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陈浩问罗薇薇:“安置他们的房子建设的怎么样了?”

罗薇薇说:“驿站在山塘东建造了一个‘院围’,大院距离山洞不远,安置两百人不出问题,并在东门外建设了养殖区,统一为每一户规划了猪圈和羊栏,污水处理站也建好了,沼气池的产气量能够保证他们日常生活使用。”

“那就好,村民们的搬迁工作还需要村委的配合。”陈浩说。

罗薇薇说:“那些人的‘洞主’叫吴安民,他们一大家占了南门里东边的四合院,梁顺一大家占了西边的四合院,罗大山一大家占了西门里的四合院,王天罡一大家占了北面的四合院,东门里是四姓人家的小四合院。”

“现在天晚了,你明天带我去‘院围’看看,如果村民们没有异议,那就让他们在新家里过年。”陈浩对罗薇薇说。

罗薇薇说:“好吧,我休息去了,你也休息吧。”

鸡鸣犬吠唤醒沉睡的山村,薄雾如丝如缕,在清晨的阳光下跳跃,仿佛置身于仙境。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静待阳光的勾勒。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静谧的田野上,绿意盎然,晨曦微熹,鸟儿在树枝间轻歌曼舞,迎接新的一天。

山村的早上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田野的香气,晨曦微露,柔和的阳光洒在绿意盎然的田野上,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青石板路两旁的老屋炊烟袅袅,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路上,晨雾在田野间飘荡,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村里的鸡鸣犬吠声,伴随着鸟儿的歌声,奏响了一曲优美的晨曲。伴随着清晨的微风,乡村的早晨充满了生机。鸟儿在树枝间欢快地跳跃,清脆的鸣叫声回荡在田野之间。早起的农民已经开始了辛勤的劳作,他们的身影在绿色的稻田间起伏,宛如一幅动人的水墨画。阳光照耀着他们朴实的脸庞,映照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清晨的农村,万物都沉浸在晨露的滋润中,清脆的鸟鸣声此起彼伏,伴着微微的轻风吹过麦田的沙沙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在耳边轻轻响起。晨曦中的田野、山峦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丽。花儿在晨光中绽放,绿树在晨风中摇曳,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在村里散步,感受着清晨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村民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耕田、劈柴、照顾家禽······大山见证着他们的辛勤劳作和简单生活的美好。清晨的露珠在叶尖上闪烁,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大自然的香气,这是农村早晨的独特韵味。

阳光下的溪水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倒映着蓝天白云和飘动的炊烟。远处的牛铃声悠扬动听,与晨曦中的一切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和繁华,只有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样的早晨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宁静,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了。农村的早晨是充满生机的,它是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在这里,勤劳的人们用辛勤的劳作,书写着大地的诗篇。

村庄坐落在群山之间,绿水青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阳光柔和地洒在蜿蜒的小路上,晨雾漂浮在田野间,如梦如幻。这是一个清新、宁静的早晨,宛如一幅山水画,形成一道道斑驳的光影,让人陶醉。

村民们开始忙碌起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迎接美好的一天。清晨的乡村如同一首优美的诗篇,婉转而动人。田野上绿油油的庄稼与远山近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个宁静的时刻,仿佛可以听到大自然的呼吸,让人陶醉其中。

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气息,那是大地的呼吸,是生命的源泉。晨露晶莹剔透,使得万物都显得格外清新。每一片绿叶,每一朵花朵都像是在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无尽活力。漫步在这样的早晨仿佛可以忘记世俗的喧嚣,心灵得到宁静和净化。

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绿叶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烁,小桥流水的自然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远离喧嚣,置身于这宁静的乡村,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真谛。村里的早晨是充满希望的。虽然生活可能并不富裕,但是村民们总是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朴素的心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让这个村庄充满了希望和活力。这里的早晨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清晨的乡村是诗意的,绿树环绕,小桥流水,古朴的农舍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宁静美丽。这里时光缓慢,岁月静好,让人沉醉在这份淳朴的自然之美中。

