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秋词

罗浩思考片刻,便写下了一首刘禹锡的《秋词》。

“刘大大,对不住了,我记下的诗不多,借用一下,千万别见怪。”

当罗浩那扭曲如虬龙般的字迹在纸上显现出来时,徐飞白不禁强忍笑意,这字体之拙劣,恐怕连刚握笔学字的稚童都要自叹弗如,果不其然,此人确是一介粗鄙武夫。

不久之后,众人纷纷呈上了各自撰写的诗词。

“我揣测此次诗魁非韩玉莫属,他乃京都赫赫有名的神童,曾以一首《咏鹅》名震京都。”

“韩玉能夺诗魁?他不过是在少年时期凭借一首《咏鹅》崭露头角,此后可有何等佳作流传?”一名书生嗤笑一声。

面对询问的目光,书生继续道:“依我看,徐飞白最有可能摘得桂冠,毕竟他是文坛巨擘清溪先生的嫡孙。”

此言一出,旁边之人立即反驳:“出身决定诗才?徐飞白纵然是清溪先生之后,又何时有过令人瞩目的诗文问世?”

书生面露愠色,斥责道:“你真是迂腐至极,无话可说!”

又有声音响起:“我认为唐济民有望夺得诗魁,身为白鹿学院院长之子,书香门第,堪称汝南郡第一才子。”

然而有人不屑地回应:“不过是靠父辈庇荫的人物,真才实学其实平平,那汝阳郡本就是个偏远小郡而已。”

那人沉吟片刻,再度发言:“我看好冀州学子曾万良能够脱颖而出,尽管他寒门出身,但其文采出众,早已被视为今年科举状元的热门人选。”

对此,有人嘲讽道:“哼,一个寒门子弟,到头来还不是要攀附权贵,与其为伍,实在羞愧。”

......

斗诗大赛历来是一个时辰为限,眼看时辰已到,三位大儒便不再接受众人的诗文。

有一书生只晚了片刻,便被拒收在外,只能在一旁失声痛哭。

连续看了十几篇华而不实,狗屁不通的诗文后,终于一篇名为《秋夜凉》的诗文出现在三人面前。

夜凉如水,月光如练,

疏篱外,高梧间。

风吹皓发不胜霜,

星河悠悠拂人肩。

何处松间更清泠?音尘静,

鼓声寒。

一位大儒赞道:“此诗犹如一幅秋夜画卷,月光清冽如水,皓发随风轻舞,宛如霜华。整体意境弥漫着淡淡的忧郁与深沉的思索。””

“确实出色,颇有意境。”

当刘祭酒看到看到署名的时候,明显一愣,居然还是个女娃子:“凌轻雪?难道是镇守大人的女儿?不错不错。”

另一位大儒笑道,这首徐飞白写的《秋意浓》尚可,完全有实力角逐前三的位置。

清晨霜降寒意来,秋意浓浓入人怀。

枫叶如火舞红霞,夕阳西下满天霞。

对此,刘祭酒颌首赞同:“此诗确乎不凡,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秋天的景致,生动呈现了秋季气候特点,并寓赞美与感慨于对秋日之美的描绘之中。”

接下来,他的目光落在一首名为《秋》的诗上,作者署名曾万良。

诗云:“秋气哀而不必然,金风送爽正宜宣;

枫叶丹艳比朝霞,万象更新皆为真。”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心境的细腻抒写,传递出对秋天充满希冀与欢喜的情感。

刘祭酒再次点头表示肯定:“今年这批作品中已有几篇颇为出色,只是未知是否还有更上一层楼之作。”

“评选起来的确不易,”他接着说,“这几首诗若是放在往年,皆有夺魁的实力,而今却在这同一场较量中碰撞,要从中选出最优者,实属困难。”

剩下的一些都未能进入刘祭酒的眼,眼看所剩无几的诗篇。

三人互望了一眼,都觉得后面应该没有更好的诗词了。

就在此刻。

一名大儒拿着一张写满诗词的纸张,愤慨的说道:“世上竟然有如此丑陋的字,简直有辱斯文。”

说着便要丢入纸篓中。

“一篇诗文而已,何故生如此大气,且拿来我看看。”

刘祭酒笑着说道。

看到纸面的第一眼,刘祭酒便明白为他为何生气,这字确实无法恭维。

“如此丑陋之字,实属罕见,就算抓一只珍鸡,放在纸面上也划的比他强。”

可当刘祭酒看到第一句后,便深受震惊。

自古逢秋悲寂寞

简单的一句话,便道明了众人以往对秋天的印象。

刘祭酒忍不住继续看下去。

我言秋日胜春朝

“好自信,好气魄!”刘祭酒忍不住失声道。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祭酒犹如被突如其来的惊雷劈中,一股豁达磅礴的气息直贯心胸,随那晴空翱翔的鹤翼,一同飞升至九霄云天。

这首诗篇气势雄浑,意境壮丽,将情感、景致与哲理熔于一炉,展现出高远开阔的心境,奏响了一曲不同凡响的秋日赞歌。

它颠覆了前人对秋天哀婉悲凉的认知,传递出一种激昂向上的诗意情怀。

“绝佳之作,绝佳之作!这首诗必能上大夏诗集四季题材中的前三。”

首度品鉴的大儒面露敬畏之色:“若此等意境的诗作竟从我手中遗漏,那将成为我毕生无法抹去的遗憾,恐将遗臭万年矣!”

刘祭酒饶有兴趣地问:“如此诗篇,是否足以问鼎此次诗会魁首?”

两位大儒异口同声回应:“此乃百年难得一见的佳作,必然能登顶魁首之位。”

刘祭酒欣然笑道:“这是我们共同的荣幸,竟能有幸遇见如此绝妙诗篇,只是这字迹嘛,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他满面困惑地凝视着署名处:“罗浩,这位才子是何许人也?为何从未听闻过他的名字?”

“确实未曾听闻过这位名为罗浩的才子。”另一位大儒附和道

在欣赏过了这首令人惊艳的诗篇后,其余的作品相比之下便显得平淡无奇,他们很快就完成了品鉴。

经过一番深入讨论,三人一致决定将罗浩所作的《秋词》评定为魁首。

凌轻雪以她的《秋夜凉》紧随其后,位居第二。

而徐飞白的《秋意浓》与曾万良的《秋》两首诗各有特色、难分轩轾。

最后,刘祭酒果断决断,大手一挥,决定将这两首并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