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花束”和“新娘捧花”有什么区别
一束“普通花束”和一束花形相同的“新娘捧花”有什么区别?换句话说,当“普通花束”成为录像环节和婚礼的一部分时,会被赋予什么不同的意义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会在本节的末尾揭晓。现在,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
由于亚马逊是我卖书的主要平台,所以我经常会上去查看书籍的价格波动和销售情况。
有一次,我看到了一部莫扎特经典作品集,里面包含莫扎特的99首作品,售价在8~11美元。当时我心想:真是物美价廉!
不过,莫扎特的经典作品并不仅仅向成年人出售,市场上还存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叫作“小小莫扎特”(对那些没有孩子或是孩子大了的人来说,这些作品集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因为它是专为0~3岁的婴幼儿设计的)。一部“小小莫扎特”的作品集能卖到39~51美元!而且里面只有10首作品!
事实上,两种作品集根本没区别,因为莫扎特并没有特地为儿童创作过什么作品。不过,虽然婴幼儿版的曲目比成人版的要少得多,价格却比成人版的高出了约4倍!原因只有一个:它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
研究表明,人们经常会在三个方面花许多冤枉钱:
1.孩子
2.健康
3.婚礼
先说孩子。根据世界各地的调查来看,一个典型西方家庭的孩子,无论其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如何,从他出生到18岁成年,平均要花费几十万美元!
你可能会问:一个普通家庭怎么可能负担得起这么高的费用?
确实负担不起。但是父母无论如何也会把钱花在孩子身上,因为很多人觉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正因如此,“小小莫扎特”才会比成人版作品集贵了约4倍。
再说第二个方面——健康。我们的身边都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从事着普通的工作,拿着不高的工资,生活也很简朴。即使周围的人一直劝他们多赚点钱,他们也无动于衷。然而有一天,他们自己或家人生病了,需要10万美元的手术费。这时候他们突然开始想尽所有办法筹钱:打好几份工、募捐、跟身边人借钱,到医院交钱的时候眼都不眨一下。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在健康方面,多少钱都得花。
第三个方面——婚礼。“新娘捧花”和“普通花束”的价格差异非常大,同样一束花,平均价差可能不是25美元,而是125美元!
为什么?因为人们使用的目的不同。
一对新人去买捧花,购买的是一种新娘“做一天女王”的感觉,是让新娘有一种“今天我最贵”的感觉,毕竟捧花要和昂贵的礼服、发型和妆容相配。此外,他们还会拍摄华美的结婚照。几十年后,他们会一边翻着相册,一边和自己的后辈说:“看你妈妈/祖母当年多漂亮!”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婚礼上愿意花更多的钱。
如果你在这三个领域之一销售产品或服务——孩子、健康或婚礼,那真的太幸运了!我不想听到“行情不好”“竞争激烈”这样的话,那只能说明你学得还不够,你要明白“在给出解决方案之前销售问题”的重要性。问题越棘手,情况越紧急,客户就越愿意为解决方案出钱。
假设你要向客户卖花,那么在这之前,你得先了解他们为什么要买花。
为什么足球运动员收入那么高
2009年6月,足球运动员罗纳尔多所在的曼彻斯特联足球俱乐部(简称曼联)赢得了欧洲冠军联赛,罗纳尔多在两周后从曼联转会到了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简称皇马)。当时的转会费达到了近1亿欧元,那时候罗纳尔多的年净工资为950万欧元,皇马还要支付经纪人1000万欧元的佣金。所以说这些钱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直接在媒体界引起了轰动,皇家马德里的主席弗洛伦蒂诺·佩雷斯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几天后,他又以3500万欧元的价格签下了法国球员卡里姆·本泽马。
佩雷斯接受采访时说:“一开始看起来最贵的签约,最后会是最划算的。”
记者们当时还嘲笑他,但从长远来看,佩雷斯确实是对的。
因为罗纳尔多转会后,皇马立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以期在6年内收回投资(其实不到6年就收回了)。这套商业模式包含以下内容:第一,与可口可乐、奥迪和阿迪达斯等公司签订大量广告合同,增加业务往来。第二,大幅提高订阅价格,在世界各地举办夏季表演赛,并从转播权方面入手,设法在5年内获得7亿美元的收入。第三,在3年内,从必赢博彩公司获得3000万欧元的赞助收入。
现在,我们再问一遍:2009年的罗纳尔多真的值近1亿欧元吗?
