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已闭门不出一个星期了。
她经历了从愤怒到自我怀疑再到彷徨尔后重建的心路历程。
她有多么热爱雕塑艺术,在此次事件中就被伤得有多深,这种伤害作用于情感,内核却是理念与人生目标的动摇。
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会借由创作证明自己的独一无二性。
甚至可以说,自我标榜、自我美化,对自己的深信不疑,是艺术家的灵感来源、前进动力与生命意义。
李不也深信这一点。
但自命为革新艺术生命的全新创作竟然是出自他人的操纵与灌输,这种事实堪称残酷了。
李不甚至想,是不是要以死来洗刷这个污点,但又意识到,死是怯懦,死是认输。
如果不想输,就得站起来继续战斗。
这就是李不一个星期的心路历程。
所以在肖讷的道歉信发来之时,李不正在准备将之前的那一切翻篇。
即便如此,李不还是被肖讷的信给气笑了。
信的内容摘超如下:
……在你的技艺水平不足够拥有自己的风格时,你必须学习如何去模仿,所有艺术家都是这样做的……
……你既然可以模仿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模仿弗朗索瓦·洛朗-罗丹,为什么不能模仿我……
……我即将开始新的创作,我希望你能跟上……
……如果你恨我,你就超越我……
……别让我浪费这些时间!
PS,虽然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你又为什么要生气,但如果老师问起来,你就说我诚心诚意的道歉了,然后你原谅我了,就这样。
李不被这封“道歉信”气得手抖,骂道:“参加个双年展,这臭小孩的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
但再仔细想想,没参加双年展的时候,肖讷也是这种死德性。
信息最后,肖讷还附上了他最新的创作草图。
那草图中的作品风格,与双年展上《血神》一脉相承——《血眼邪神》这名字太中二和冗长,李不习惯性得称之为《血神》,这就像是乌东的《人体解剖像》被简称为《剥皮人》一样。
李不瞧着那副草图,心中便涌起了灵感,那与她之前创作的洛可可风格也是极近似的,是可以贯通的,是可以将许多经验再融合起来使用的,是能够让创意灵感延续下去的。
但这种感觉又让李不非常厌恶。
“草!老娘现在是他的模样了。”
这可不行!
……
肖讷拍胸口保证的道歉过后,又过三天,肖讷都开始动手新作了,也没看到李不。
对此,肖讷十分困惑,陈成钢给他的压力很大,说如果管不了肖讷,就告诉老村长,让老村长来管。
“你怎么道歉的?”罗宁就问。
肖讷便将道歉原文转给罗宁。
罗宁瞧了一遍道歉信,再瞧了一眼肖讷,又瞧一遍道歉信,再瞧一眼那边的陈成钢,问:“你这不是道歉信,是决斗信啊,别给老师看,老师会被气死的,老实说,这封信你要是发给陆帆的还算合适。”
以前罗宁都尊称陆帆为“陆教授”,现在则直呼其名了。
因为最近陆帆的作为,在老好人罗宁眼中都十分过份,陆帆宣称,清美某些教授因为私人关系把特招名额给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他陆帆坚决反对,并要与这种假公济私的行为斗争到底,为了抗衡这位颇具势力的教授,他推荐了另外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考生进入雕塑系特招名单。
陆帆就差点名陈成钢和肖讷了。
很多知道内情的人,包括罗宁,都纳闷于经过双年展上的抄袭风波,被业界、记者甚至大众都确凿无疑认定行为不端后,陆帆怎么有脸说出这种话来的?
当然,大众所知,行为不端的是杜维克,表面上,陆帆没有任何牵扯,但各位清美、央美、鲁美艺术大咖,以及某些记者群体,可是亲眼看着陆帆为杜维克撑腰张目的。
怎么着,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就完全不认了?
虽然杜维克自杀了,中国有云:人死为大。
一切都该翻篇。
但陆帆脸皮之厚,实在令人咋舌。
现在,陆帆又打出“反特权反腐败”的口号,直指接下来的艺考,要给陈成钢和肖讷扣帽子下绊子,可真是恶心极了。
此刻肖讷则疑惑,“为什么这么讲?这封信有问题么?”
这可是他琢磨很久才写好的,画新作草稿没用多久,信写得时间更长。
“小师弟,如果这种战斗檄文都能起到道歉的作用,那李不得是爱死你了才行……”
罗宁话没说完。
李不推门而入。
十天不见。
李不还是那么漂亮,今天还特意装扮过,像是一股五色香风般吹进工作室。
大家眼前一亮,便纷纷“师姐”“李不”这样的打招呼。
李不一一扬头回应,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人们,会以点头的方式表达简单的招呼,唯有BJ地区熟人之间是扬头相见的。
啪!
李不来到肖讷面前,从包里掏出一张草稿拍在桌上。
肖讷瞧了一眼那草稿,眼睛一亮,又瞧了瞧李不,颇有些难以置信。
李不略显得意。
两人间显得默契十足。
罗宁则探头去望那张草稿,就见草稿上画着一个孕妇,团身而卧,怀中抱着一只眼睛,这张草稿诡异绝伦又和谐美妙,一看便令人移不开眼睛,但实际雕刻起来,肯定问题多多。
首先是尺寸,如果想要完整表达整个图上创意,雕像就必须横卧。
雕像一旦横卧表现力就会差,虽然罗丹、米开朗基罗等大师都创作过不少横卧雕像,但出于最佳观赏角度而言,相对于立像,天生观感就会受限制。
其次是雕刻技艺,图中孕妇身上有一重簿纱,这层簿纱在图中被画得如纸似雾,这种技法如果用大理石来表现,不禁让罗宁想到十八世纪非常流行的一种雕刻技法和流派:
蒙纱少女。
在十八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背景下,“蒙纱少女”是一个流行的艺术主题,朱塞佩·克罗夫(Giuseppe Croff)、安东尼奥·科拉迪尼(Antonio Corradini)和拉斐尔·蒙蒂(Rafaelle Monti)等雕刻艺术家都擅长创作这一主题。
而到了近代,艺术家们更喜欢以玻璃钢或陶瓷来创作相似主题,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那需要的技艺太高,时间太多,制作这样的作品,简直就是对雕塑艺术家的一种酷刑与折磨。
现在李不拿出这样的创意,是想……干嘛?
“敢不敢?”李不问肖讷。
罗宁听起这句发问像是“敢不敢一起死?”
肖讷显露出一个喜悦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