南并没有沉浸在兴奋之中,而是很快向金玲问道。
他可不相信,自己能得到优待是因为所谓的学生身份。
金玲听出了毕意南话里的意思,觉得也没有隐瞒的必要,“大学生作者虽然不多,不过还是有几个的,但是得到特批的确实只有你一个。”
“哦?那是为什么呢?”
“还不是因为师弟才华横溢嘛。”金玲笑着说:“我们张总起了爱才之心,想和你能长久地合作下去。”
这里的言外之意就比较明显了。
“怕我被别的杂志挖走……我这么抢手了吗?”毕意南心里有些疑惑。
金玲没等他发问就继续解释道:“师弟你不知道,很多传媒圈的大佬都很看好杂志在未来十年的发展,人力物力都投入很多,所以竞争也会比较激烈。”
“不瞒你说,我们和三联出版社的那本生活周刊已经发生过争抢优质作者的事情了,现在张总对你另眼相看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希望你能多给我们写文章。”
金玲今天带着的任务就是拉近和毕意南的关系,自然在言语上既非常客气又不遮遮掩掩。
毕意南也完全明白了她意思,对他而言这没有任何坏处,只需要表达口头上的倾向,并没有什么约束能力。
“我能这么快给杂志写稿,全靠师姐发掘和帮衬,当然也想和你能更多地合作啊。我现在对杂志的事情其实还一窍不通,师姐你再给我多讲讲。”
能得到毕意南这句示好,金玲今天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心情大好,在毕意南提问的引导下,差不多把她了解的杂志行业大趋势都讲了出来。
这顿饭也就因此足足吃了两个多小时,要不是现在水煮鱼餐厅的生意还没达到几年之后的火爆程度,服务员早来赶他们走了。
“以前回想起大学时期,总觉得这是网络媒体突飞猛进的时代,传统媒体都在衰落。现在看来,这可能是个误解。”
独自走回宿舍的路上,毕意南还在思考刚才的交谈,结合前世记忆里的相关信息,他基本可以判断出金玲所说内容的真实性。
有机会要多了解一下杂志是如何运作的,有适当的机会就自己做一本,反正都是写稿,为什么不给自己的杂志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