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没有最穷只有更穷,因为最穷的概念是动态的,首先地理位置最重要,偏远山区肯定很穷,交通不便利,有好东西你也没法找买家,更不用说找不到致富的办法。偏远山区,思想就比较封闭,企业也落后,无法拉动当地经济。基础设施落后,很难享受到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活便利导致人口外流恶性循环。
在一些深山区,仍然存在着较为贫困的群体。这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交通不便,加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当地居民生活条件较为艰苦。虽然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扶贫开发政策,但改善这些地区的贫困状况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我们享受着改革的春风带给我们的优惠和便利时,有的同胞们正在大山深处辛苦的生活着,他们的房子不能遮挡风雨,他们的收入供不起小孩读书,他们的未来也一片迷茫。你能够想象一年收入只有500元的生活么?这里的村民居然还住石头茅草房。
罗薇薇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如果只是贫穷也就算了,这里的环境和气候还都特别恶劣。生活在这的人,不仅穷,生活得还很艰辛。更因为穷,他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走不出这里的山,离不开这里的恶劣环境。
祥龙村是一个偏远的山村,山高谷深,道路交通不便,根本没有什么赚钱的法子,这进一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也不太好,这里的人甚至连衣服都没得穿。村子里到处是断壁残垣,杂草丛生的院子。
罗薇薇走走停停一大圈,几乎遇不到几个人,空荡荡的村庄,亦如她空落落的心。
祥龙村地处山高谷深,道路交通不便,这进一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这使得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基础设施落后,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十分突出。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和先进的医疗设施,也进一步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贫困人口居住偏远且分散,产业单一且发展后劲不足,脱贫难度大。因为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所以与外界交流困难,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加上气候干旱与水资源短缺,这使得当地经济发展缺乏有利条件,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面临较大的压力。此外,由于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制约,西和村在全国和全省都算是深度贫困村之一。
祥龙村的人口密度大,而土地资源相对较少,使得当地人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主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现代化的工业和服务业支撑。这使得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法形成有效的经济支柱,也使得当地的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和可持续性。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设施尚未完善,这更使得当地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物资交换变得极为困难,进一步加剧了贫困。
村头老槐树下,几个老者神情木然地坐在夕阳的余晖里,他们对于生活已不再抱持幻想,只是那么日复一日地坐着,客观冷静地看着进进出出的人们。曾经身强力壮的他们如今变得迟钝、缓慢、苍老,亦如那日渐老去的村庄。
行色匆匆的年轻人似乎无法明白在夕阳里闲坐的人生有何意义,有何期望。
也许,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石头茅草房是上个世纪的东西了,这样的房屋既不能避寒又不能遮挡风雨,没想到现在还有人住在这种房子里。
乡野的天空很蓝,云像淡描的画。
夕阳余晖中,微风摇动,树林沙沙的声音填满了山谷,仿佛山林间绿色的旋律。一只黄鼠狼蹦跳着穿路而过,一蹿闪入到路边的灌木之中。
路的尽头,石头民居在绿色中隐现,间或传过几声鸡鸣犬吠的声音,依然平静而质朴,平静得像唐诗里的意境:“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山风掠过,炎热和微凉交织,村口就成了人们最好的去处。百年老树下端坐着几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手里握着已经很少见到的芭蕉扇,很久才会摇动一下,那神态,就像这里缓缓流动的时光。
这是一个古老山村能看到的画面,对这里的人们来讲,生活本身就是这么一副模样,他们也看惯了小村的闲适,听惯了脚下淙淙溪水汇成的小河日夜歌唱。
大山的深处到处能见到石头茅草房,村内路巷用青石铺设,古朴自然,房屋大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看着这些青灰色古建的沧桑,让人恍然就有种“穿越历史”的感觉。
一阵清风吹过,花枝婆娑,暗香悠然浮起。罗薇薇走在村道上,在森林与山色的掩映下,村里的情景就显得分外冷清,村里的青年人大都去了都市,留下的是老人和为数不多的儿童,置身其中,感觉自己既像个投入的观众又像个游离的演员,似乎每一个细胞都沉浸在悠远的历史里。
