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人说过:“无目标的生活,犹如没有罗盘而航行。”生活中常可以看见,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有的人却蒸蒸日上。穷不是命,富不靠运。这是因为有坚定目标的人看清了人生的方向,便会觉得充实而活跃,这样就最大可能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富有的人。
案例品读
松下幸之助——从打工伙计到电器之王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举世闻名,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从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作坊起步,到后来发展成为世界电器之王,他就是一个经营天才,但这个天才的小时候却充满着苦难。
家里有八个孩子,松下幸之助是最小的一个,他上面是两个哥哥和5个姐姐。原先他们家是江户时代的名门望族,在幸之助4岁时,因为家道中落,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搬到日本和歌山市内,在那里经营一家鞋店,但由于生意不好,不久就关门了。后来,幸之助的父亲只有做卖米的小生意来维持家里的生活。祸不单行,家里的厄运又接踵而至,幸之助的两个哥哥和大姐因病相继去世了,因为他大哥那时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已经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他的死给这个家庭又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
为了养活一家人,幸之助的父亲去了大阪,因为在那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久,父亲找到一份干杂务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就这样勉强维持着。
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在幸之助小学4年级的时候,父亲就在大阪为他找了一份小伙计的工作,从大阪来信叫幸之助立刻去上班。幸之助的母亲心疼孩子,说他还不到10岁,等小学毕业后再去工作,但狠心的父亲坚决不同意,现在家里最需要的就是有充足维持家里生计的钱。于是,小小年纪的幸之助便中途退学,到大阪一家做火盆买卖的店里当了一个小伙计。
当小伙计的日子也只干了几个月,因为火盆店的老板觉得他太小了,什么事都做不了,便把他辞了。几经辗转,他又被介绍到一家自行车店里当伙计,因为第一次被辞了,幸之助就更加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每天,他总是早早地来到店里,把店里店外打扫一番,然后等着第一个顾客的到来。晚上下班的时候,他又是最后一个离开,以此想多接待一位顾客。凭着幸之助的勤奋,在那里他总算扎下了根,一下子就工作了6年。
在那时的日本,自行车是很现代的代步工具,属于高档商品,也只有少数人能用得起,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自行车渐渐地普及开来,因此,卖自行车是一个很有生气的行业。同样的,幸之助所在的那家自行车店生意也很好,因为他干活踏实,自行车店的老板五代夫妇对他也不错。
经过在大阪几年的锻炼,使这个只有15岁的少年长了不少见识。幸之助看到,眼下的日本电器事业正在迅速地发展,电器会在城市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自己也亲眼看到了大阪的变化,在大阪,不仅有了电灯,街道上也开始跑起电车来了。幸之助感觉到一个电器的时代已经到来。
于是,他希望自己能找一个更有前途的工作,同时,自己也暗下决心:今后的工作一定要与电器有关。
这样,幸之助有了离开五代夫妇的萌动之心,然而,老板夫妇对他视如己出,这好几年来对他的关怀使幸之助无法开口辞职。幸之助只有忍着又干了一段时间,但电器行业对幸之助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终于有一天,他的决心已经成为遏制不了的冲动,他悄悄地离开了店铺,因为他不忍心向关爱他的五代夫妇辞别,但他没有忘记给五代夫妇写一封信,对他们长期的关怀表示感谢,并对自己的不辞而别表示深深的歉意。
不过,天不遂人愿,他并没有立刻找到与电器有关的工作,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他只有在姐夫的帮助下,到一家公司做了临时搬运工。搬运工是凭力气吃饭,一个只有15岁的孩子,身体还很瘦弱,那些装着沉重货物的手推车,累得幸之助小便带血,但他还是强撑着,并坚持干了很长时间。
1910年,幸之助17岁了,就在这一年,他如愿以偿地找到了一份与电器有关的工作,他到大阪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当了一名安装室内电线的练习工。尽管他对电器知识一无所知,甚至连最基本的操作都不会,但他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于是在业余时间他刻苦学习业务知识。没有多久,他就掌握了熟练的电工技术,加上他工作勤奋,很快就赢得了公司负责人的信任,他成了业务骨干。当时,只要是大阪电灯公司所承包的重要工程,其中的有关工作都会让幸之助去做,大量的实践使幸之助对电器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为他以后进军电器行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在大阪电灯公司工作了7年,上司对他的品格及能力一向是很欣赏的,提升他为部门主任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但幸之助还是辞去了这份工作。接下来,他用手中仅有的100日元,和他的两位老同事以及他的妻子和内弟井植岁男,一共5个人就这样办起了生产灯头的工厂。
