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友揉揉额头道:“再好好查一遍,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李傲心里暗自叫苦,这个堂弟问的问题,不是战马就是武器,很明显问题不小,要是固原有人利用这些东西搞事,自己想进中枢的愿望就没了。
“好的,你们一路舟车劳顿,先好好休息一下,晚点再为你们接风洗尘。”李傲陪着笑脸道。
“不要大张旗鼓,我不想别人知道。”李孝友急忙摇头反对。
“那行,就按照你的意思办。”
等李傲离开,李孝友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我就说是你多想了,那些牛羊马匹,说不定是别有原因呢。”李玉燕说道。
李孝友眼睛一亮,有些兴奋的问道:“你的意思是,他们不是去经商,而是去抢劫?”
李孝友回想了一下路上碰到商队的情景,一拍大腿道:“是了,肯定是抢劫,那些人根本就不像商人,车夫哪有那么强壮的。”
幸好为了赶路方便,到了安全地界,木甲脱了,换上了更加保暖的皮袄,不然李孝友更加肯定自己猜对了。
“你的意思是他们去打劫?打劫谁?”李玉燕很震惊的问道。
“当然是有牛羊马匹的部落。”
“对哈!”
“回头查一下,有没有部落消失就知道了。”
晚上的时候,李傲就带着李孝友需要的消息回来了。
“我仔细查过,府兵只有正常往来,应该说今年就没有往来,上半年因为朝廷大军出征突厥,府兵都很紧张,折冲府下令各县戒严,之后也没有召集大军,毕竟固原没有受到突厥威胁。
至于固原的各大家族,也没有任何异常,虽然他们和党项部落存在交易,却不包括粮食武器,走私武器是死罪,没人敢做。”李傲说道。
“没人走私粮食吗?”李孝友有些意外的问道。
“粮食都不够吃,即便在城里卖,价格也不便宜,犯不着走私。”李傲解释道。
李孝友这才反应过来,如今缺少青壮,前几年天灾不断,还在打仗,粮食根本不愁卖,又何必走私呢,危险不说还麻烦。
知道这些,李孝友更加确定心中猜测,平高那边,多半是抢劫。
“你查一下,固原的党项部落有没有被人灭了的。”过了一会李孝友说道。
李傲不是傻子,结合李孝友让他查的事情,心里顿时有所猜测,愣了一下惊讶的问道:“有人灭了党项的部落?你怀疑是折冲府干的?”
“我只是猜测。”
“应该不可能,擅自动兵,是抄家灭族之罪,折冲府不敢的,而且固原府兵不多,他们怎么可能去灭党项的部落,那不是找事嘛。”李傲摇摇头道。
“你查一下吧,我只是猜测。”
“好。”李傲点点头应下,跟着又补了一句。
“如果折冲府有出兵,肯定瞒不过我,除了去年年底抽调了三百人前去朔方,就没有动过。”
“平高有多少府兵?”李孝友思索片刻问道。
“好像不到三百人,而且他们是轮流值守。”
李孝友心里动摇了,三百人不到,即便全部出动,想要灭一个部落也不容易,那些牛羊到底怎么来的呢?
……………
不提李孝友的困惑,薛云这边忙了大半个月,这才把事情理顺。
这些牛羊马匹是护卫队杀敌缴获的,商队没有参与分配,薛云和谢清商议之后,又询问护卫队的意见,给他们分了一些牛马。
都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人,薛云本想分一些肉给大家,却被拒绝了,他们请商队把肉卖掉,换成粮食带回家。
虽然商队没有参与分配,他们也不吃亏,缴获的皮子还是他们处理,价格当然不可能是市场价,薛云给了他们利润空间。
这几天邀请薛云的人不少,不过薛云都推脱了。
“你的意思是他们也想加入?”薛云问道。
王掌柜三人一起来见薛云,他这才明白邀请自己都原因,原来商队的消息传出去了。
其实这也正常,毕竟三家商队在城里动作太大了,不但收了许多商品,又卖了不少的东西。
卖出的货物不是牲口就是皮子,不用猜也知道来自于党项部落,商人对市场最是敏感,追查一下就知道了缘由。
没办法,护卫队人就不少,有人说漏嘴了也不奇怪,虽然薛云禁止外传,但是难免有人告诉家人,或者亲戚朋友,何况商人那边也有不少家丁参与。
“是的。”王掌柜讨好的笑着道,他们很担心薛云另外挑选有实力的商人。
“你们都意思呢?”薛云反问道。
“我们商量过,多几个人加入也是好事,货物会更充足,商队也能走得更远。”王掌柜说道。
“嗯,你说得没错,我们以前就谈过,等商路走开了,那些小部落就无需护卫队,另外安排人去就是,多一些人也不错。”薛云点点头道。
“您看何时见一下他们。”杨掌柜问道。见识了薛仁贵他们的战斗力,他对护卫队信心十足,所以心里期待年后商队行动。
“你们安排吧。”薛云想了一下说道。
“那就晚上在我家里,您觉得如何?”王掌柜高兴的问道,薛云让他安排,这不止是信任,也是传递一个消息,他们三人才是心腹,后面加入的大商人也不敢小觑。
“行!我去请旅帅。”
定下来之后,薛云让席君买出门去请谢清和方圆。
经历过厮杀,席君买和薛仁贵气质上成熟了许多,最近练功更加勤奋,不过薛云功法大成,能压着两人打。
杨鹏隐藏在平高的家里,藏着很多书籍,还有不少财宝,可惜全是器皿和珠宝,不方便拿出来用。
薛云也不在意,反正是意外之财,留着当传家宝好了。
书籍才是薛云看重的东西,那是老祖宗留下来,最宝贵的遗产,甚至可能会有失传的东西,为了给后人留下这些书籍,薛云不但仔细的清理,保存,还打算用空闲时间誊写一份,因为这些书籍多数都是竹简和绸布上面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