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本书阅读使用说明

本书主要面向的读者是高等教育以下学段的公办或民办学校(具体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学校等,相应学段的校外培训机构等其他教育机构、托儿所等也可作为参照)的管理者(如校长、园长、副校长、副园长、主任、年级长等)和一线教师(含班主任)。本书同样可以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关心学校、教育事业的人们(尤其是为人父母者)的参考资料。

本书的创作目的是助力学校和老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应对风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和推动发展,因此我们从学校与学生、家庭、教师、社会四重关系出发,分门别类地对学校常见的涉法涉诉行为做了梳理,并进一步通过配套的典型案例做了较为详细的法律风险分析与应对分享。但就如同医生的医疗诊断需以“望闻问切”为前提一样,由于涉及学校的每一宗法律事务均有其独特的现实背景,必须更有针对性地深入了解有关事实和证据,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法律意见,故本书中的全部法律建议均仅具有参考意义,不应作为学校和老师作出决策的直接依据。需要指出的是,本书所做的行为类型化梳理,是为了帮助学校和老师更好地理解本书内容,但实践中各种行为类型难免会出现交叉,因此有关的法律建议也需要学校和老师结合实际综合性地灵活判断与运用,不宜生搬硬套。

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仍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受写作时间的限制,对于本书中引用的所有法条,学校和老师在阅读使用时应注意核实其效力。此外,各地法院在学校与教育领域的案件审判中难免会有一定的认识差异,故本书中引用的法院案例也仅供参考。

此外,为满足普适性和通用性的需要,本书所做法律分析均系基于国家层面的规定,如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实践中各地亦进一步制定了诸多地方性的细化规定,如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规范性文件等,地方性的细化规定往往更具有直接的实操指引价值,因此建议学校和老师在适用有关规定时,进一步检索所在地有无配套的具体规定。

另,囿于主客观各方面原因,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难以通过网络途径一一找全,尤其是一些教育领域政策规定还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且有些问题还没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笔者也无从进行确凿的法律分析,需要结合实践惯例进行处理。故我们慎重建议,学校和老师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遇到重大法律问题时,应当及时征求教育部门意见。

最后,对于学校与教育领域较为疑难、复杂的法律事务,或者是关乎师生重大切身利益的事项,或者是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以及进入仲裁或诉讼等案件程序的案件,建议学校和老师视情况进一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并在日常教学、管理之中引起重视,建立、健全学校办学和老师执教的法律支持与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