事业的开端是非常艰难的,他们先是用了很长时间解决了电灯壳体制造的难题,可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生产出一部分样品来之后,却又推销不出去。他们只有拿着样品,走遍了大阪的大街小巷,到每个销售电灯的商店去推销。遗憾的是,他们一天最多只能卖出100来只灯头,收入不过才10日元。
4个月过去了,面对毫无起色的工厂,合作的两位同事离他而去了,只有幸之助夫妇和内弟3个人仍苦苦地支撑着。为了维持工厂的运转,幸之助开始典当自己的衣物。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幸之助山穷水尽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降临了。曾经是合作者之一的森田延次郎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有一家电器器具制造厂对他的产品感兴趣,他们要订购1000只电扇底座,并且不需要任何金属配件。 这对松下幸之助来说,简直是绝处逢生。 就这样,松下幸之助用了约10天工夫,完成了客户所要的产品,不久,幸之助收到了160日元的货款,在这笔生意中,他获得了80日元的利润,基本收回了当时的投资。
第二年年初,大量的电扇底座订单相继而来,松下幸之助扩大了工厂的规模,他相信自己的好运来了,并在生产灯头和电扇底座之余,他还改良电灯插头,相信自己的新产品一定会有一个好的销路。不久,经他改良的插头拿到市场试销,果然大受消费者的欢迎,十分畅销。
当然,生意场上时刻都会有竞争,松下幸之助也曾因为竞争而遇到过困境,但他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之后,确立了销售路线,也扭转了不利局面。就着样,在短短的半年之内,工厂焕然一新,生意更日渐兴隆。为了应付四面八方飞来的大量订单,已经增加了设备还是供不应求,必须昼夜加班工作。在生产最紧张的时候,松下幸之助和他的妻子也下车间和工人一起干活,根本就没有休息时间,除了吃饭,上厕所,机器几乎是一刻也不能停。
因为厂房空间很小,工作条件极其恶劣,而工作时间又长,很多工人受不了这个罪,经常有人辞工不干了,因此工人缺乏的现象很严重。松下幸之助每天早上都站在门口,东张西望,看见工人们都来上班了,他才放下心,同他们一起开始工作……
就这样惨淡经营,历尽千辛万苦,从1919年到1920年,松下电器制造厂业务发展甚为顺利。由于松下重视工厂信誉,因而拥有许多长期基本客户,松下幸之助个人的名声也渐渐大起来。
后来,随着业务的发展,原有的厂房条件已经不可能适应新的需要了,松下电器制造厂紧紧抓住“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这一环。幸之助是个善于发明、善于改进的人,他以电灯为中心,不断地发明出一些与此有关的新产品。松下幸之助不断地把新的电器产品推向市场,相继生产出电熨斗、电炉、电热器、真空管和收音机等。1932年是松下幸之助锐意扩充业务的一年。他的工厂昼夜不停地生产,仍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业务空前兴旺,公司也不断地扩大,新建了许多厂房。这时他在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分权组织制度,从研究、开发到制造、销售、宣传,全部严格地实施公司内各组织单位分担的业务责任;各部门责任明确,各自有账户,进行独立经济核算。这在当时日本企业界引起许多议论,因为不要说在日本,就是在企业管理先进的美国,也只有如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少数几家大公司实施分权组织制度。
时至今日,松下电器公司已是名震全球的企业,拥有20万职工,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器制造商。创造如此奇迹的天才松下幸之助,在85岁高龄时仍是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在晚年还著书立说,把自己经商的经验与世人分享,他的很多著作也成为很多人最佳的励志读物。
成功法则
按照预设的目标前进
不可否认的是,松下的成功,和他勤奋工作是分不开的,当然,长期的实践工作,更使松下早早地认识到了电器行业的前景。但是,松下成功的最大关键,是他在认识到电器行业的前景之后,坚持对这项事业的不懈追求。
松下幸之助一开始出来工作是很盲目的,他也只是想找一个能填饱肚皮的工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认识的深入,他所选择的事业就有很强的自主性了。当他发现电器行业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时候,一个店堂里寄人篱下的伙计,居然能认准了这就是他以后要从事的事业,并且一直在为从事电器行业做着准备。不难看出,松下后来从事电器行业先前是有“预谋”的:尽管老板的夫妇对他非常好,但当他看到电器行业的前景时,他还是离开了令他很是轻省的工作,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忍受着艰苦生活的考验,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一份与电器有关的工作。上天眷顾这个执著的年轻人,使他如愿以偿地找到了一份与电器有关的工作后,并且他一干就是7年。当他发现是自己进军电器行业的时候,毅然放弃了升职对他的诱惑,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电器工厂。成功人士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往往在做事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明白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哪些事是必须的,哪些事往往看起来必不可少,其实是无足轻重的。他们总是在一开始时就怀有最终目标,因而总是能事半功倍,能卓越而高效。每一件事和每一项工作都会有其特定的最好结果,这个最好结果就是我们做一件事和一项工作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标。在开始做事之前,只要明确地记住最终目标,就能肯定:不管哪一天干哪一件事都不会违背你为之确定的最重要的标准,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会使你离最终目标更靠近一步。松下幸之助就是这样一个人,因此他两次辞去了非常不错的工作。
