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少年立志
- 大明风云录之四海波平
- 锦绣三年
- 1543字
- 2024-01-27 13:54:34
戚老爹在军官任上时,从来不贪污搜刮,一年所得的俸禄也仅仅够养家糊口,自从他卸职归家后,家里的经济状况真的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这一切都得与明太祖朱元璋的制度,举一个例子,明初正一品(也算是老朱的左膀右臂了)一个月的薪资是大米87石,一年的工资也就是1044石,换成现在的计量单位一石大米就是189市斤,一年也就是197316市斤,按照现在一斤大米二三块钱,取二块五毛算,他们一年的薪水就是49万元,现在看来这待遇可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一个问题,一个一二品的大员家里至少加起来每天都有几十号人等着开饭,就算家里养的人比较少,但是至少马夫,轿夫,伙夫和安保人员,这些人是指定少不了的,,这样来算至少家里每次开饭加上家眷,不会少于20人,且还是在南京这样的高消费地带,49万着实有够拮据的(还没计算衙门里面养的人)。我们再来看看七品县令一个月薪资7.5石,换算成人民币3500块钱,一年也就四万二左右。这样的薪资待遇在现在看来,差不多就是普通底薪,如果只靠着这点钱过日子的话,除去吃喝住行,应该没有别的娱乐消遣了,工资确实有点低。
戚老爹是世袭正四品武官,一个月24石大米,也就是一万多块钱,一年也就是十三万多,但是上面是洪武年间的物价,到了戚继光出生时已经过了一百五十多年了,物价肯定不一样了,所以戚老爹一个正四品(副部级干部)过的什么日子可想而知,也说明老朱在薪水方面考虑的确实不咋地。可能有时戚老爹想做饭了,发现锅里没米了还要去向隔壁王大娘借:
“王大娘,你家还有没有多余的大米啊?”
但是戚继光却依然人穷志不短(对比现在可能某人的老爹是个镇长都能狂到天上去)照样练功读书。
在贫寒的磨练中还知道了很多以前不懂的东西,这对于他后面和士卒同甘苦共生死是很有益处的,毕竟只有理解了底层百姓,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戚老爹对戚继光的引导也十分的正确,一次戚景通问戚继光:
“儿啊,你以后想干什么?”
戚继光正在读书,就放下书说到:“志在读书。”
“读书又有什么用呢?”戚景通继续追问道。
这个问题问的就有点深了,戚继光一时间答不上来,见戚继光半天说不出来。
父亲才告诉戚继光:“读书的目的在于弄明白,忠,孝,廉,洁四个字,还要学以致用,倘若学不能致用,那则学就没有用了。”
“那怎样才是忠呢?”戚继光问父亲
戚景通说:“忠与国家,保卫国土,保护百姓,奋勇杀敌,不惧牺牲;忠于职守就是要廉洁奉公,兢兢业业的办事;忠于朋友就是要诚实守信,将就信用情谊。”
父亲的话让戚继光连连点头。
那年,家庭本来就不够富裕的戚景通专门请人来刻了文天祥的“忠,孝”字迹,并提笔为“忠,孝”二字做跋,镌刻于碑文后面以此来教育儿子要忠于国家,孝顺父母,做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戚继光常常在这两个字前伫立凝思,深受启发,戚景通还常常用名人来教育儿子,让他向先辈学习,砥砺前行。
一次,戚景通问戚继光:“宋代的岳父说过什么?”
“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惧死,则国家就能兴旺。”
“对,你要永远记住这句话,认真读书,苦练武艺,有朝一日报效国家。”
几年后戚继光成为了青年军官,这时父亲正在著作一部兵书,有人劝他要多置办一些田产留给后代,戚景通听了后对继光说:“你知道为父为什么要给你取名叫继光吗?”
“是要孩儿继承戚家军名,光耀门第。”
“继光,为父没有为你留下什么东西,你会不会感到遗憾?”
戚继光指着墙上的一幅对联:“授产何若授业,片长薄枝免饥寒;遗金不如遗经,处事做人真学问。”
“父亲把这些留给我就已经足够了,我只想看到父亲像宋代岳飞一样创立一只自己的岳家军。”
戚景通听了后心中十分宽慰,笑着对儿子说:“我这部兵书已经完成了,现在我要传给你,这里面都是我一生的心血,将来希望你能学以致用,用它来报销国家。”
“孩儿一定好好研究这部兵法,绝对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戚继光跪地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