陈浩望着搬家的村民们,笑着与村支书吴玉成和村主任梁军发站在山塘边抽烟。

吴玉成说:“陈总,这些人能够搬离山洞罗总功不可没。”

陈浩对吴玉成说:“吴书记,带我去山洞看看。”

吴玉成说:“好的。”

陈浩跟着吴玉成来到山洞,当他踏入洞口的那一刻,一股清新而略带凉意的空气扑面而来。这个神秘的山洞,仿佛是大自然赠予村民们的宝贵礼物,让村民们与世隔绝,享受着宁静与安详。山洞位于山腰处,四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洞口虽小,但内部空间却十分宽敞,足以容纳数十人居住。洞内空气清新,冬暖夏凉,仿佛是大自然的空调房。

进入山洞,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

洞内布局合理,有卧室、厨房、客厅等区域,虽然简陋,但是五脏俱全。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农具和狩猎工具,这些都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在山洞的一角,还摆放着一张古老的木桌和几把椅子,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历史和传承。

居住在山洞的人们以农耕和狩猎为生,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他们却乐在其中。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尊重每一个生命,也敬畏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和敬畏自然的态度,让人不禁想起了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物质享受和舒适生活。然而,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少数人却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他们不愿意搬出山洞,不愿意放弃这种与世隔绝的宁静和安详。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让人不禁感叹和敬佩。

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山洞,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住所,更是一个充满故事和传奇的世外桃源。它见证了穴居人的坚韧和执着,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或许,从穴居人的生活方式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启示和答案。

在群山环抱之中,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车水马龙的繁忙,只有山间的清风、鸟鸣和一股流淌不息的清泉。洞内的景象更是让陈浩震撼不已,这里宽敞而深邃,光线透过洞顶的缝隙洒下,形成斑驳的光影。在洞穴的深处,一股清澈的泉水潺潺流出,水质清冽甘甜,冬暖夏凉,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甘露。

陈浩说:“那股清泉不仅是生活的源泉,更是酿酒的绝佳条件。”

梁军发说:“梁顺的父亲曾利用自己的‘古法’酿酒技艺,结合山洞独特的自然环境,酿造出了一种风味独特、品质上乘的美酒。这种酒色泽清澈、香气扑鼻、入口绵柔,很快就在当地小有名气,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品尝和购买。”

“现在怎么不酿酒了?”陈浩问梁军发。

梁军发说:“村里人现在改喝瓶装酒,散酒很难形成销售规模,故而就停了。”

“我看村里可以将‘古法’酿酒传承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说不定能够打出一片新天地。”陈浩说。

吴玉成说:“这个酿酒技艺是可以传承下去。”

陈浩说:“等村民们搬迁完了,你们首先清理了洞内的杂物和碎石,搭建起‘酒坊’,享受酿酒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用石头和混凝土建造的坚固的三间“吴村酒坊”在山洞建起,酿酒房外开辟出菜园和果园,还在洞外养起了家禽和牲畜。

吴村人在山洞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家园,成为了这片山林中最美的风景线。每当夜幕降临,山洞内灯火通明,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酿造的美酒,分享着一天的喜怒哀乐,那份温馨和幸福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

只要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有决心去克服一切困难、有爱心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那么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在这个山洞里,不仅酿造出了美酒更酿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片土地也因此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在城市里习惯了优越生活的人,有些甚至不愿意回到农村,更不用说住在山区了。

吴村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天温暖,夏天不酷热,环境非常宜人。而这里的山洞则是自然地理变迁所造就的,不仅口宽广,内部空间也颇为高大,让梁世晓在此真的是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陈浩给梁世晓建造了一间小木屋,里面摆放着几张床和一些家具。他与妻子祝芳容以及两个孙子共同生活,环境依山傍水,非常舒适。

在炎热的夏季,几乎每个家庭都需要开启空调,否则会非常不适。然而,住在山洞里的梁家人却没有这种困扰,因为他们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在酷热的三伏天,他们全家会进入山洞深处,那里就像个“避暑胜地”,加上阵阵凉风袭来,根本不必担心中暑的情况。

许多人感到困惑:大山中树木密布,环境凉爽宜人,然而夏季蚊子却异常多见。难道祝家人有一些特别的体质可以抵御蚊虫叮咬吗?

