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籁:陕北民歌论文集
-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
- 1049字
- 2024-05-30 14:21:16
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沙海靖
陕北民歌是千百年来百姓的一种口头记忆,是历史的记载与展示,是百姓生活的记忆和情感宣泄,是人类重要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文艺工作者就开始收集整理陕北民歌,并于1946年正式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陕北民歌选》。此后,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从未停止过对陕北民歌的搜集挖掘和整理工作,孜孜不倦地投身陕北民歌研究的队伍中。70年代,时为延安地区文化馆的文化工作者先后整理编印了《陕北民歌》1—3卷;80年代,《安塞民歌》《甘泉民歌》《子长民歌》《志丹民歌》《黄龙民歌》等书籍相继编印成册;进入21世纪,作为陕北民歌责任保护单位的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延安市群众艺术馆)又相继整理出版了《陕北民歌大全》1—6卷,录制出版了陕北民歌经典曲目《陕北是个好地方》《黄土地的诉说》。同时,延安市文化中心坚持举办各类民歌大赛、各种形式的民歌培训辅导,举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术论坛和专题讲座,从而使陕北民歌这一流行全国的地方民歌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和传承。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作为中国文艺重要组成部分的陕北民歌发展到今天,它将向何处发展,怎么样发展,其生命力、感召力、吸引力在哪里,如何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充分发挥陕北民歌的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商榷的问题。在此困惑下,在广大陕北民歌爱好者以及研究学者的呼吁下,我们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了数百篇有关探讨陕北民歌的文章,精选了近70篇汇集成册,名曰《天籁——陕北民歌论文集》,目的在于在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给喜爱陕北民歌的人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平台,让陕北民歌能真正健康发展,茁壮成长,永恒持续,让陕北民歌永远流淌在全国人民的心里。
《天籁——陕北民歌论文集》共分为民歌概述、文化特征、音乐特点、走访调查、传承发展五个板块,总体上从民歌存在的基本形式出发,体现社会不同层面对陕北民歌的理解和述说,是一种文化记忆的传承与呈现,展现了陕北民歌新的研究成果。作者既有专门从事音乐、语言、文学、民间艺术研究的学者,也有民歌演唱、爱好民歌、关注民歌的来自第一线的基层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延安民歌研究学者王克文先生的《陕北民歌的形象性》,在民歌中寻找陕北人的生产生活、喜怒哀乐,展现了陕北人独有的个性,把陕北民歌的研究探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是为序!
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