当然这一切都说明松下幸之助一直在向预设的目标前进——向电器行业进军!在当时,一个一穷二白的年轻人有着这样的想法,或许让人听起来有些可笑,但松下还是开始了他的事业。
如果说事业的开始很难,那么为做好这个事业,在逆境中坚持就显得更难。工厂的生存岌岌可危,合作伙伴离他而去,更可怕的是,为了自己的工厂,松下幸之助简直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觉得进军电器行业是他的一个错误决定,或许会及时“转弯”,从事其他的行业,但松下却没有这么做,他一直认为自己的目标是对的,并一直在按照预设的目标前进。因为他一开始心中就怀有最终目标,这意味着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并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至少可以肯定是,他迈出的每一步方向都是正确的,而不会走弯路。后来证明,他是对的,可在松下成功的背后,更是体现出松下幸之助对自己目标的不懈追求,这也是松下幸之助从一个贫穷者富有起来成为一个世界超级富豪的重要原因。
从松下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出:事业成功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凡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咬紧牙关挺了过来,所以最终他们成功了。而很多人一辈子活得窝囊,不是因为缺乏能力,而是不能按照预设的目标前进,常常是半途而废,在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就早早地败下阵来。
其实,在很多时候,富有者就是在他人放弃的时候,仍然对自己目标坚持,不停地向自己预设的目标前进。
众所周知,目标是信念,是指引成功之路的灯塔,奋斗者一定要有目标,也就是有梦想,并敢于做“大梦”,梦想是步入成功殿堂的动力源。许多成功人士都是出色的梦想者,他们无一不是笃信大梦能成真的人。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们梦想的目标一旦确立,就会万难不屈、坚毅果敢,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以百倍的努力向自己的目标攀登、冲刺。
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是一个有着明确目标的人,但他更是一个坚持朝预设目标前进的人。在17岁的时候,他在白宫见到了美国总统肯尼迪,他因此写下了自己一生的成功誓言:“我克林顿今年17岁,我发誓这一生一定要做美国总统,住进白宫。要做总统,我要先当选国会议员,然后培养在全国的知名度,我才有能力去当总统。”后来克林顿果然坚定向这个目标奋进,当他从法学院毕业时,返回了阿肯色州,在阿肯色大学教法律,他把自己的目标集中在竞选公职上。1974年,他第一次败给了政治对手、共和党议员约翰·保罗;1980年,在一次势均力敌的选举中,克林顿又一次败给了共和党的富兰克·怀特。克林顿的竞选失败,并没有使他妥协,只是觉得失败离他想实现的目标太远了,于是作为下届州长选举的民主党候选人,他开始了四处演讲,足迹遍及阿肯色州。因为克林顿要使选民相信,他所讲的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最后,经过他的艰苦努力,最终在1982年11月,他重新当选州长。1991年秋天,克林顿决定竞选总统,他带着他的想法挨家挨户地宣传,在小镇的集会上和人们一个一个地交谈,他出现在各种广播和电视中,向人们宣传他的主张。1992年11月3日,比尔·克林顿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第42届总统。在这些天的竞选中,选民的投票率创下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高记录。四年后,克林顿当选总统,开始第二个4年的任期。
事实证明,再美好的愿望,再完美的计划最终必然要落实到行动上,才会真正有意义。目标是遥远的,不可能触手可及,只有行动才能缩短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只有坚持自己的目标,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既然目标已经确定,就不应该受任何干扰,更不能急功近利,为了一点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预设目标,这样到头来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一个不能坚持预设的目标的人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因为他本来就没有什么长远追求,没有成就事业的志向。关于这一点,松下幸之助很好地用行动向人们诠释了这样一个贫穷者富有起来模式:不断按照预设的目标前进,就一定会成功。
命运点拨
1.明确的目标规划
我们永远不可能强按着一头不想喝水的牛去喝水,同样,我们也不可能在我们自己不喜欢的领域,取得此生想取得的最大成就。目标是欲望的表达,“要什么”从来就比“怎样做”更为重要。但目标不是欲望,目标更加具体,也往往给自己设定了时限。它既有欲望的感情、牵动因素,同时也有自己做主,不让自己从散漫中游移的因素。