实际上并非如此,洞内时常有凉风吹拂,即便是在炎热的三伏天,活跃在山洞中的尖嘴蚊子也仅有一两只,并不会出现太多被叮咬的情形。

也存在一些困扰,比如在下雨时,洞口外的山路会变得非常泥泞,这给梁世晓一家人的出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然而,洞穴内部的岩壁显得尤为清新干燥,且异常坚固,可以完全承受“遮风避雨”的责任,不会出现家具潮湿的现象,也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更何况高山的美景极为迷人,每当春夏季节到来,一走出门就能看到洞口茂盛的绿色植物,抬头仰望则是“晴空万里、蓝天白云”的绝佳景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陈浩为了酒坊进出方便,特意让吴玉成带人修建了一条下山的路,万一梁世晓生病或遇到什么特殊的情况,也能及时处理。

梁世晓一家人闲时前往山中采集木材,打造了一个简单的围栏。围栏内饲养着三头肉猪,外面则散养着三十多只鸡。这些家禽为祝家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热闹,也使得餐桌上的菜肴多了一些肉食。他们并不是依赖于已有的资源,而是不断探索致富的途径。

最初,梁世晓会爬山采集野生茶叶,然后将其放入房间进行烘烤,简单包装后出售。得益于当地气候,这些茶叶香气浓郁,非常受欢迎。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茶叶畅销而提高价格,如此“物美价廉”的茶叶每次上新,前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还催着他多多制作一点。然而他由于腿脚不便,上山变得困难,他无力处理如此多的茶叶订单,只能暂停销售,将那间烘烤房暂时改作它用。

梁世晓用山泉水来酿酒,没想到酒味十分独特,入口清香。曾经前来购买茶叶的顾客,如今也成为了选购酒类的消费者,很多人慕名而至,尤其是回头客络绎不绝。为了保持酒的原始味道不变,他一直坚持手工酿造。

村民们有时会过来“蹭酒”,梁世晓对此并不感到愤怒,反而还会特意准备一桌菜肴款待他们。

席间,梁世晓对陈浩说:“人多热闹,我感觉也很开心。

陈浩说:“我们应对大自然所赐予的事物心存敬畏,绝不可随意破坏,否则必将遭到惩罚!”

“陈总,咱们的酒已成,您给取个名吧。”梁世晓说。

陈浩想了半天说:“此酒是你‘古法’传承的酿酒工艺的秘法,加之玉仓山泉甘霖,又洞酿窖藏于玉泉洞中,就叫‘玉洞梁’吧,这些酒不要急于销售,酒熟三至五年再销售。”

“行,听您的。”梁世晓说。

“窖藏用‘血酒海’最好,我请人制造。”陈浩说。

三个月以后,从袁家庄运来百个“血酒海”,这些酒海是百岁老人袁文初亲自监督编造的,他的儿孙们为此日夜赶制,由袁公勤随车送来。

陈浩为了感谢袁文初,专门让梁世晓送给袁文初老爷子一篓玉洞梁酒。

该酒采用小麦、大米、糯米、高粱、玉米五种粮食作为酿酒原料,规避了其他白酒单一的用红粮或两、三种粮食为原料酿酒风味单一,口感欠佳的不足,所以味觉物质比其他白酒丰富得多。

袁老饮后称赞“玉洞梁”在浓香型酒中独树一帜,香气悠久,滋味醇厚,进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