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年中国装备工业发展蓝皮书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著
- 4142字
- 2024-05-14 10:25:35
第二节 中国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运行情况分析
(一)全国工业母机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工业母机产业发展逐步企稳,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母机消费及生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57.2万台,金属成形机床产量18.3万台。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对重点联系企业的统计,2022年度行业完成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3%,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完成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6%;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3.7%,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3.8%;行业亏损企业占比19.7%,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行业亏损企业占比为18.8%;企业产量同比下降23.3%,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22.7%;截至2022年12月,金属切削机床重点联系企业新增订单同比下降10.9%,在手订单同比增加0.5%,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9.2%。
中国从2006年开始就将“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技术”列入重大专项,近年来陆续出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持续将高档数控机床作为国家战略发展重点。2021年8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会议强调,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工业母机置于首位,体现出其重要地位。2022年9月,华夏中证机床ETF、国泰中证机床ETF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同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下设立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为科创能力突出的机床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便利。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工业母机产业将继续恢复性增长。
(二)全国工业母机产业发展格局
随着国家层面大力推动,国内各省市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及各部委政策精神,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及发展需要,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工业母机产业发展。从国内重点区域分布来看,各城市在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现象。
深圳市依托3C电子领域制造基础,持续建设电子专用设备与机床数字化应用集聚区。在产业链层面,重点发展高端电子专用设备,推广数字化机床应用示范,培育工业母机数字化新业态,3C制造领域初步形成集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整机装备和下游应用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在龙头企业层面,创世纪是国内高端数控机床制造龙头企业,其钻攻中心机替代进口机床,打破了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大大降低了手机制造企业的成本;大族数控的钻孔类设备、激光直接成像设备及检测类设备等产品已供应行业多家知名PCB(印刷电路板)制造企业。
宁波市依托高端装备产业优势,着力打造全国数控机床产业高地。在产业政策上,宁波2020—2022年陆续颁布实施《宁波市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宁波市打造国际智能制造新高地建设方案》和《宁波市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等多项行动方案,促进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在技术支撑维度,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将其南方中心落位宁波,研究院已集聚了150余位科研人员,围绕高端机床装备、核心功能部件、数控刀具、功能材料、涂层刀具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创新。由浙江大学牵头,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余姚成立浙江省数控机床产业技术联盟致力于解决产业链问题。
大连市是全国最大的组合机床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国家级数控机床产业化和数控功能部件研发制造基地。在产业链方面,数控系统领域拥有科德数控、大森数控、大连智德数控等优秀企业,电主轴、丝杠、导轨等功能部件领域汇聚大连光洋科技、大连电机集团、瓦轴集团等骨干企业。
济南市是机床工业的摇篮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机床之都。在产品品类层面,锻压设备、数控冲压机床、数控机床、自动化设备、铸造设备、激光切削、数字雕刻机等领域在行业领先,重型数控冲压设备和大型金属切削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在龙头企业层面,涌现了济南二机床集团、济南第一机床有限公司、济南四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原济南第四机床厂)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其中济南二机床集团已成为世界三大数控冲压装备制造商之一,大型冲压成形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5%。
西安市已成为中国增材制造技术中心和产业化重镇。在产业资源层面,建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打造陕西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组建陕西增材制造(3D打印)协同创新研究院。在专业人才方面,西安有中国增材制造领域唯一的院士卢秉恒,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增材制造技术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人才队伍。在企业集聚方面,培育出铂力特、塞隆金属、西部超导等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在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富阎产业合作区形成了特色产业集聚。