丘吉尔曾经说过,当有人问他目标是什么时,他只能用两个字来回答,而这两个字就是胜利,就是要不计一切代价取得胜利,不论路有多长,路有多艰险,也要取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没有生存,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更要明白,目标缺乏是走向失败的开端。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说过:“有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德州仪器公司的口号是:“写出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
德州仪器是个已经走上正轨的公司,前任总裁哈格蒂曾花了10年的时间制定目标、战略以及制度,他的重点即在取消僵化的沟通模式,培养所有员工的责任心。
德州仪器公司只认定一个事实:“我们曾身临其境,并已克服种种困难。以前每个经理本来都有一组目标,然而经过我们不断地削减后,现在每个产品—顾客中心的经理都只有一个目标。因而你绝对可以期望他们实现那个目标。”
“两个以上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的说法正是德州仪器公司最好的战略,他们在经营上的成功就是这个战略最好的注解。
同样地,我们的人生目标也是由一个具体的目标所指引的,如果我们有太多的目标,我们就会失去方向。
所以说,人生是受目标驱使的,目标就是由一个一个的目的组成的。
我们知道,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很多人的事业都遭受了失败,老张的公司因“非典”关闭时,这对他犹如当头一棒,在大约两三个月里,他的情绪一度低落,但最终他还是接受了这一事实,而且他的心态也为之一变,变得更宽容、更谦逊、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在勤奋工作之余,他从没有放弃对自己目标的追求。就这样,在经过两年之后,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东山再起时,他回答说:“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希望是什么?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将生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哪里还有时间去叹息、去悲哀,将生命浪费在一些无聊的小事上?生命是有限的,只要我们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生活中有很多人没有确定的目标和抱负,没有规划良好的人生计划,而只是一天天地得过且过,我们不能不感到触目惊心。在生活的海洋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年轻人,他们只是毫无目标地随波逐流,既没有固定的方向,也不知道停靠在何方,他们在浑浑噩噩中虚掷了许多宝贵的时光。他们在做任何事时都不知道其意义的所在,他们只是被挟裹在拥挤的人流中被动前进。如果你问他们中的一个人打算做什么,他的抱负是什么,他会告诉你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去做什么。他只是在那儿漫无目的地等待机会,希望以此来改变生活。
由于绝大数人对于自己未来的目标及希望,只存有模糊不清的印象,因而他们通常到达不了目的地。试想,一个人没有目标,又如何到达终点呢?明确的目标能够对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它使得我们的努力凝聚到一处,并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因而我们的每一步都稳重而有力,我们的每一步都是朝着目标前进。
拿破仑·希尔说:“没有目标,不可能发生任何事情,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步骤。如果个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路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任何地方。”人生本身就是一连串的目标组成的。没有目标的生命,就像没有船长的船,这船永远只会在海中漂泊,不会到达彼岸。
义清公司总裁杨林在青年时期决定的目标,就是建议人们要有信仰和信念,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借此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度过充实的人生。杨林把这个目标写在卡片上,以后有好几年都一直放在上衣口袋里。
杨林偶尔也会设定其他目标,所以把每一张卡片都放在口袋里,就这样他的口袋总是装满了写上目标的卡片,每实现某个目标,就取出那张卡片。除此之外,杨林也应用这个方法的朋友想要达到的目标抄下来,放在自己的口袋里,祈愿他们能够梦想成真。
杨林常和从事推销工作的商界人士谈及这个实现目标的方法,有不少人使用这个方法获得了成功。
例如,杨林有一位朋友是做保险的,有一次杨林受邀请去参加他们公司举办的全国性聚会演讲,在公司介绍这位朋友时,杨林深深地感受到他就是无数富有者中的一个。
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也和大家一样,是经过多次失败,最后才走向成功的,在他刚开始进入保险业时,尽管他努力投入保险推销工作,但业绩始终不理想。
有一次他来向杨林请教,杨林给他讲了一堂如何给自己树立目标的课,后来,在听了杨林的建议后,他认识到自己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没有认真想过要创下纪录的原因,于是他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在心里描绘自己获得最佳业绩的情景,下定了创纪录的决心。
“这一年结束时,你获得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一年之后,杨林问道。