答案是:对皇马来说,他确实值,不然他们不会为他支付这么高的费用。
现在我们回到现实中。在我看来,客户和消费者都是精打细算的人,很多公司和企业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不管你从事哪个行业,都不要去糊弄客户,不然一定会惹一身麻烦。
总而言之,每个人都会计算自己的得失。如果客户购买了你的产品或服务,那他们肯定希望自己能从中受益,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也许不够理性或有些感情用事,但那也是他们的需求表现。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你也许无法时刻看到这些需求,但客户可以。否则他们不会为产品和服务支付高价,尤其是在他们可能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的情况下。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花这笔钱,只有那些资金充足、能从中看到长远利益的人才愿意。
如果你想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卖出高价,就必须深入了解客户的“内心活动”。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从你这里消费是不是好处更多,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你为什么想卖给他们。向他们提供解决方案之前,你需要先推销他们的需求、痛点和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与自己谈判,而不是与客户
之前,我和一个客户进行过一次非常有趣的交谈。这个客户既是讲师、教练,又是顾问。那时候她正在负责一个项目,一家大公司通过这个项目找到了她,想和她合作。然后她打电话给我,想问问我收多少钱合适。
我立刻看到了其中的机会,让她把“合作拔高一个档次”,给客户一份比较高的报价。这样,她不仅钱赚得更多,接触的客户也会更优质。
然而她一听报价,直接就被“吓到了”,因为她想给的报价比我说的要低得多,她开始和我争论:“他们肯定不会接受这个价格的!谁愿意花那么多钱?”
我向她解释,肯定有人愿意花这么多钱。如果让我来报价,我要的价格甚至更高。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她值这个价,至少得让他们觉得她值这个价。
我们争论了好一会儿,她一直试图向我解释为什么她不想报那么高的价格,就算我站她这边也没用。除此之外,她还一直说:“别说你提的这个价格了,我觉得我想给的报价都太高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再降一点吧。”
我立刻阻止了她,说:“看看你自己在干什么,和自己讨价还价,和我这个导师讨价还价。你现在连客户的面都没见过,怎么知道他们的预算有多少?怎么知道他们对这个价格的反应?你连他们平时给多少钱都不知道。”
其实她只是害怕客户会拒绝,对她的报价说“不”。但从专业角度来说,客户既然找到她,就肯定是想用她。她因害怕被拒绝,一次又一次降低自己的报价,最终降到一个根本没什么利润的价格,完全配不上她的业务水平。
从那次的谈话中,我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大多数人给自己定价太低。这就导致他们不知道,也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真正值多少钱。所以,你应该为你的产品和服务争取更高的价格。
第二,世界上最难的说服是自我说服。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值得让别人为你掏钱,相信自己十分专业、十分权威。不仅如此,你还要向客户证明自己为何权威,如何权威。只有这样,你才更有可能要到高价。
第三,当你和客户谈价格的时候,不能只看自己想要多少,能要到多少,也要看客户愿意给多少,能给多少,还要看他们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价值,你的知识和经验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他们的预算空间是多少,等等。
这就是看待问题的方法,也是定价的方法。
一道切片西红柿卖24美元,如果让你卖,你会怎么做
2019年7月,《纽约邮报》刊登了一篇评论,对纽约一家名为Ha Salon的餐厅进行了严厉的批评,餐厅的老板是以色列的国宝级厨师埃亚尔·沙尼(Eyal Shani)。
美食评论家史蒂夫·库佐(Steve Cuozzo)表示很愤怒,因为这家餐厅的一道切片西红柿要卖24美元!他写道:“他们家的西红柿味道确实不错,但绝不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西红柿。”他还补充道,Ha Salon在英文中的意思是“沙龙”,原意为“客厅”,但这家餐厅的所作所为,分明就是糊弄消费者,还不如直接把餐厅翻译成“沙比”。
此事一出,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
第一,一道切片西红柿卖24美元是一种“不要脸”的行为吗?
