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玄府的起源与发展

玄府的理论基础肇始于先秦两汉时期的《内经》一书;魏晋隋唐时期则是诸多医家对《内经》的玄府进行注释;到了宋金元时期,玄府被刘完素等医家拓展,将玄府的理论论述构建成一个体系;明清的许多医家则在其著作中广泛提及玄府,并付诸临床实践,尤其在眼科等领域取得不小成就。

玄府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玄府概念抽象、形态结构不明,未能被医家重视。如《素问·调经论》云:“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素问·水热穴论》认为:“玄府者,汗空也。”张景岳《类经》注释:“汗属水,水色玄,汗之所居,故曰玄府。从孔而出,故曰汗空。然汗由气化,出乎玄微。是亦玄府之义。”在古汉语里“空”和“孔”通用,故“汗空”系指汗孔而言,可见“玄府”本指汗孔而言。金元四大家之首刘完素对玄府理论大加发挥,延伸其内涵,扩大其外延。《素问玄机原病式》谓:“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刘完素所论玄府有三大特性:一是普遍存在性,内至脏腑,外至四肢百骸皆有玄府,甚至各种生物体内也存在;二是形态微观性,玄府是结构细微、非肉眼所能窥见的客观存在;三是功能畅通性,玄府是“精神、荣卫、血气、津液出入流行之纹理”,玄府贵开通,忌闭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