他回答说:“你能相信吗?营业额正好增加了50%。如果没有实行你教我的上衣口袋的方法,我可能仍旧徘徊在公司最低的业绩边缘。那个方法使我采取从来没有过的积极态度,激发了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潜能。总之,我现在的业绩仍在持续增长中。”
“增加50%是很了不起的数字,在决定增加营业额时,你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杨林问道。
他这样回答说:“说起来很奇怪,我觉得一定能实现。我是个基督徒,常到教会去,所以每天念圣经上的话给自己听,‘只要有一颗芥菜种子般大的信仰,就没有不可能的事。’圣经上所写的这些话真的很有用。现在就在我身上发生了效用,这是事实。”
“你做到了,不是吗?”杨林赞佩地问他。
对方回答说:“哪里。事情现在才刚刚开始呢。我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一旦松懈,又会回到以前的样子,还会重复失败。我绝不会有‘一切都已经完成’的想法,并因此心满意足,这是极大的错误。”他聪明地把自己的不安转向了积极创造。
所以说,每个人手中都握着失败的种子,也都握着伟大的潜能。明确的目标是一件宝贵的工具,它是驱动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
如果分析一下世界上的富有者,可以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拥有人生的明确目标规划。为了完成他们的目标,他们反复思考,努力实践,他们在积极地向自己的目标前进时,赢得了精彩的人生。
一个人若想拥有成功,首先要定义“成功”的界面,这个界面就是目标——一个明确的目标。它是所有行动的出发点。
2.目标的制定有利于确立人生定位
确立人生定位战略是为了人生的幸福,也因为它,才使人生过得更加有意义。除此之外,目标的制定给了我们一个看得着的射击靶。随着努力实现这些目标,我们会有一种成就感。对许多人来说,制定和实现目标就像一场比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这时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都会有所改变。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一生,赋予我们更重要的梦想、目标,以及价值观,并能够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定位,亦即人生的最高战略。也就是说,无论是在工作上、学习上以及个人生活上,人生幸福的意义,就是由设定最高的战略开始的。
曾经有一个科学实验,用玻璃板把一条具攻击性的鱼和另一条鱼隔开。刚开始,这条攻击性的鱼不断碰撞玻璃板,企图捕食另一条鱼,过了一段时间,它终于放弃了。当科学家把玻璃板移开,这两条鱼都在各自的领域中活动,互不侵犯。
我们也一样,都是习惯性的动物,一旦我们的目标受限,我们就很难发展。陈安之曾经说过:“只要你能够成为最好的人物,最好的事情就会发生在你身上。当你想要得到一切最美好的事物,你必须把自己变成最好的人,以成为行业中世界最顶尖为你人生的最终目标,这样的话,你一定可以实现你所有的梦想。”所以,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要不断地去做更多的事,以便找出自己真正喜欢而且擅长的事,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最快乐的人生,我们才会把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滋有味。
雷华是一位拥有出色业绩的安利推销员,可是他一直都希望能跻身于最高业绩的行列中,但在开始的时候,他总是不断地遭受失败,遭受打击,他认为他不适合做安利产品,他想进入到钻石级的行业,只不过是一个愿望而已,于是他对安利事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做事,对于有可能成交的客户,他从来没真正去争取过,也从来没有看过安利的奖励制度。直到三年后的一天,一位朋友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让愿望更加明确,就会有实现的一天。”在这句话的启发下,他开始改变自己。
于是,他当晚就把安利的奖励制度认真地看了一遍,开始设定自己希望的总业绩,然后再逐渐增加,这里提高5%,那里提高10%,结果顾客却增加了20%,甚至更高。这激发了雷华的热情。从此他不论遇到什么状况,任何交易,都会设立一个明确的数字作为目标,并在一两个月内完成。
“我觉得,目标越是明确越感到自己对达成目标有股强烈的自律与决心。”雷华说,“我的计划里包括我想得到的地位、我想得到的收入、我想具有的能力。”然后,他把所有的访问都准备得充分完整,相关的业界知识加之多方面的努力积累,终于在第一年的年终,他使自己的业绩创造了空前的纪录,以后的年头效绩更佳。
雷华自己做了一个结论:“以前,我不是未曾考虑过要扩展业绩、提升自己的工作成就。但是因为我从来只是想想而已,不曾立即行动,当然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自从我明确设立了目标,以及为了实现目标而设定具体的数字和期限后,我才真正感觉到,强大的推动力正在鞭策我去达成它。总之,正确地确立自己的人生定位,是非常重要的,而基于其上的目标与梦想将会引导我们度过美满的人生。”
所以,我们在人生的旅程上,必须确立人生的定位。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认清楚自己,将自己摆在整个社会的宏观世界之中,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为自己设立一个更高层面的定位。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目标,达到目标是我们做成大事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在于我们要把目标细化、具体化。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改变劣势的目标与理想。
