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七十三)岳飞的初衷与赵构的犹豫:主战与和谈的分歧

唐僧和石矶在人间游荡了五百多年,在这五百多年期间里,他们经历了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在这两个时期里他们母子俩各自斩杀的恶人都有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只要他们各自斩杀一名恶人就可以成圣了。

南宋时期

宋朝

岳飞,出生在河北一个普通家庭。相传,在他出生的那一天,一只巨大的禽鸟飞过他家门前,因而被取名为岳飞,字鹏举。

从他的名字中可以看出,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从小,岳飞就展现出勇武的天性,他热爱学习兵法,擅长武艺,尤其在骑射方面表现出色,而且还具备与生俱来的强大力量。

岳飞长大后,被征召入伍,成为军队中的一员。当时相州地区有盗匪横行,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岳飞主动请缨,带领着只有百余骑兵的小队,奋勇前往剿灭盗匪。他凭借过人的勇气和战斗技巧,成功制服了两支盗匪的队伍,带来了地区的安宁。

不久后,岳飞的父亲去世,他回家守孝。孝期过后,他决定再次投身军旅。那时,金朝和宋朝之间的战争仍在继续,战火不断。

岳飞毅然决然地投身战斗,积极参与抵抗敌人的行动。他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决心,成为战场上的一名杰出战士。

岳飞在军旅生涯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勇气,他被分配到康王赵构的麾下,并立下了许多战功。

随后,他被调往开封,成为宗泽的部下,每次战斗都能获得胜利,他的军功被评为修武郎。尽管官职并不高,但对于一个凭借自己努力跻身军队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份不小的成就了。

然而,岳飞很快犯下了他军旅生涯中的第一个重大错误,而这个错误在后来的经历中变得致命。

在靖康之变之后,赵构登基成为皇帝。对于战争的态度,赵构起初并不明确,他对两派大臣都采取任用之策。

一方面,有人主张继续抵抗外敌,坚决复兴宋朝的雄风;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张与金朝和谈,以换取和平。赵构在这两派之间摇摆不定,没有明确的决策。

当时,投降派的大臣黄潜善提出了南迁以避免战事的建议,赵构决定采纳这个计划。军队准备向南行进,而岳飞所在的军营正好在这个行军路线上。

对于岳飞来说,他的想法完全不同,他坚持主战的立场。然而,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作为一个小军官,按理说,他应该层层上报任何事情。

然而,岳飞却越级上报,直接给赵构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大意是,如今陛下已经登基,国家已经有了主人,现在是反击金国的时候了。

他认为金国认为我们软弱,我们应该主动出击,打破他们的幻想。他还提到了黄潜善,称他不是一个能胜任重任的人,劝说赵构亲自南下。

岳飞的建议确实合理,毫无疑问,他希望在敌军尚未稳固的时候,亲自率领军队北上,重振军营士气。

然而,作为一个小官,他竟然直接对着赵构说出让他亲自御驾亲征的话,这确实是越界了。他的用词直接,仿佛在暗示赵构如果不亲自御驾亲征,将会危害到宋朝的命运。

作为新登基的皇帝,赵构曾经被金国作为人质,他对岳飞的话感到不悦和担忧。宋朝历任皇帝多以文弱著称,岳飞提出让皇帝亲自出征,无疑是一种荒唐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