古村孤寂地遗落在远山,从房屋之间的通道间,透过无人居住的院落,可以清晰地看到院子里种下的白菜、豆角和西红柿,它们在风中轻轻地晃动,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经历了无数风雨坎坷,它们已然有些疲惫、苍老,大门的土漆早已褪色,门环业已脱落,而褪色的大门和石壁黛瓦却似坚强的壁垒,隔断了嘈杂与喧闹,阻挡着外面的花花世界。隔年的枯草在房顶瓦缝里摇曳,再衬上旁边伸进院子的桃树,还有瓦蓝瓦蓝的天空,令人觉得这里的时光,无比缓慢和纯洁。
斜阳笼罩着山野,笼罩着乡村,一如年轮斑驳的残片,无声地镶嵌于岁月的深处,一切都是那么真切、零散、缓慢,那些清晰的蹊径,仿若静态的永恒。
这么多天傍晚在这样的小山村晃悠晃悠,有点尴尬,有点像山间幽灵,刚开始,村里面的人还能与罗薇薇搭讪几句,而后,就像山里面的雾,慢慢的就习惯了沉默。
小山村的人情也一样空空落落了,也撇淡得像傍晚山里面的雾,慢慢的就会淡入山间,习惯了山岭给予的寂寞。
村里面没有多少人了,从村头几个村民的谈话中,露出来了些许无奈,说的是家里的电视机成了摆设,有时候连上面的灰都懒得去掸了。
有位年纪稍稍有点分不清东西南北的男子,说话带着点颤,但是稍有点磁性,比那位笑话别人的村民看起来多少近点儿人情,只不过他抽烟时很少散烟给人家。
聊天的人里面都没有一个年轻人,一问,才知道啊,现在哪有年轻人愿意呆在这里呢,常年务工城里哪怕只有租房子住,也不回村里住一晚。
妇女也很少八卦了,也很少东家长西家短,只会拣一些个看似轻松的话题,可往往说着说着,觉得吧,太没劲,又不好意思早早回家去。
没有小孩子的打闹,村庄多少有点尴尬得不像话,尤其是说到谁家又添加了人口了,于是乎,就会有人叹气:唉算了,不说也罢。
村头的大树底下,几只猫咪也懒得理你,更不会打闹惹你生气。基本上现在所有的家庭都能够达到小康水准,只排除一些偏远的农村之外。他们家里面吃一顿肉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到镇上面少买那么一点点肉,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常态。
住在崖顶村给罗薇薇最大的感受就是空气非常好,吃的也是绿色的新鲜果蔬,对自己的身体会造成很大帮助。乡村振兴最直接的标准就是乡村的经济是否有质的提升,相比于经济能力的提升,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更为重要。
如果单纯的经济能力提升,而文化水平跟不上,那么就很容易出现所谓的“土豪”、“暴发户”类型的人。这些人对于自己的财富不能很好的经营。一旦拥有一定的财富就会无限制的挥霍,这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是非常不利的,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仅是乡村风景的美丽,更是上升到精神面貌的美丽。
乐于接受教育,敢于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才是当代良好公民需要的品质。同时知识层面的提高回馈到本身就是生财有道,能够对于自身的产业经营给予一定的帮助。所以作为老百姓,一定要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很多乡村的孩子被告知需要走出大山,走出乡村,这也导致乡村人才的流失,没有很好的人才带领乡村建设,对于乡村来说是很大的损失。作为农村的孩子,要做到对乡村的回馈,将养育自己的土地建设成一片可以孕育人才的土地,可以留住人才。这样乡村不但拥有未来,而且未来十分美好应该比城市建设的更美好。
当然,作为普通百姓要接受大学生的下乡,很多农村对于大学生的能力提出质疑,这也是打击大学生下乡的主要阻碍,其实大学生在接受的教育过程中,不论是格局还是知识层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普通百姓应该认可大学生,支持配合!
乡村振兴政策需要每一位百姓的加入,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每一位百姓的共同努力。
想要让乡村美好繁荣早日到来,就要改变人们的观念,改革农业种植养殖的方向,提供更多技术和资金以及政策的扶持,大力促进农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变得更加美好,而不会成为荒村空村,才会让农村重现繁荣,才会让农民看到新的希望。
将来的新农村建设的再美好,就是和城市同比,可是农村仍然还是那个新农村,城市还仍然是那座人们向往的城市。城市和将来建设好的新农村,在社会上的地位还是有差距的,这才是事实。
但是农村农民的地位,和城市里面人的地位完全达到平等了,这样的情况下,那些以前从农村拥挤到城市里面的人,才会渴望再回到建设好的新农村。因为农村是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住处清静,人们养生最好的地方。这才是事实。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农村生态整体的变好,有部分城里人是想回到农村的,虽然城市有些条件好,但有些条件是赶不上农村的,比如空气污染,城市噪音,城市的绿色植被少于农村等等,总之有部分喜欢农村,有部分人喜欢城市,人口的过于集中有它的不好之处,疾病传染等,城市和农村均衡发展,差别缩小了,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变好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会有人愿意到农村的。
在陈浩准备去下一个点的时候,罗薇薇打来电话:“陈浩,祥龙村修路或搬迁都很难。”
陈浩问罗薇薇:“为什么?”
罗薇薇说:“祥龙村是一个建在60多度斜坡上的村庄,处于大峡谷的深处。因为交通闭塞无法运上砖头,村里清一色的‘石头’房,虽然很是不安全,但是村民们眷恋这里,宁愿背着沉重的过危险的藤桥回家,也不愿意离开。”
“不要着急,我与李凤霞很快去你那里。”陈浩说。
齐芳开车去崖顶村,三人昼夜兼行,不日来到双龙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