第二,埃亚尔·沙尼这位大厨卖的到底是什么?
第三,这样的批评对一家餐厅有什么影响?
对于第一个问题,换一种说法:一个西红柿应该卖多少钱?
我们都知道,西红柿的品种以及售卖地段都会影响其价格,光农贸市场和超市里的西红柿价格就会有所不同,更不用说私营杂货店这种价格经常“失控”的地方,有机食品店就更不用提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只要顾客愿意,多少钱都可以。
纽约的这家Ha Salon餐厅大部分时间都坐满了客人。在自由市场和私人餐馆中,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所以有人愿意花24美元买一道切片西红柿也不足为奇,毕竟还有人愿意花24美元买一份牛油果烤面包片呢,里面除了面包片基本只有一个牛油果和几颗成本价1.9美元的青豆,但人家觉得这东西值这么多钱。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厨师把一道切片西红柿卖到24美元,他给顾客提供的难道就仅仅是一道切片西红柿吗?
当然不是,人们还是冷静的、理性的。像其他餐厅一样,Ha Salon给顾客提供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一种超越食物本身的体验。在Ha Salon,顾客能尽情舞蹈,能恣意狂欢,能看厨师们表演,能享受音乐、享受快乐。这便是餐厅提供的独特体验,它让纽约人体验了一把十足的“中东风情”。
24美元,顾客们不仅能买到切片西红柿,还能在欢乐的氛围里舞蹈,体验食物独特的供应方式,这是无与伦比的用餐体验。况且,纽约这个国际大都市本就对“地中海特色”青睐有加。
也许最耐人寻味的问题是:这篇评论会对餐厅产生什么影响?
人们可能认为,餐厅最害怕的就是被著名美食评论家抨击。但事实上,《纽约邮报》上的这篇评论却让Ha Salon的客流量不降反增。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Ha Salon虽然在这篇评论发表后落了个“坏名声”,但也有更多的人因为这篇评论知道了这家餐厅。有人觉得花这钱不值,也有人更想看看24美元的切片西红柿到底长什么样,究竟是什么味道(毕竟,没有人会在吃过24美元的切片西红柿之后不向人吹嘘)。
我并不觉得“负面宣传也是宣传”这句话能适用所有场景,但在这件事上,这句话是成立的。
更重要的是,那篇评论上说的“厨房里有老鼠”“服务员很粗鲁,有种族歧视”这样的现象根本就不存在。Ha Salon名声再坏,也只不过坏在“定价高而已”。高定价,有时只是一种品牌定位,只是为了给顾客带来一种不同的体验而已。而且,既然厨师都把自己当艺术家了,那他的“艺术品”卖得贵,部分群体也能接受,这才配得上他的身份。
如何说服自己提高定价
情境1:
你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或公司老总,现在想提高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但提高后的价格却超出了客户的预算。现在,你如何才能面不改色地和对方进行协商?
情境2:
工作很多年后,你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企业或公司,你如何才能从容不迫地接受这种“身份转换”?
