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二十六章:御妖

码头上,杨大娘面露喜意,大湖里,渔民们如丧考妣。

今日,还是一无所获。

这几日给双峡村民的感受,好像是糟了瘟,鱼群发了疯似的躲避。

不论在什么位置撒网,哪怕是拦在鱼群的必经之路上,也是没有丁点收获。

赶海的也是同样,原本遍地是宝的滩头,突然贫瘠得仿佛死地一样。

唯有几个远去内河小溪的渔人,今天钓上几尾小鱼。

道长不是说事情解决了么,不会是晃点我们吧。

日落时分,一无所获的出海渔人们带着忐忑心情,回到村里。

老远便瞧见,村民扎堆的聚拢码头,齐齐跪地,视线聚焦一起,哪怕瞧见渔船从峡口驶进,也没有露出丝毫关心。

留在双峡村的都是老渔人了,自诩通晓渔事,可今天发生的事情,还是令他们万分震惊。

他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可往上倒十辈,也没有先人同他们讲,这内湖竟真有湖灵啊!

杨大嫂一个外乡人,第一次垂钓,姿势、选地、打窝、发力,在这些老渔民的眼里,处处都是破绽,可架不住人家就是能上鱼。

哦不,说上鱼有些不准确了,明明是被湖灵,疯了似的眷顾。

一开始,还只是只在渔人梦中才能幻想的巨鱼咬钩不停。

到了后面,瞧见杨大嫂累得腰酸背痛,湖灵干脆演都不演了。

那鱼是成群成群的往码头上崩啊,跟跳龙门似的,让人捡都捡不及。

这场面,让村中留守的老渔民当场跪了一地。

有些甚至学着杨大嫂的模样,向湖灵祈祷。

结果就是,有一个算一个,不是被水柱突脸,就是被跃出水面的鱼儿抽耳光。

总之就是这份祷词,好像只有杨大嫂能讲。

他们来学,只会激怒湖灵,轻得只是被水花糊脸,重的甚至会被鱼尾耳光抽晕过去。

于是乎,他们只能围着跪在杨大嫂身旁,巴巴瞧着对方,祈祷,上鱼,祈祷,上鱼,收获个不停。

当然,杨大嫂并非贪得无厌的人,其实她早就累得不行,按她想法,最初那一条三尺多长的大青鱼入筐时就够了。

只是后头陆续有空军的村民回来,所以她才一直呆在码头上祈求湖灵。

直到跃上码头的鱼已够平时鱼获,她才赶忙叫停。

一如求鱼时那般灵验,杨大嫂只是一开口,那如跃龙门般不停的鱼群,瞬间消失。

湖面顿时恢复平静,只有码头上鱼儿蹦跶不停的声音,渔民欢呼雀跃着,将跳上码头的鱼群,一筐一筐的搬回去。

杨大嫂这才抹去头上汗水,朝着湖面轻吐:

“感谢湖灵。”

……

双峡村又有了鱼获,感天谢地。

当晚,杨大嫂便带着不少鲜鱼,乘着姜大光的牛车,再次来到永宁城里。

一见到黎景,便激动不已的说起今日种种神奇事情。

末了,还奉上今天的最大收获,那条足有三尺多长的大青鱼。

“嚯,这种鱼都能钓上来,杨大嫂钓技惊人啊。”

黎景只往桶里看了眼,便有些吃惊。

这尾青鱼,大得都快通了灵。竟会上钩,不消想就知道怎么回事情。

瞧着它蜷在桶底,死气沉沉的悲伤表情,黎景笑着打趣。

“民妇哪有这种本事。”

云里雾里的杨大娘没听出黎景话中深意,只是一个劲摆手谦虚:“说来道长可能不信,这尾青鱼是自己跳进筐里的,村民说这种青鱼最是鲜美,所以特地赶来城里,献给道长尝尝。”

“尝鲜的话这桶就行,这么大的,吃了可惜。”

黎景笑笑,拍了拍盛放大青鱼的木桶:“不如放到后院塘里养起,要是同意,你就翻个肚皮?”

蜷在木桶底的大青鱼,听到这话,猛地翻起,霎时间恢复了生机。

瞧着眼前通灵场景,姜大光吓了一跳:“妈呀,这鱼听得懂人话,不是成了精吧。”

“若成了精,还能被你装进桶里。”

黎景笑笑,打消对方疑虑,伸手指了指后堂:“劳驾帮我把鱼倒进后院池塘。”

“好嘞。”

姜大光心中大定,哼哧哼哧抱起木桶,便往后院走去。

待支走外人后,黎景又从怀里取出一张两次对折的方形纸张,交到杨大娘手里:

“你明天同湖灵讲讲,说想吃这种鱼。”

“好的道长!”

杨大娘将纸张郑重接过收起,点头应是。

不多时,姜大光提着空桶从后院回来。

两人向黎景郑重告别后,搭乘牛车离开。

瞧着两人消失在河坊南巷尽头的背影,黎景目光幽幽,低喃自语:

“短短几天,就连快成精的青鱼都能号令,究竟是谁,那么大手笔。”

……

双峡村

牛车开回村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毫无疑问,这场面跟赶车的姜大光并无关系,村民望向杨大嫂眼神,狂热无比。

如果说之前他们照顾杨大嫂,是看在老姜家的面上,那么此时此刻,便如见神邸。

作为世代同水打交道的人,他们对神仙道法或许感受不深,但对一句祷告就能上鱼的手段,那真是尊崇无比。

尤其在这接连几天没有鱼获的时阵,杨大嫂于双峡村,那就相当于祖宗一样,恨不得供起。

尊崇热情,搞得杨大娘都有些不好意思,直到回到家里关上门,她才长出一口气。

可刚一扭头,就瞧见抱着长生的阿姜嫂,目光炯炯的瞧着自己。

“大妹子,怎么你也这样。”

杨大嫂废了好大口舌,终于让阿姜嫂恢复正常后,这才有空从怀里掏出那张黎景交来的纸方。

摊开来看,是一副花,上面是用炭笔勾勒两幅图,一只模样狰狞的虾,还有个浑身长刺的球。

“这些鱼货,小妹见过么?”

杨大嫂见识少,瞅着画上玩意有些发愁,便朝阿姜嫂问道。

“认识到认识,但都是沧洋里的东西。”

阿姜嫂指着画上的玩意介绍到:“这是锦绣神虾,这是海刺球,咱这儿都没有,只是在来这儿补给的海船上,见过一两次,好像都是稀罕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