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软件测试技术之美
- 茹炳晟等编著
- 722字
- 2024-05-24 17:24:19
第1章 软件测试新理念
1.1 测试左移
1.1.1 传统瀑布模型下软件测试的挑战
在早期传统的软件开发流程中,很多项目都是参考瀑布模型来进行开发的。瀑布模型的主要实践是将软件研发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实现设计、代码开发、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上线发布、生产运维,依次排列(如图1-1所示),按顺序执行,即大规模集中的测试工作在软件功能设计与开发完成后才开始。
图1-1 瀑布模型下的软件研发全生命周期
这种模型最大的问题在于,很多软件缺陷其实是在研发早期就引入的,但是发现缺陷的时机往往会大幅度延后。缺陷发现得越晚,定位和修复缺陷的成本就越高。在系统测试阶段发现缺陷后修复的成本,大约是在代码开发阶段发现该缺陷后修复成本的40倍,或大约是在单元测试阶段发现该缺陷后修复成本的数倍,Capers Jones关于效能与质量的全局分析(如图1-2所示)直观地表明了这个观点。
图1-2 Capers Jones关于效能与质量的全局分析
根据Capers Jones的统计,大约85%的缺陷是在代码开发阶段引入的,但是因为这个阶段缺乏测试活动,所以发现的缺陷数量几乎为零。而到了软件研发的中后期,由于测试活动的集中开展,缺陷才被大范围发现,但此时的修复成本已变得非常高。
比如,在代码开发阶段引入的缺陷,以及影响接口的缺陷,要等到集成测试阶段才有可能被发现,影响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的缺陷要等到系统测试阶段才能被发现,这时返工(rework)的闭环周期被拉得特别长,这样定位问题(缺陷)、修复问题、回归测试的成本就会很高。
让情况变得更糟糕的是,Capers Jones的统计还是基于比较乐观情况的分析,因为其假定软件在研发过程中总是被严格开展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团队寄希望于通过最后的系统测试来发现所有问题,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往往会被“偷工减料”,这进一步产生了缺陷发现滞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