情境1解决方案:
把提高后的价格写在纸上,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眼。然后对着镜子、伙伴、配偶或同事,将其大声念出来,等自己有底气了,再把这个价格报给客户。
情境2解决方案:
给自己做张名片,印上你公司的Logo,然后在你的名字下面写上“CEO”“老板”或“创始人”。
这两种解决方案有什么共同之处?那就是在说服客户之前,先进行自我说服。
在情境1中,把定价报给客户之前,你要对自己的报价有自信,从容不迫地把它报出来。不过,前提是你得保证提高价格的合规性与合理性。
在情境2中,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身份之前,你要先觉得自己配得上这样的身份,要有“公司是我一手创办的”这样的心态。毕竟,多数企业家、商人和公司老总都是从零起步的。
对自己掌握的信息有信心,是客户对你有信心的前提。同理,对自己的立场坚定不移,才能说服别人相信你。也就是说,你的说服能力源于自己的头脑,源于你审视自己的方式,源于你看待商业的角度。
为什么不能免费接待客户
从业这么多年,我遇到过争议最大的问题居然是:第一次与客户会面该不该收取费用,这令我十分惊讶。
在每次办讲座、研讨会或为大中小型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时,只要与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会面,我都会阐明自己的观点。这类从业者包括律师、商业顾问、抵押贷款顾问、保险代理顾问、房地产商、旅行顾问、评估师、建筑师等。每当谈及如何与客户建立联系、如何与客户商榷定价时,我都会指出:“不管是从个人品牌、未来定价还是从达成交易的可能性来考虑,当你第一次见客户的时候,就应该收取费用。”许多人会震惊不已,恨不得跳起来和我争辩:“在我干的这一行,这根本行不通”“嗯,这在其他行业可能行得通,在我们这儿行不通”“我从没见过刚见客户就收费的竞争对手”“第一次见客户就收费,谁还愿意和我合作”……
个人和企业所犯的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第一次会见客户时不收费,连我身边人都是如此。你觉得与客户单纯会面需不需要花钱?可能有人会说,花不了多少钱,但其实,就算是单纯的会面也有许多隐藏的花销,如停车费、油费、保姆费、你本可以做其他事情的时间,等等。
我觉得这个话题非常值得讨论。这是你说服客户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直接决定了客户会不会和你合作。我要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免费和客户会面。
首先说明一点,我说的会面,就是单纯的会面而已。不是工作上的会面,也不是你跟客户谈合作的那种会面,更不是你在店里或展会上碰到客户来考察产品的那种会面。单纯的会面是指花时间和精力给客户办的一场“介绍性会面”,多数人不会在此过程中进行其他工作的推进,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下面,我将列出“介绍性会面”需要收费的原因:
第一,从你开始给客户提供价值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开始收费,这是完全合理的。举个例子,假如你是某行业数一数二的专家,举世闻名,一定会有很多客户慕名而来。他们来咨询,你花时间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然后给出解决方案,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他们破局,等等。换句话说,你会为他们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案。
在这整个过程中,没有所谓的“介绍性会面”。这种所谓的“介绍性会面”是那些想占便宜的客户创造出来的。他们的经典话术就是:“你得到我办公室来聊聊咱们才有机会认识呀”“我们还不了解对方呢”“我想再多了解了解”,等等。
当你和客户见面的时候(包括大公司的经理),他们不关心你的背景,也不想从个人层面了解你,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自己的需求和问题,他们会在见面时尽可能地从你身上“榨”出有用的信息、提示、工具和帮助。
试想,如果你真的帮到了客户,他好意思不付费吗?如果你觉得你的水平接待不了客户,无法为他们提供有用的帮助,那干脆就别见面。记住,先收钱,再办事。
第二,不愿意为会面付费的客户,不是优质客户。
