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跟孩子说话:陪孩子度过叛逆期
- 潘苑丽
- 3142字
- 2024-05-07 18:43:37
孩子的叛逆与学校里的不良影响有关
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如果老师采用了不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比如,给家长报喜不报忧,夸大成绩;挑剔孩子,不尊重孩子,不体谅孩子;忽视了孩子的主动性、参与性、思考性和合作性;不重视孩子的个体差异性等。孩子就会出现苦学、厌学、逃课等情况,继而发展成叛逆和对抗。
为了加强班级管理,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某初三班主任在班级中约定用“打手板”方式(最多5个)惩戒考试不及格的学生。
这次,一个学生在数学测试中考了10分,按约定需打5个手板,打了4个手板后,该同学转身离开。
班主任以“还差一个”为由制止他离开,学生不听,最终双方情绪失控,引发言语冲突并发生肢体冲突。
考虑到在教室里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班主任将这位学生带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双方再次情绪失控引发言语冲突,并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通常都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秘密。其实,他们的心理并不成熟,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比较片面,甚至还有些极端。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其实,叛逆期的孩子之所以会做出极端行为,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不良情绪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是长时间压抑的爆发。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整个人处于一种抑郁状态。
“昔孟母,择邻处”告诉我们,学校的好坏确实能对孩子造成直接影响,只有好的校风,才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和进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不可轻视。在学校中,跟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只有老师和同学,而好老师确实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老师一般都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业和身体等状况,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活动的规律和方法,会引导学生按照规定的方向发展;反之,处理不当,学校教育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一、孩子不喜欢任课老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不仅是孩子崇拜的对象,也是孩子们学习模仿的榜样,孩子不仅能从教师那里学习知识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还会模仿老师的言谈举止。
老师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等会对孩子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老师对孩子行为的赞赏或批评,还能对孩子的行为特征进行重塑,继而影响孩子的自我发展。
听听孩子的心声:
女儿:“妈妈,我不喜欢新来的数学老师。”
妈妈:“为什么?”
女儿:“新来的数学老师太啰唆,而且很凶,每天都骂人,很讨厌。”
妈妈:“严师出高徒嘛。老师这样做,也是为你们好。”
女儿:“反正我就是不喜欢,妈妈,他不会一直教我吧。因为他,我越来越讨厌数学了。”
“妈妈(爸爸)我不喜欢某某老师”,相信很多父母对这句话都不会陌生。
在教育学生时,每个老师都会形成自己固有的习惯,虽然出发点都是好的,但老师如果用错了方式方法,孩子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不喜欢某些老师。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和学生都没有错,尤其是中学阶段。这时候,多数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只要某个老师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觉得不舒服,他们就会对这位老师产生不良情绪。尤其是临近中考或高考时,孩子压力巨大,更会对老师越来越“挑剔”,稍有不满就会表现出来。
生活中,因为讨厌某科老师而荒废一门课程的孩子有很多。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他们本就叛逆,这方面的表现就会更加突出。
二、同学间的语言欺凌
刘涵因为腿伤,在家休息了一个星期,为了不耽误功课,看着儿子的腿没有大碍,妈妈就让他复课了,还借了个轮椅给他代步,班主任也很贴心地安排班里的同学帮刘涵推轮椅。
本来觉得这样就不会影响学习,可刚过了一天,刘涵就死活都不愿意带着轮椅去上学了。几经询问过后,妈妈才知道,原来是班里有同学嘲笑他,说他那么大了还坐婴儿车。刘涵虽然表面上没和同学发生冲突,但心里是很难受的,毕竟这个年龄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妈妈见儿子这么伤心,也不好强迫他,就把轮椅换成了拐杖。
虽然刘涵的腿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但后面几天下来,妈妈还是发现儿子的脚踝有点红肿。她很心疼儿子,但想到自己不能替儿子疼痛,只能一个人躲在没人的地方偷偷流眼泪。妈妈心里很难受,便私下里给讽刺挖苦刘涵的同学的父母发了条微信,简单说明了情况,希望孩子们能和睦相处,不要出口伤人。同学父母也表示孩子太调皮,会让孩子给刘涵道歉的。但第二天,那位同学并没有给刘涵道歉,然后,这件事也就没有后续了。
比孩子被打更可怕的是校园欺凌。
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开始,就需要和各种各样的孩子打交道。不同的孩子家庭教育不同、性格不同、品性不同、为人处世的方式不同……往往有钱且胆小懦弱的孩子更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开玩笑、嘲笑、讽刺,甚至排挤,多数父母知道后,都会有这样的反应:“哎呀,别人都是说着玩的,别太放在心上。人家又没打你。”在他们眼中,只有孩子被打才是校园欺凌。其实,还有一类常见的欺凌现象,那就是语言欺凌。这种校园欺凌,不容易被发现,但会对孩子造成巨大伤害。
“恶语伤人六月寒。”叛逆期的孩子心理还不成熟,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跟成人比起来,他们的心理更脆弱。同学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无意的玩笑,都可能伤害到孩子心里最脆弱的地方。
三、受不良同学的影响
同学关系是影响孩子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校,兴趣爱好相同、性格相近或互补的同学往往更容易形成一个非正式群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目标一致、有理想的孩子往往会互相勉励、互相促进;即使是目标不明确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比如喜欢玩乐、喜欢寻求学习之外的刺激等。如果身边的同学都比较叛逆,受其影响,孩子也会在言语和行为上表现出叛逆的特点。
小学时,彤彤一直都是父母和朋友眼里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不错,还很懂事,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在班级里也是一位优秀的班长。可是,父母忙于生意,照顾彤彤的时间越来越少,彤彤上初中以后逐渐感到家庭温暖缺失。
每天早上彤彤睁开眼时,父母早已离开家去见客户了,晚上父母回来时已经是深夜。由于长时间没有家人的陪伴,加上初中生特有的青春期迷惘,彤彤过上了不一样的校园生活,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朋友。
在朋友的影响下,彤彤觉得以前的自己毫无个性,除了每日枯燥的学习生活,丝毫感受不到生活的新奇感。于是,彤彤不再把重心放在学习上,而是拿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朋友们一起玩耍。
有一次,彤彤和朋友一起翘课去校外打网游,被老师发现后通知了父母。父母以为她在学校是一门心思学习,哪知道她已经叛逆到了这种程度,于是他们放下手中的工作,轮流在家里照看。早已心猿意马的彤彤突然被父母看管,想着又要回归那种枯燥无味的生活,心里就像火烧一样。她表面上应付父母,趁父母不注意,就玩起了躲猫猫,在被子里藏游戏机,深夜起来打游戏,上课和同学传字条,还请同学帮忙写作业。
妈妈为此整夜失眠,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如何让孩子走出叛逆期?
研究发现,同伴会对孩子造成最大、最直接的影响,且这种关系往往更频繁、更亲切、更认真、更多变。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够从同伴那里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能得到从成人那里得不到的信息。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孩子则会学会各种交友方式,并逐步学会沟通、自卫和合作等技巧。
同学之间每天都见面,听同学说着各种新鲜事,被同学不断地喊出去玩,随时都可以接触,想要不被同学影响,孩子需要具备强大的意志力。孩子们之间互相影响,就会形成不同的社会行为认知、观点和态度。
我要对你说
孩子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容易受到别人的干扰,与愿意且努力学习的学生在一起,自然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在管理严格、学风良好的学校里,孩子的学习欲望会更高,因为周边的同学都在努力,无形中也会带动自己勤奋向上。反之,混迹于一群不爱学习的孩子中,自己也会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