3.自下而上实现目标
没有目标的人注定不能成大事,但如果目标过大,我们应该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通过制定并实现年度目标、月目标、周目标,甚至日目标,这样就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使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毕竟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我们获得成功的路线图,它们会决定我们前进的方向,保证我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目的。
1991年,住在斯德哥尔摩的高兰·克鲁普产生了一个想法:靠自己的力量越过大陆到达尼泊尔,然后,在完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不带氧气瓶征服珠穆朗玛峰,最后用同样的方法返回家乡。
显然他的计划野心够大的,但这是有可能实现的。他首先对整段路做了切实的研究,然后着手筹集旅行所需的20万英镑的赞助。为锻炼心血管能力,他开始和瑞典越野滑雪队一起进行体能训练。
1995年10月16日,他骑着一辆自制自行车出发了,因为这是一次完全没有后援的探险,他不得不随身带上全部装备,总重量高达129公斤。
4个月零6天后他到达了加德满都,在那儿开始把装备运往基地的账篷。他一次运73公斤,只能向前运55米,而且运一次要休息10分钟。
他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完成计划的能力。他说,那次搬运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最可怕的体力考验。
第三次登顶成功了,下山后,他又骑上自行车,跋涉了12000公里回到了瑞典。
这时距他离家已经过了1年零6天。后来,当人们问起他成功的原因时,他是这么说的:“每次出行前,我都要把我自己前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画下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然后以此为出行目标,这样就可以画到跋涉的终点。在攀登山顶时,我用最快的速度奋力向山顶冲去,就这样,我征服了珠穆朗玛峰。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力,也有成功的机会。只要我们有目标,我们就能以辉煌的成就度过人生。想想那些英雄,想想那些勇往直前的英灵吧。他们手中没有地图,就去寻找那些未知的土地,他们知道自己将发现一个新世界,在旅途中我们也得具备同样的信心和激情来激励自己。”
许多人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困难大,而是因为他们不敢去做,他们害怕离开自己的安乐窝,他们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征服困难,他们不敢踏上征途,结果就这样白白浪费了生命。
所以说,我们应该掌握自己的人生使命,为了我们的追求,我们应该奋勇当先,使自己的生活能配合一个目标,从而实现成功。
当我决定我一生的目标是要让我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时,我发现,我最缺少的就是写作技巧和与别人的沟通能力。对于后者来说,过去的我是一个和人交谈都会脸红的人,每逢上台讲课都会拘谨或退缩。每当上课的铃声响起,我就想到我会非常的差,于是就会产生退场的想法。
为了实现理想,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的个性,并且给自己设定了改变这种情况的目标。通过逐一实现这些目标,我自身的相关技能不断增强,心里所产生的胆怯也在有所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我的讲课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各种演讲会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听众,我都可以毫不胆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我们在思索人生一切的时候,追溯其原点,不外乎是基于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梦想与目标,而这些梦想又构成了我们整个的人生。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我们就无法取得进步,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需要什么,我们才能有所成功。总之,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我们所制定的目标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只有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有利于主动提升自己,并在提升过程中客观地衡量、评估,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大多数人在人世浮沉中,并不了解他们的未来是自己造就的。少数有卓越成就的人都是了解自己追求什么,并且有完整计划的人。这些人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且要如何获取。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们明白应该做出怎样的定位时,还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发展目标。
4.更高的目标为生命增色
