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300题学练一本通
- 懒人医考教研组
- 3字
- 2024-06-14 15:40:15
学一学
一、中医望诊、舌诊、闻诊、脉诊、按诊
1.全身望诊
临床意义:五色主病
2.望小儿指纹
临床意义: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3.望舌
临床意义: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4.脉诊
临床意义:28脉主病
(1)浮脉:见于表证、虚阳浮越证。
(2)沉脉:见于里证。
(3)迟脉:见于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
(4)数脉: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5)虚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6)实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7)洪脉: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8)细脉: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
(9)滑脉:见于痰湿、食积、实热等病证。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10)涩脉:见于气滞、血瘀和精伤、血少,痰食内停。
(11)弦脉: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12)紧脉:见于实寒证、疼痛、食积。
(13)缓脉:见于湿病,脾胃虚弱;平缓脉见于正常人。
(14)濡脉:见于虚证和湿困。
(15)弱脉:见于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16)微脉:见于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17)结脉: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气血虚衰。
(18)促脉:见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脏气衰败。
(19)代脉:见于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仆损伤。
(20)散脉:见于元气离散,脏气衰竭。
(21)芤脉:见于大量失血,伤阴。
(22)革脉:见于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23)伏脉:见于邪闭,厥病,痛极。
(24)牢脉: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癥积之实证。
(25)疾脉:见于阳极阴竭,元气欲脱。
(26)长脉:见于阳证、热证、实证,亦可见于平人。
(27)短脉:见于气虚或气郁。
(28)动脉:见于惊恐、疼痛。
5.虚里按诊法
临床意义:
正常表现: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怠,动气聚而不散,节律清晰一致,一息四五至,是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的正常征象。
虚里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为心阳不足。
按之其动微弱,为宗气内虚。
动而应衣,为宗气外泄。
虚里搏动数急而时有一止,为宗气不守。
6.按尺肤
临床意义:
尺肤部热甚,为热证。
尺肤部凉,为泄泻、少气。
按尺肤窅而不起,为风水。
尺肤粗糙如枯鱼之鳞,为精血不足,或有瘀血内停。
注意:
①在报告检查结果时,据实报告即可,临床意义对应准确。如“报告考官:体检者为淡白舌,舌体胖大稍有齿痕,苔薄白水滑。体检者可能为脾虚,水湿内停。”
②近几年中医诊断操作这10分主要考察舌诊和脉诊。由于疫情原因,脉诊更是“一枝独秀”。
③大纲要求其他内容:局部望诊、听声音、嗅气味、其他按诊等内容参考大纲细则。
中医操作(舌、脉诊)模拟操作视频演示:关注公众号“胖大海医考”并回复关键字“舌脉”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