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技术路线

本书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下:核心概念的界定→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理论推导与假设提出→研究设计、模型与数据来源→统计结果与分析→内生性、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章节小结→研究结论、研究启示、研究局限与展望。具体的逻辑路线整理如下:

核心概念的界定。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依据,分别总结、界定、厘清了本书的核心概念并总结了本书核心概念主要的衡量方式。本书参考现有文献的做法进行归纳和演绎,主要包括:共有股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业绩预告信息披露质量和MD&A文本信息披露质量,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开展厘清研究对象。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详细地梳理、总结、归纳了本书的理论基础,将现有国内外研究共有股东理论及实证检验的文献按照“效率化”理论、“非效率化”理论两种具有冲突和分歧的分类方式进行归纳。在文献回顾方面,详细地梳理并总结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文献,主要包括机构、共有股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业绩预告信息披露质量、MD&A文本信息披露质量等内容。通过上述工作,为其后的理论分析、假设提出、模型建立、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等夯实基础。

理论推导与假设提出。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理论、文献和规范分析法,对本书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证和分析,主要包括:公司战略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论证、公司战略与财务重述之间的关系论证、公司战略与信息披露违规之间的关系论证、公司战略与年报可读性之间的关系论证,进一步提出本书的研究假设,以期构建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

实证结果与分析。通过使用模型设立、变量构建、描述性分析、单变量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本书的研究内容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共有股东驱动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调节机制和异质性行为特征及其经济后果是融合在一起的,相关各方的利益决定其是否存在影响信息披露的动机,而这些动机又共同决定了特定的信息披露行为。因此,本书按照以下思路开展企业共有股东对不同类型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与检验(本书第3、4、5章):首先是共有股东改变信息披露质量的激励动因的研究,即“共有股东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了吗”;其次是改变信息披露质量的异质特征、作用机理及调节效应研究,分情景做出可检验的预测,从而间接证明相应假说,即“为何及怎样引发或改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最后是共有股东引发信息披露质量改变后的市场表现或经济后果问题,即“信息披露改变后有什么结果”,检验这一举动是否有信息含量。比如,尝试研究共有股东影响信息质量行为是否能够增强流动性、是否能够降低权益融资成本、是否能够得到评级机构认可等。

研究结论、启示、局限与展望。总结并分析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共有股东影响信息披露质量的行为分析框架,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特征和内外部环境,为上市公司、监管层、反垄断机构、外部机构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建议。本书各章节之间的技术路线框架结构见图1-3。

图1-3 本书技术路线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