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豹变

周日一整天我都闷在家里做功课,周一起个大早,出门一阵惊喜。东方风来满眼春——天气变暖了,松柏变绿了,迎春花变出了娇黄,榆叶梅变出了数不清的花骨朵。低矮的桃树们,对视中惊讶着彼此一夜变白头;壮阔的杨树林,枝杈上变出了一串串飘扬的缨穗。大千世界,林林总总,好像不约而同地变换了容颜与风韵。

人们惊异着周围的突变,为它欢喜,为它赞叹。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叹服它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其实啊,从腐朽到神奇,也是渐变的过程;从平淡到绚烂,也是一点一点积累的过程。我们感觉上是突变,只是因为我们的粗心,抑或是我们的错觉。

变化无处不在,变化一刻也没有停止。如果要了解变化的积累过程,就要训练自己独到的感知能力。唐代诗人韩愈写“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候,就是领会到了小草在春雨中的渐变之理;同是唐代的杨巨源,从“绿柳才黄半未匀”的细微处,体察到的是柳树的渐变之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毛主席形象地提醒做领导的人,看待事物要有预见性、前瞻性。

有没有对变化的渐进性和前瞻性的认识,只是一个认知水平问题。水平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的,但如果是明知事物的变化,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就是态度和格局的问题,乃至是人品的问题。

西汉大儒董仲舒身处社会巨变,却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说教,如果不是梼杌顽固,就是睁眼说瞎话来唬人。在我看来,北宋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才是思想家、政治家“为生民立命”的正确态度,承认变化并引导这种变化向有利于民众的方向发展。作为普通人,在变化面前应该做高尔基文章中的海燕,去呼唤暴风雨所带来的新世界,而不应做温水中的青蛙,因对环境变化的漠然而一步步走向绝境。

为什么要像海燕一样呼唤变化?因为变化会带来和谐,变化带来的是整体的和谐、整体的进化。但整体的和谐、整体的进化,并不代表着每一个个体都同步进化,可能有的进化,有的停滞,甚至有的退化。“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儿,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这是毛主席的发展理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这是马克思的辩证思想。由此看来,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一个人的内功是关键,它是你能否随着整体进化而进化的根据;当你自身内部的先进因素压倒了腐朽因素时,你就会进化。所谓“最困难的是战胜自己”“自胜者强”,其实指的是自身的先进因素战胜自身的腐朽因素的过程。

少男少女面对自身的变化是欣喜的,因为他们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而感觉韶光易逝的中老年人,面对自身的变化是心有戚戚的,因为我们内心里往往充斥着自足和自弃。对镜自揽,年过半百的自己,在慨叹“一夜青丝变白发”之余,认真思考后半生如何度过,给自己提出了严肃的命题:拥有了初级的财富自由、充分的思想自由以及尚存的行动自由,接下来我们是要放任自流呢,还是沉迷于养生延寿?是要皓首穷经呢,还是继续摩顶放踵,去为社会为他人多做点儿什么?

有一个成语“君子豹变”,源自《周易》。上古时代,因为物质文明不发达,缺少二次创造的物象,也缺少对事物认识的理论,所以祖先们只能拿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海、飞禽走兽来讲道理。形象确实是形象,但很难说得贴切,导致后人的解读五花八门。对“君子豹变”的理解,今天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来解释这个成语:一个人的品格,只有经过长时间持续不断地学习、修身养性,才能通明透彻,光彩照人,就像豹子一样,出生时虽然普通甚至丑陋,但经过长年发育,终会变得色彩斑斓,矫健而美丽。

“君子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变与不变,关键还是一个能不能战胜自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