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学中文系功课
当刘欣语从回忆中回过神儿来的时候,眼里噙满泪水,心里涌动着一种连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感觉。是被杨玉凤的来信所感动?还是对过去和杨玉凤交往的怀念?
杨玉凤在信中说她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她在为实现“小说家”理想的道路上跨越了最关键的一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他心里为她高兴。再看看自己,高考落榜了,‘物理学家’理想实现不了了。
其实,在过去一年多里,他每天都会想起她,此刻,当收她的来信时候,惊喜之余反倒有些纠结:该怎么给她回信?
10月10日,刘欣语又收到从财政厅转来得杨玉凤的一封信,信是10月2日写的。杨玉凤说,两周前给他写过一封信,寄到了“原西财经大学”的“财政学专业班”,一直没有收到回信,那封信的收信地址是跟母校五中范老师打听的,可能地址不对?你没收到?这次把信寄到财政厅人事处请他们转给你,这个地址是从母校五中教导处打听的,你收到信尽快回信。
是啊,刘欣语收到杨玉凤的来信两周了没回信。他自去年来到“原西财经大学的财政学专业班”,一直没和杨玉凤联系,他不能分散她的精力影响了高考。他一直控制自己不去联系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读书学习上,把对她的想念藏在心里。当他再次收到她的来信时,他被杨玉凤的真诚感动了,对自己内心十多天的纠结感到愧疚。他立刻给她写了回信,像一年前俩人聊天那样,他把心里话都告诉了她,从高考落榜到“财政学专业班“学习的情况,还有一直没有联系她和这次没有及时回信的原因。他还和她说,知道她考上“华东师大中文系“心里多高兴,希望她一定要像李时珍那样矢志不渝,为“小说家”理想坚持下去。
他还告诉她,他的“物理学家”理想实现不了了,他觉得对不起自已多年的刻苦努力。
当他把信寄出去后,感到从未有过得轻松。
半个月后,他收到了她的回信。信纸夹着她的两张照片:一张全身照,她站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校门前,亭亭玉立,白晰的脸庞,穿着雪白的过膝连衣裙,像纯洁的百合花。另一张是半身照,比一年前更加楚楚动人。
她的回信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她告诉他,她是多么高兴,因为她找回了一年前和他在一起的那种久违了的感觉。
她对他说,她理解他,懂他。高考落榜了,‘物理学家’理想不能实现了,不要太自责,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她说,他可以另辟蹊径,他的文学基础那么好,她给他买套中文系课本,按进度把自己的学习笔记抄给他,俩人可以随时写信交流学习心得,探讨写作小说,文科不同理工科是完全可以自学完成中文系学业的。将来俩人一起写小说多好!
杨玉凤的想法打动了刘欣语。他想:是啊,这个想法确实不错,自己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完成中文系的学业,学会写小说。于是,他写信告诉杨玉凤觉得她的想法太好了,他要自学完成中文系功课,也要学会写小说。
过了半个月,刘欣语收到杨玉凤寄来得一包书,是华东师大中文系本科专业的整套课本。共十一种: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通论,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文法概要,写作教程。之后,刘欣语每周一都会收到杨玉凤上一周的学习笔记,
每周还会收到杨玉凤的一、两封来信,主要是谈学习心得,讨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也相互倾诉心里话。真像他过去读高中时那样,俩人试看完电影,谈电影,谈学习,谈对未来的憧憬。刘欣语的生活虽然较之前紧张了,既要学好财政学专业课,又要自学好中文系功课。不过他觉得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了。
刘欣语为了学好财政学专业课,同时自学好中文系功课,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上。“财政学专业班”因为要在两年内学完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所以学习时间按排得格外紧凑。每周一至周六上午四节课由老师授课。周一至周五下午前两节是实训课,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训练习,制作各类财务报表,作原始凭证,记账,进行财务分析。下午后两节自习,作作业,复习、予习功课。
刘欣语上午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听课,作笔记,同时把所有概念知识点都理解、消化了。下午前两节课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了实务课操作。后两声自习课先认真作完作业,之后再复习和巩固学过得知识。晚饭后,从七点至十一点有时十二点,集中精力自学中文功课,按照扬玉凤划定得学习进度学完当天的功课,认真阅读弄懂杨玉凤寄来得笔记。周六下午和周日,在图馆对一周财政专业课和中文系功课学习内容查漏补缺。
然后给杨玉凤写信,交流学习中文专业心得,探讨学习中遇到得难题。
刘欣语原先一直认为学习中文专业主要是靠多读、多记,尤其是多读名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不像理工专业,又是定理、又是公式深奥费解,还有繁琐的计算。经过一段时间,他发现其实学习中文专业,尤其是搞文学创作,写小说,并不比“物理学家”轻松,必须多读、多记,还要有悟性,甚至还要有一定的天分呢。
“文学概论”是中文专业的必修课和入门教材。“文学概论”中讲,作家进行文学创作,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要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去设计作品的结构,塑造艺术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学作品...
“形象思维”!刘欣语觉得十分玄妙,苦思冥想仍然弄不明白。
杨玉凤在笔记里记下华东师大李教授对“形象思维”的解释:
“文学创作时首先要对描写对象烂熟于心,在头脑中形成许多清晰的画面,然后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激活记忆中储存的形象、场景的画面,通过想象和联想把这些画面进行组合,这就是形象思维。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认为文艺创作就像照镜子一样。文学家的使命就是把现实世界用镜子照下来。”
李教授的话就像点破了窗户纸,刘欣语一下开窍了,他认为“形象思维”就是脑子里过电影的过程。把这个过程描写出来就是文学创作,就是写小说。
一周后,刘欣语收到杨玉凤的回信。
她说,上周一李教授在讲授“写作法教程”时,讲了一个新概念“灵感”。
李教授说,作者在文学创作构思作品过程中,灵感有时候起着极关键的作用。灵感是一种在构思过程中瞬间产生的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想法或念头。它通常不是通过逻辑推理或分析得出的,而是通过直觉、感悟、想象等方式突然产生的。
李教授还说,灵感的产生具有随机性、偶然性,任何思维正常的人都可能随时产生各种各样的灵感。灵感是新颖的、独特的、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杨玉凤说,她明白李教授讲得意思“灵感”就是人在思维过程中瞬间产生的一个想法和念头。但是她觉得灵感的产生挺神秘的,不可捉摸,好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
她问刘欣语,你怎么理解灵感?
周日从清晨到午夜,刘欣语一直在图书舘查阅资料,最后,总算弄明白了灵感是什么。
在刘欣语看来,灵感对于构思作品的确挺重要,有时候甚至是唯一的。当作者构思作品卡壳、进行不下去的时候,也就是遇到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时,如果头脑里产生出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念头或想法,就是灵感,它为作者指明了构思的方向。
刘欣语真正弄懂了,灵感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构思文学作品的三个要素。
他也明白了,灵感的产生并不是神秘得不可捉摸,无迹可觅。灵感是作者在具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知识积累的储备时,在作品构思卡壳时,通过想象和联想可以激活和引发灵感的产生。
刘欣语把自己对“灵感”的重要和产生的认知和心得写信告诉了杨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