我一般将这类客户称为“优惠券人群”。你会在他们身上倾注与付费客户同等的精力:提前了解他们的情况、准时赴约、阅读他们寄来的材料、会面期间向他们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回答他们所有的问题,等等。
但他们总是因为自己没付费而下意识地和你争辩,并对你的付出丝毫不领情。他们很容易在最后一刻取消会面,甚至在不通知你的情况下迟到或缺席。而这大多是因为他们没有花钱,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赴约的义务。研究表明,这类客户与你达成合作的可能性远低于付费客户。
还有一点,客户为你付费越多,就越尊重你。
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付费客户才会因为付了钱而心里不痛快,从而对你诸多挑剔。实际上却恰恰相反,他们不但不会不痛快,反而会更尊重你。原因就在于,他们会在潜意识里不断自我暗示你是专家,安慰自己钱没白花。费用越高,他们的这种自我暗示就越明显。
只要你“先收钱,再办事”,自然就能把优质客户和“优惠券人群”区别开来。优质客户是那些已经“成熟”的,拥有强烈购买欲望的客户,“优惠券人群”是那些尚未“成熟”,还在观望,一直在试探的客户。换句话说,“优惠券人群”是那些已经见了至少五个专家和供应商,向你表明购买意向,然后拍拍屁股走人的客户。他们会整合从这些人身上“榨取”的价值,然后自己单干。
所以,先收钱,再办事。
第三,无论你从事哪一行,作为这一行的专家,最宝贵的资源便是你的时间。你必须重视它,对它进行相应的定价,否则就会损害你在客户眼中的形象。
经济学上有一个术语叫“价格定位”。意思是说,产品和服务的定价,会决定它们在客户心中处于什么水平,属于什么类别。有时这甚至会影响你本人在客户心中的形象。
如果你与客户的第一次会面是免费的,你就很难跳脱客户对你的“刻板印象”。免费的会面会让客户觉得你这个人无足轻重。例如,许多商人认为,“如果我第一次会面不收费,客户就能看到我的服务有多好,我有多专业,这样他们以后就会给我很多很多钱”。然而,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如果你免费接待客户,你们达成合作的概率非但不会上升,反而会下降。
因为想占便宜的客户一定不是优质客户。他们会认为,你连钱都不收,水平肯定一般,不够专业。如果你十分主动,他们就更会这么认为。所以,他们把你的时间当成不值钱的东西,又怎么会为你的时间付费呢?(不必惊讶,人人如此,你也是。)
即便有一小部分客户愿意给你钱,出手也不会多大方。别忘了,你参加一场接一场的会议都不收费,他们不会觉得你有多“专业”。
所以,如果你想在行业里塑造自己的品牌,想在陌生客户心中树立自己的权威,就要先收钱,再办事。
几年前,一家国际大公司的市场部副总找到我,要求与我会面。她听过我在一个大型会议上的演讲,对我印象十分深刻。她即将向市场推出一款新产品,所以我那场讲座的主题——激励客户行动及新产品的市场渗透——恰好契合了她公司当下的需求。
我告诉她,我很乐意与她见面,并交代了一些细节以及我的收费标准。一听我要收费,她有点惊讶,说:“不,不,我们只是想让你开个介绍会。”
我问她是何意,她回答说:“我们目前还联系了其他几位顾问,我和其他几位高管会先和你会面,咨询一些关于我们新产品的问题,再选择和谁合作。”
我和这位市场部副总此前并不认识,如果任由她安排,会面地点肯定会选在他们公司的办公室。如果我如期赴约,他们会告诉我产品和发布会的情况,让我谈谈我的见解,不会给我付费,也不一定会与我合作。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几个人,他们都说:“这也没什么,人家只是想先了解一下你的情况。”我对此感到很迷惑,“了解我的情况”是什么意思?毕竟,他们又不会问我私人问题,他们见我只是为了我的知识、经验、能力这些东西。
也有人说:“行吧,见见也没事,但你别给他们透露任何有用的信息。如果他们问你专业问题,你就说只有达成合作后,才会在后续付费的会面中提供解答。”
想想那时的情况:我如期到场和他们会面,由于我完全是按照他们提的条件来的,所以会面中我处于劣势。用不了几分钟,他们的第二个或第三个问题就会涉及专业知识,毕竟那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也是我们会面的原因。然后呢?在那种面面相觑的情况下,我能否“有权保持沉默”?
那就像拍戏的“试镜”,如果我不为他们答疑,输出我宝贵的知识,就无法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展现出我的专业。
如果我真的那么做了,他们会不会白得我的知识,然后单干?会不会去见另一个顾问,和他一起讨论我的想法?如果他们不为会面付费,凭什么从我这里得到知识?他们还会不会承认我在这个行业的权威?
