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与亮星

初秋晴夜,银河高悬,斜贯长空。银河,有许多别名。在西方,它叫作“乳色之路”(The Milky Way);在我国古代,它又叫银汉、高寒、星河、明河、天河……千百年来,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一直脍炙人口。天河两岸,很容易找到“牛郎”和“织女”,它们是两颗很亮的星。牛郎在河东,又名“河鼓二”。它的两旁,各有一颗稍暗的星。三星相连,形如扁担。牛郎居中,两端宛如一副箩筐,所以它们又合称为“扁担星”。据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就将他的两个娃娃放在箩筐里,挑起扁担,去与织女“鹊桥相会”啦!织女在河西,与牛郎以及自己的孩子遥遥相望。她的近旁有四颗星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宛如织布用的梭子一般,它正是织女的劳动工具。另外还有一种传说:就在牛郎星附近有着五颗小星,中国古称“匏(páo)瓜五星”的,其中一、二、三、四这四颗星连贯起来组成一个菱形,很像一个织布的梭子。它是织女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思而抛给牛郎的,因此民间便称它为“梭子星”了。天河之中,牛郎织女之间,有六颗亮星组成一个巨大的“十”字。请看图1,如果我们将它想象为神话中的“鹊桥”,那岂不是既很自然又很有趣吗?

图1 牛郎星、织女星和有关星座

世界上各个古老的民族,都以其长着翅膀的丰富想象力,驰骋在天上人间。他们对同样的星空孕育和产生了各不相同,却又同样妙趣横生的神话传说。上面提到的那个大“十”字,古代欧洲人将它想象成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因此,它所在的那个星座就被叫作“天鹅座”。这个大“十”字,因为出现在北半天空上,西方人又将它称为“北天十字架”,简称“北十字”。

什么是星座呢?简而言之,古人为了更方便地辨认星空,就用种种想象中虚拟的线条,将天上较亮的那些星星分群分组地联结起来,这些星群便被称为“星座”。人们又以更加丰富的想象力,让一群群星与许多神奇的故事挂上钩。因此,诸星座最古老的名称通常都溯源于古老的神话与传说(图2)。

图2 一幅充满神话形象的古典星图(1540年),作者是德国天文学家彼得·阿皮安(Peter Apian,1495—1552)

世界上最早划分星群的,也许是苏美尔人。他们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的下游,如今属于伊拉克的地方。大概在公元前4000年,他们便在辨认星空时将群星“分而治之”了。他们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经创建了一套书写系统,用文字记下自己的历史。那时,他们已开始系统地注意行星的运动。倘若将苏美尔人的观测当作人类系统观测天象的开端,那么这种世代相传的天文观测绵延至今便已有6000年之久。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星座的概念有了极大的发展。演变到公元2世纪,经过古希腊天文学家的详细描述,北天40个星座的雏形便大体确定下来。至于南天的48个星座,那是17世纪后通过航海家和天文学家们的系统观察才逐渐定型的。由于近代科学的启蒙与发展,南天星座中便夹杂着用科学仪器命名的名称,例如显微镜座、六分仪座、罗盘座、望远镜座等;而北天星座的名称则依然充满着古老神话的色彩:仙女座、仙后座、武仙座、飞马座、天鹅座……

现代对星座的划分,建立在更精确的基础上。国际上统一地将整个天空划分成大小不等的88个区域,每个区域便是一个星座,它们犹如地球上大大小小的许多国家。每个星座中都有许多星星,恰似每个国家都有许多城市和村镇一般。牛郎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星星,按国际统一称呼,它就叫“天鹰α”。α(阿尔法)乃是希腊文中的第一个字母。织女星是“天琴座”中最亮的星,所以称为“天琴α”。同样,天鹅座中最亮的星就叫“天鹅α”,它就在那只大天鹅的尾巴上,所以阿拉伯人又叫它“戴耐布”(Deneb),意为“天鹅之尾”。我国人民自古以来一直叫它“天津四”。图3中还标出另一些星星的名字:天鹅座中的β(贝塔)、γ(伽马)、δ(德尔塔)、ε(艾普西隆)、ζ(泽塔)、η(伊塔)等,它们分别用希腊文中的第二至第七个字母表示。

一个星座中的星星是很多的,而希腊字母只有24个,每颗星用掉一个字母,不够用了怎么办呢?不要紧,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用完后,还可以干脆给星星编上号,例如图3中的天鹅61星便是这样。或者,还可以给星星专门列出一份份“花名册”,它们被称为“星表”。在星表中给每一颗星指定一个号码,这也就是它的名字了。比如天鹅61,实际上是一个双星系统,由两颗互相绕着转的恒星组成;这两颗星中的每一颗,都称为该双星系统中的一颗“子星”,它们的名字分别叫天鹅61A和天鹅61B。同时,这两颗星在“HD星表”中的编号分别为201091和201092,故又称HD 201091和HD 201092。这里,“HD”乃是美国天文学家亨利·德雷珀(Henry Draper,1837—1882)姓名的首字母缩写。这位亨利·德雷珀原本是学医的,做过短时期的外科医生。他对天文学非常入迷,便于1861年在父亲的庄园里自建了一座天文台。后来德雷珀成了擅长用照相方法拍摄恒星光谱的专家,可惜他45岁时就染患肺炎去世了。他的遗孀设立了德雷珀纪念基金,以资助哈佛天文台拍摄和研究恒星光谱,后来又出版了亨利·德雷珀星表,即HD星表。

图3 天鹅座,天津四和天鹅61星

中国古代经常使用“星宿(xiù)”这个名称。“二十八宿”就是大致沿黄道分布的28个天区,它们各有自己的名字,如“角、亢、氐(dǐ)、房”等。这些星宿的名字,化作神话人物,频频出现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例如,在《西游记》中很有名的“昴(mǎo)日鸡”就是昴宿的化身,它的神话形象是一只威武雄壮的大公鸡。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星宿和星座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与此有关的神话传说和相应的名称反映了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如今,虽然国际上已经统一采用共同的星座体系,但我们中国人谈到流传至今的这些星宿的名称仍然深感亲切而有趣。

可是,美妙的星座,灿烂的群星啊,你们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呢?

这是一个曲折动人而又绵长的故事。亲爱的读者,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样想的吧。

[1]天上的市街:此处所录系本诗1922年首次发表时的原题原文。20世纪50年代初的课本编者出于某些原因,曾征得郭沫若先生本人同意,将标题中的“市街”改为“街市”,现行七年级语文教材亦保留这一改动。但在郭沫若亲自审定的文集中,仍将篇名保留为《天上的市街》。1980年《星星离我们多远》成书时照引《天上的市街》原名,今一仍其旧,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