其他城市在工业母机产业上也有一定的布局。北京市主要生产数控龙门机床、数控磨床和数控系统,拥有北京第一机床厂、北京第二机床厂、北京机电院等一批老牌企业,也有北京精雕、凯恩蒂数控、北京航天数控这类专注于数控系统研发的企业;天津市则以发展锥齿轮加工机械和压力机为主,重点企业有天津第一机床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重庆市重点机床主要生产各类齿轮加工机床;武汉市重型机床产量占全国重型机床总量的11%,华中数控是中国研发数控系统的主要企业之一。
二、行业发展特点和形势分析
行业进出口结构得到优化。2022年,机床工具进出口结构继续呈现良好势头。一是贸易顺差继续扩大。金属切削机床虽然仍是逆差,但逆差额相较于2021年缩小。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333.6亿美元,同比增长0.9%。其中,进口124.0亿美元,同比下降10.2%;出口209.5亿美元,同比增长9.0%,顺差为85.5亿美元,顺差同比增长58.1%。2022年呈现贸易顺差的商品领域有磨料磨具(38.9亿美元)、木工机床(23.4亿美元)、切削刀具(23.3亿美元)、金属成形机床(9.1亿美元)、机床功能部件(含零件)(1.3亿美元)、数控装置(0.4亿美元)等。二是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高技术含量的机床出口同比明显增长,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品种结构有所优化。三是出口高速增长延续至2023年一季度,机床工具行业出口在2022年高基数的基础上持续增长,且除切削刀具、木工机床和铸造机以外,其他商品的出口额都有所增长。
新能源行业需求带动工业母机行业发展。2022年,金属成形机床和磨料磨具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长较为突出,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给金属成形机床行业带来大量订单,但订单主要集中在部分企业,多数小企业订单仍较少,仍有许多需求空间。磨料磨具行业在半导体和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销售规模和盈利水平增长显著。此外,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也对机床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机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机床行业的市场需求呈现出更加旺盛的态势。
机床单台价值提高,产品结构得到优化。2022年,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机床单台产值有所提高,利润有较大增幅。用户对智能化数字化机床的需求增加,对成套、成线机床的订单大幅增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行业产品结构在不断优化,加速产品持续升级可提高盈利能力。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床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新一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床行业的生产效率、加工精度、稳定性等方面均得到极大的提升。例如,数控机床的应用已经成为机床行业的主流,其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的特点,为机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国家对于工业母机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对于工业母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高端数控机床等产业创新发展。此后,多个省份针对当地情况出台数控机床发展政策。如,上海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高端机床等成套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江苏出台《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支持装备制造业研制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数字化设备。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围绕工业母机等重点领域,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体,研发智能立/卧式五抽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高精度数控机床等工作母机。政策的实施将促进数控工业母机行业的发展,加速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对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和管理规范将有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行业整体效益水平。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政策,也为工业母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工业母机面临不确定因素也逐渐增多。一是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稳。俄乌冲突持续升级,欧美发达经济体通胀仍处高位,持续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经济可能会陷入衰退。机床工具行业出口增速较2021年同期明显趋缓,加上进口持续下降的影响,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二是行业运行受新冠疫情影响较严重。机床工具行业在2022年年初延续了2021年的增长态势,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2022年3月下旬和四季度全国多地出现严重疫情,部分重点企业受到冲击。疫情影响的时间长度和地域范围都是三年疫情中最严重的一年。三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恢复,行业压力仍然较大。机床工具市场需求的恢复比用户行业还要滞后一些。
工业母机行业创新仍然不足。机床工具行业各分行业在不同程度受到供应链受阻、原材料和人工等成本上升、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在金属切削机床等行业存在订单不足等问题,目前生产经营压力仍然较大。国内机床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虽然国内企业已经能够生产出高精度、高效率的机床,但是这些机床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巨头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机床功能部件、数控装置等功能部件、数控系统需要进口,导致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制约。同时,机床行业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别是在高端机床领域,缺乏具有深厚技术功底和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
工业母机行业进入新一轮周期。数控机床约10年需要进行一轮设备更新,中国机床上一轮更新期是2011—2014年。按照10年的周期,中国机床行业在2020年前后应进入更新替换周期,对行业发展带来波动影响。此外,机床研发周期较长,由于涉及多技术融合和跨学科知识,机床行业“从0到1”的创新发展周期长,所需投入巨大。直观地从产值贡献来看,投入产出比较低,社会资本不愿进入。例如,大连科德数控五轴联动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经过十多年的持续研发投入才最终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