我想应该不会。所以我向她解释说:“钱不是白收的,我这是在以最专业的方式行事。会面前,我会先向你了解公司的产品和发布会,告诉你我需要哪些材料,我会在会面的一开始就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真正做到有备而来。”
正如我已经说过的,如果我从一开始就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我就应该从一开始就得到报酬。
我不相信“介绍性会面”这种东西。
如果客户真的想了解你,会怎么做?他们会提前打听你,但不会“成熟”到付钱。
想免费了解我,简单,渠道多得是。我有两个脸书[1]账号,一个私人号,一个工作号,还有一个油管[2]账号,这三个账号中有我很多信息,包括数百个视频和数小时的培训课程。此外,领英[3]、推特[4]的邮件列表也可以了解我,我的三个网站上还有无数的文章。我会把相关链接、材料和免费的视频发给你。一般也会和你通个简短的电话,互相了解一下,问一问你的需求。如果我们要谈一个大项目,我可能还会在以后举办大型会议的时候邀请你做我的嘉宾。
但如果你想和我面谈,就必须付费。这是我在过去20年所遵循的商业模式,而且我认为,所有行业都应该遵循这种模式。这样做客户会更加尊重你,有利于你从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增加自己被客户选中的概率。
这个故事是我想和你分享的活生生的案例。那时他们并没有立即安排有偿与我会面,而是谈了好几个星期,发了不少电子邮件。不过,最后他们还是按照我的收费标准,安排经理与我进行了有偿会面,最终我们也达成了合作。在随后的几年中,我们又合作了几个非常不错的项目,这对我们双方,尤其是对他们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当年那五个高级咨询师中,我是唯一一个上来就要求付费的。
起初他们很“生气”,也很惊讶。但震惊之余他们也会好奇,对我的赞赏之情也会高于其他顾问。当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很多时候我一提收费这件事,客户就直接跑了。真正有诚意的客户是不会吝啬付费的。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所以说,最好不要和那些只想占便宜的客户合作,他们只会给你一个“试镜”的机会,同时以相同的方式约见你的几个同行。最终,他们可能会把你们全部拒绝掉,然后白得你们的知识。
作为某个专业领域的专家,你最宝贵的资源便是你的知识,第二宝贵的资源便是你的时间,所以不要轻易把这两样东西送给别人。
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领域、任何市场和任何职业。
记住,一个人如果真心想了解你,总能找到途径,你一定不能浪费自己的资源,免费和他们会面。
与客户谈论高定价时,为什么不能夸大其词
想象一下(单身的朋友不用想象):晚上你下了班,一脸疲惫地回到家,突然爱人对你说:“我们得谈谈。”此时坐在沙发上的你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感觉压力巨大,心想:又怎么了?我做什么了?又想干什么?你十分忐忑,甚至在心里编好了一出分手大戏。
你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准备开始你们的“辩论”(尽管你还不知道要争论什么),你爱人说:“我之前告诉过你好几次,早上出门的时候把垃圾带下去,你就是不听。这些垃圾使厨房里味道很大,还碍手碍脚的,下次你要注意。”
现在回过头来看,你有必要紧张吗?那些内心戏根本就没必要!完全就是虚惊一场。你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当成了大问题!
不幸的是,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人际关系层面,也发生在生意场上——在商业咨询、会议、销售电话、客服中心收到的来电中,一直屡见不鲜。当谈及价格的时候,很多客户都会变成“戏精”。
原因就在于,大多数人并没有学过如何销售,而且他们也不喜欢推销这一环节。他们更喜欢介绍产品与服务,而非协商价格,他们会觉得“谈钱伤感情”。但这样做极容易让交易环节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如果你在推销过程中不谈价格,最终就只能在交易环节对客户说,“现在我们得谈谈钱的事了”(这话的糟糕程度不亚于上文说到的“我们得谈谈”)。然而,话题一旦转向价格,客户会立即压低语调、减缓语速、目光躲闪、降低对商品或服务的兴趣,你会感到谈话的氛围迅速降到冰点。
怎么会这样呢?
第一,你在谈论金钱时是否自在,客户一眼就能看穿。
第二,你无形中给客户增加了讨价还价的余地,他们会说,“这太贵了”。他们甚至还会提出打折、分期付款等一系列要求,而这一切是因为你表现出的软弱、不安全感和不自在。
第三,一旦谈及价格,客户会立即变得紧张、焦虑,变得十分警惕,谈话也会向着不好的势头发展。
那么,你应该怎么做?
