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李世民的成长

李卓知道李世民历史上的成就,一直不遗余力,想拉偏李世民的人生轨迹。

杨玄感造反在即,李卓抓紧时间约见李世民,热情的问道:

“世民,你最近感觉如何?”

有李玄霸的关系,李世民对李卓非常亲近,回答道:

“最近读书学武,感觉挺不错的。”

“玄霸说五冠庄有各种奇怪的研究所,很想亲自去看看……”

“五冠庄随时欢迎你……”李卓是高唐县侯、渤海郡守,以过来人的身份问道:

“学好文武艺,将来才能建功立业,你准备当文官还是武将?”

“我想当将军……要不是年纪太小,都想去高句丽了……”李世民信心满满的回答道。

李渊的唐国公爵位,只会传给李建成。

李世民想要出人头地,只能自己一刀一枪,搏一个前程……

“如果有机会,我带你如何?”

李卓厚着脸皮问,脸上有点发烫。

带大唐封无可封的天策上将去战场立功,属实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特别是李卓本人,武艺还不太行。

李世民的年纪,赶不上平定杨玄感之乱。

但雁门之围拯救杨广,应该还来得及……

李卓心中,暗自盘算道:

“希望那个时候,李世民是以我的部将这个身份出现……”

李世民成了李卓的部将,就会被五冠庄的规矩慢慢影响,有另一番成就也说不定……

李世民不知道李卓“害他”,认真的感谢道:

“能跟随李大哥征战,那再好不过……”

李卓有些自惭形秽,却不知道在李世民的眼中,他也不是一般人。

两年前的李卓只是地方土豪,手下人被阿史那咄苾劫掠,就敢千里追杀。

阴差阳错的涨了大隋的威风,让杨广颇有脸面,封为高唐县侯。

后来又是抄王薄的老巢,又是大年之夜诛杀刘霸道,都是值得宣扬的战功。

对比百万大军征讨高句丽的败仗,李卓已经可以算是战无不胜了……

李世民这么崇拜,李卓就略带考校的问道:

“你觉得这次征讨高句丽,会大胜而回吗?”

李渊今年被杨广调整职位,正在怀远镇督运粮草。

李世民因为这个原因,消息比较灵通,不确定的回答道:

“正常来说,应该是大胜而归。”

“但去年大败,关陇勋贵就对皇帝不满,多有串联……”

李世民果然不是一般人,李卓又问道:

“你的意思,是有人准备学先帝三十多年前的故事?”

三十二年前,杨坚由隋国公改封为隋王,一个月后就成了大隋皇帝。

李卓这么问,其实有点犯忌讳。

李世民惊愕的看着李卓,却没有惊惶失措,不自信的解释道:

“当今皇帝聪明过人,我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他不至于不知道。”

“指不定就等着这些人跳出来,一网打尽呢……”

即便杨广有什么计谋等着,但只要杨玄感造反,就会导致官员离心离德。

对杨广来说,也是弊大于利。

杨广自负聪明,以为可以把天下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却不知道也有人利用他的性格,进行各种算计……

现在的皇帝,不是明清时期至高无上的至尊,而是经常被权臣取代的橡皮图章。

人们心里没有敬畏之心,自然不会拿皇帝当一回事,李卓心道:

“杨广可能有什么后手,但对处心积虑造反的杨玄感,应该没有作用……”

李世民成长了很多,说话做事很有深度。

李卓心情复杂,和他聊家常提点局势,拉近关系。

分别的时候,李世民忍不住问道:

“李大哥,将来会像《五百年后》那样吗?”

“可以用煤烧水,用蒸汽机产生力量,在轨道上驱使十几辆车?”

《五百年后》在洛阳,批评多于赞誉。

很多人想不通,以李卓的身份地位,为何会写出这种不切实际的书,描绘一些难以想象的事情……

很多读书人都以为,李卓神神道道,难登大雅之堂。

但李世民从李玄霸的书信里,知道五冠庄有许多研究所,真有人研究蒸汽的力量……

所以,李世民非常好奇!

李卓也想搞蒸汽机,但大隋的生产力太低了,无法生产组装蒸汽机的零部件。

“梦里的东西会不会实现,我其实也不太清楚……”

李卓半真半假,吊起李世民的好奇心,说道:

“玄霸的身体好了很多,虽然不能习武,但不比一般人差。”

“他最近在学兵法,将来指不定是一个儒将。”

“你有空就去五冠庄看看他,顺便寻找刚才那个问题的答案……”

“好。”李世民有点小小的失落。

李卓临走,又交代李世民道:

“你在洛阳读书习武,照顾好你自己。危急的时候,可以找五冠庄的袁彬寻求帮助。”

李世民身在洛阳,不知道会有什么危急时刻,但还是认真点头:

“我记下了,多谢李大哥……”

……

辽东。

杨广汲取去年亲自指挥,却错失战机的教训,这次放权给前线大将。见前线指挥杨义臣来报告军情,高兴的问道:

“前线今日可有进展?”

杨义臣本名尉迟义臣,他的父亲尉迟崇是北周大将。

杨坚建立大隋,尉迟义臣作为人质养育在宫中,十分亲近。后来又赐他姓杨,入了杨氏的谱牒,算是宗室大将。

杨义臣面露喜色,笃定的回答道:

“陛下,臣已经做好准备了,明日就能破城!”

杨义臣昨晚就下达军令,让军士们每人缝一个布囊。

今日一早又补充命令,让士兵们用布囊装满泥土,在高丽士兵的射程之外堆积,形成一个高于城墙的缓坡通道。

等缓坡通道建成,士兵们就可以居高临下,俯射城内的高句丽人。

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破城。

这个办法不用制造攻城器械,杨广非常满意,赞道:

“不愧是宗室将领,大隋的擎天柱架海梁。”

“你只管放手指挥,朕全力支持你……”

“臣遵旨……”杨义臣也很高兴,准备一举破敌。

就在君臣相视而笑,其乐融融的时候,宇文化及却突然闯进来,惊慌的禀报道:

“陛下,黎阳急报!”

黎阳?

杨玄感忍不住了?

杨广眼中闪过一抹奇异的光芒,打开信报一看。却是杨玄感的奏折,说是运河沿岸有许多反贼,军粮运输不便。

再下面一本是张须陀的奏折,说王仲伯不愿意接受他的命令,一直拖延时间。

看到最后一本,杨广突然哂笑起来,萧皇后好奇的问道:

“陛下何故发笑?”

杨广神态轻松,不以为意的说道:

“杨岳奏报,说他的侄子杨玄感心有异志。他已经和杨玄感断绝关系,请朕早做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