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可不能把林妹妹给冷落了。”秦钟一拍手,看向黛玉,“林妹妹,我昨儿让你看的那本书,你看完了吗?”
“自然是看完了的。待会就跟钟哥哥讨论讨论。”黛玉脸上绽放笑容,得意的道。
昨儿秦钟让她看的是《镜花缘》,她看了小半宿,终于看完。
“这么快!”秦钟果然露出惊讶之色,“我还以为林妹妹要多花几天时间呢。”
“哼。那么一点书,哪用几天时间?”黛玉一叉腰,尽显傲娇之色。
一旁。
贾宝玉:“……”
不是,我刚刚从病愈归来,你们的心思不该放在我身上吗?怎么自顾自的聊了起来?
“好了。今儿是祝贺宝玉重获自由的日子,读书的事我们待会再聊吧。”秦钟注意到宝玉表情不对,眼看就要摔玉,结束跟黛玉的话题。
“宝玉,你的病终于好了。我们待会可得喝一杯。”秦钟向贾宝玉拍了拍他的肩膀。
贾宝玉看着黛玉愣愣发神。
黛玉轻咬红唇,几近发怒。
“宝二哥!宝二哥!你怎么不在老祖宗屋里等我们就自己回来了。”这时,院外传来声音。
却是迎春、探春、湘云、惜春寻了过来。她们约好一起出园,在半路听说贾宝玉已经率先返回怡红院,便找了过来。
众姐妹到,贾宝玉终于回过神来。
“黛玉姐姐,倒是你有先见之明,提前过来了。”
“宝二哥,你怎么样了?一个月不见,感觉你瘦了些。”
吱吱喳喳的声音响起,刚刚的尴尬被悄然冲淡。一时间,屋内被欢快的氛围笼罩。
……
翌日。
林红玉坐在房中,她神色疲惫,一边做着针线,一边蹙眉思考。
这一世,因为秦钟的缘故,贾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事都未曾发生。
特别是贾赦入狱这事,直接导致宝玉与贾芸未能见面,既然未见过面,宝玉自然也未邀请贾芸到怡红院说话,贾芸与小红的手帕之交自然也没了。
这一个多月,她虽在王夫人上房见过带着小厮坐更看守的贾芸,两人却未说过话。
相反,宝玉不在,院中清闲,这一段时间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也曾尝试在怡红院更近一步,然而接连被骂,加上大丫鬟的孤立让她人清一个事实,宝二爷身边的丫头已经人满为患,想要插入其中没特殊的机遇根本不可能。
而钟大爷这边,只有碧痕、晴雯、檀云几个丫头,加上钟大爷的赏识,碧痕的接纳,她在这边成为大丫鬟的机会要大上许多。
当然,这边也有这边的缺陷,那就是钟大爷到底不是府中爷们,就算以后会带她们离开,她们的家人也还在贾府无法离开。
小红的父亲林之孝是荣国府负责管理银库账房的管家,乃荣国府老仆。
可以说她家与贾府已经纠缠在一起,不分彼此。
“到底该不该转到钟大爷那边去呢?”林红玉思考着,停下手上动作,低声喃喃。
她听着主屋内秦钟爽朗的声音,脑海中浮现那一往无前、英姿挺拔的身影。
“跟着我吧。在我屋里你将有更好的发展。”脑海中,秦钟伸出右手,看向自己,温润如玉。
林红玉露出憧憬之色。
她是个能做事、机敏聪明的,钟大爷做出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还改进了大周火器,继续下去难免封爵升官,创一个比荣国府更大的家业也不是不可能。
自己若现在成为她身边的丫鬟,以后成为父亲母亲一样的管家也不是不可能。
“唉。我还在犹豫什么呢?我已经是十六岁了,最多再等几年就要嫁出去,倒霉的话被府中太太随便配一个小厮度过余生……
与其这样,我不如跟着钟大爷,以后得钟大爷喜欢还能求一个恩典嫁给自己喜欢的人。”
“可是……我离开荣国府,父母怎么办?……”
林红玉拍了拍俏脸,这些东西这一个月她想过太多遍,可惜一直不能下定决心。
“可是……可是父亲那边怎么办?……要不要再想想……”
这件事待要放下,心内又放不下;待要做决定,又瞻前顾后做不了决断,正是犹豫不决、神魂不定之际,忽听身后有声音问道:
“姐姐,发什么呆呢?当心被发现,说你。”
红玉闻听,回头一看,原来是本院的小丫头名叫佳蕙的:“想事情走神了。她们能说我什么?我还不能休息?”
佳蕙听了,走到小红身边,“你还不知道?她们整人的法子多着呢。”
“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小红努力数月进展缓慢,早已经躺平。
佳蕙看着秦钟苍白的小红,又道:“你这一程子心里到底觉怎么样?依我说,你竟家去住两日,请一个大夫来瞧瞧,吃两剂药就好了。”
这几月月,小红忧思成疾,已经病了数日。
红玉道:“哪里的话,好好的家去作什么!过几日就好了。”
佳蕙担心的搂住林红玉:“你这也不是个长法儿,又懒吃懒喝的,终久怎么样?”
“怕什么,还不如早些儿死了倒干净!”林红玉不在意这些。
佳蕙一惊,更担心了,埋怨道:“好好的,怎么说这些话?”
红玉叹了一口气:“你哪里知道我心里的事!”
佳蕙点头想了一会,知红玉是因丫鬟等级的事,道:“可也怨不得这个地方难站。就像昨儿老太太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说跟着服侍的这些人都辛苦了,如今身上好了,各处还完了愿,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我算年纪小,上不去,不得我也不怨,像你怎么也不算在里头,我心里就不服。
袭人哪怕她得十个分儿,也不恼她,原该的。说良心话,谁还敢比她呢?别说她素日殷勤小心,便是不殷勤小心,也拚不得。可气绮霰她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倒捧着她去。你说可气不可气?”
红玉道:“也不犯着气她们。俗语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