拿破仑·希尔在《思考与致富》一书中写道:“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便会有奋斗的方向。”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具体到某一个人头上,并非就是那么容易。
目标,也就是既定的目的地,我们理念中的终点。
人生目标是告诉人们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其结果是:用不着持续的教育和指导,就能完成此事。这颇像建筑物的设计图样和说明,能清楚地告诉建筑工人,做了多少事,还有多少事没有完成。
聪明的人,有理想、有追求、有上进心的人,一定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他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因而他所有的努力,从整体上来说都能围绕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进行,他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正确的、有用的,否则就是做了无用功,或者浪费了时间和生命。
愚蠢的人,没有什么理想、追求;没有上进心的人,一生也没有什么目标。他同别人一样活着,但他很少想过活着有什么意义。
这种人往往凭惯性盲目地活着,从来不追求人生的目标这种让人头疼的事情,为活着而活着,怎么都可以,对什么都无所谓。
显然,富有者总是那些有目标的人,鲜花和荣誉从来不会降临到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头上。
许多人怀着羡慕、嫉妒的心情看待那些取得成功的人,总认为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有外力相助,于是感叹自己的运气不好。孰不知,富有者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确立了明确的目标。
一个人有了生活和奋斗的目标,也就产生了前进的动力。因而目标不仅是奋斗的方向,更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有了目标,就有了热情、有了积极性、有了使命感和成就感,那么,该怎么制定合适的目标呢?拿破仑·希尔的建议是:
(1)目标应该是明确的。
有些人也有自己奋斗的目标,但是他的目标是模糊的、泛泛的、不具体的,因而也是难以把握的,这样的目标如同没有。
比如,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确立了要做一个科学家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就不是很明确。因为科学的门类很多,究竟要做哪一个学科的科学家,确定目标的人并不是很清楚,因而也就难以把握。
目标不明确,行动起来也就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有可能浪费时间和耽误前程。
生活中有不少人,有些甚至是相当出色的人,就是由于确立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而一事无成。
(2)目标应该是实际的。
一个人确立奋斗的目标,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要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
如果目标不切实际,与自己的自身条件相去甚远,那就不可能达到。为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花费精力,同浪费生命没有什么两样。
(3)目标应该是专一的。
一个人确立的目标要专一,而不能经常变换不定。
确立目标之前需要做深入细致的思考,要权衡各种利弊,考虑各种内外因素,从众多可供选择的目标中确立一个。
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或一生中一般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目标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应接不暇,忙于应付。
生活中有一些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
(4)目标应该是特定的。
确立目标不能太广泛,应该确定在一个具体的点上。如同用放大镜聚集阳光使一张纸燃烧,要把焦距对准纸片才能点燃。如果不停地移动放大镜,或者对不准焦距,都不能使纸片燃烧。
这也同建造一座大楼一样,图纸设计不能只是个大概样子,或者含糊不清,而必须在面积、结构、款式等等方面都是特定和具体的。目标应该用具体的细节反映出来,否则就显得过于笼统而无法付诸实施。
(5)目标应该是长期的。
一个人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就要确立长期的目标,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有了长期的目标,就不怕暂时的挫折,也不会因为前进中有困难就畏缩不前。许多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必须付出时间和代价,甚至一生的努力。
(6)目标应该是远大的。
目标有大小之分,这里讲的主要是有重大价值的目标。只有远大的目标,才会有崇高的意义,才能激起一个人心中的渴望。
一个人确立的目标越远大,他取得的成就就越大。远大的目标总是与远大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那些改变了历史面貌的伟人们,无一不是确立了远大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激励着他们时刻都在为理想而奋斗,结果他们成了一个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