尽可能在“不经意间”提到“金钱”,使之完美融入整场谈话。在这个阶段,不要加一些“戏剧性”的情节,不要在谈钱时畏首畏尾。相反,你要强硬一点,用流畅、自信的态度说话,就像先前向客户描述你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时那样。
大胆地说出价格,不要默不作声,保持流畅和自信,多提及客户在付款后能获得什么好处。想让客户觉得你的报价是合理的,要先保证你自己认为这样的价格是合理的。
如果你把付款看作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事,那么,就算你的价格很高,客户也不会觉得这样的价格有什么不合理之处,还能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砍价。
为什么不要给客户折扣
俗话说:“说谎者要有好记性。”为什么?因为只有记性好,他们才能记住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说了什么事。而诚实的人对每个人都说同样的话,所以他们有时不需要记住跟谁说了什么话。
多年来,每当谈到要不要给客户折扣,我都会举这个例子。
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企业和个人不在少数,他们给客户的限定条款是固定的,报价却是不固定的。他们的说辞经常是:“规章制度不重要”“我都是通过谈话时客户给我的感觉来给他们报价”“客户的经济实力不同,报价自然也不一样”“就算不按价目表给他们报价,我过得也不错”,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做法会导致一种混乱。
第一,他们的记忆力得非常好,才能记住给每个客户的报价。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记忆力没这么好,所以最终导致他们给客户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而客户往往也会利用他们糟糕的记忆力,要求大幅降价,索取折扣。
第二,一场成功的对话,话题的引导者应该是你,而不是客户。想自信地引导销售过程,提高合作的机会,就必须让每个人(主要是你)都清楚各项条款;就必须明码标价,给每个产品、每项操作或服务都赋予固定的价格;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自己给出的价格了如指掌,并对其满意。
如果你对自己的报价不确定,随时都能更改,条款又随时都能协商,客户就会觉得你能被轻易“动摇”,他们就会与你争论,要求按照他们的标准来。最重要的是,你会逐渐失去他们的尊重。
所以,你不应该给予客户折扣,尤其当你以高价销售,并把自己定位为专家的时候。因为相对而言,客户很少会与专家进行争论。也就是说,客户更尊重专家(你可以把这个规律告知其他人),更愿意向专家支付更多的钱,而且几乎从不要求什么折扣,即使他们要求打折,心里也不会真的期待能拿到。
想得到更多的报酬,想被更多的人信赖,想完成更多的交易,想和更少的人争论,就要在与客户交谈时把自己当作一个专家。这样就不用像说谎者一样拥有出类拔萃的记忆力了。
在下一章,我将谈及如何将自己打造成专家。
关键知识点
为你的产品或服务争取高价——
先销售问题,再销售解决方案:
· 客户的问题或需求越重要、越紧急,就越愿意为你的解决方案买单。
· 如果你想以高价进行交易,就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了解他们从你这里购买的原因,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你为什么想卖给他们。大多数人给自己的定价太低,所以他们不知道,也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真正值多少钱。
· 为你的产品和服务争取更高的价格。当你和客户谈价格的时候,不能只看自己想要多少、能要到多少,也要看客户愿意给多少、能给多少。此外,还要看他们能从你那里得到什么价值。
· 产品或服务究竟有多少价值,要看客户愿意为其支付多少。
· 在给客户提供新报价之前,必须保证自己对报价是自信的,保证自己满意这样的价格,还要保证提高定价的原因是合规、合理的。
· 如果你出售的是你的时间和知识,那么,从第一次见面就要向客户收费。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为客户提供价值,也应该从一开始就收费。
· 客户为你支付的钱越多,就越尊重你。
· 你对产品或服务的定价,会决定你的产品和服务在客户心中处于什么水平,还会影响你在客户心中的形象。
· 如果你是业内的专家,你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你的时间和知识,不要把它们免费送给别人。
· 尽可能在“不经意间”提到“金钱”,使之完美融入整场谈话。在这个阶段,不要给谈话增加“戏剧性”的情节,在谈及金钱时不要畏首畏尾。
· 要想自信地引导销售过程,提高合作的可能性,就必须对自己的报价了如指掌,并对其满意。
注释
[1]即facebook,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编者注(若无特别标注,此书注释均为编者注)
[2]即YouTube,一个视频网站,由美国华裔陈士骏等人创立。
[3]即LinkedIn,一个面向职场的社交平台。
[4]即Twitter,美国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网站,也是一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