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他的故事】
他是我初中时候的同学,是我为数不多的真真正正的好朋友。他姓田,姑且叫他t君吧。
t君刚到我们那个不咋地的中学时还未崭露头角,一直到初二下半学期才一鸣惊人,一举夺得年级第一的宝座。而这都是他每一个夜晚挑灯夜读得来的。我亲眼所见,所以心中生不出一丝嫉妒,只有对自己的羞愧和痛斥。原先他是跑校的,只是不知为何初二突然就要住校。刚好我们宿舍还有一个空位,于是他就住进来了。让人很奇怪的,他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也不跟宿舍里的其他人说话,像是中国少年版的蝙蝠侠,他每天有很多事,几乎看不到他休息。作息十分规律。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他的心里压着什么东西。
我跟他之所以关系渐渐的好起来。是因为老妈给我买了一对乒乓球拍,有时上体育课自由活动了,他满操场闲逛,有时他逛到我们打乒乓球的地界了,就坐在那看。我有时被看的不好意思,就邀请他一起打,他也不墨迹,也上前一起打。只是他很菜,没过两手就被打下去了。他很骄傲,所以有些难以忍受自己的失败。但他又很谦虚,后来他也是主动学习。不过怎么说呢,还是打不过我。
(́ಢ.౪ಢ‵)
我吃饭通常都是跑着去,他不跑,只是走着去。所以我吃完饭过很长时间才看到他。后来他也不装了,也开始一起跑,只是有时找不上能一起跑的搭子。我的朋友也不是很多,就那几个舍友,撑死三四个。宿舍里的人呢,个性都是很火爆的,可谓一点就炸,但人本身还算淳朴吧。
我跟他关系之所以渐渐好起来,还是因为我们成了各种搭子。
以前我并不知道他跟我顺路,后来有一回体育课,我跟他聊天时发现他竟然跟我是顺路的。但我却根本没见过他,于是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告诉我他有一条捷径,下回让我跟他一起走。于是我迫不及待的上路了。
那个路径是挺隐秘的,以至于以后回家我都是顺着这条路走的。跟着一起走的还有一个女生,这条路走的时间长了,关系也渐渐亲密起来。后来让我和t君成为很好的朋友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交换了一件双方各自的秘密。这秘密当然是不能说了,被你们听去可就不好了。
我们自那以后就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他有什么事也都叫上我。
后来中考完我成绩不怎么样,上的是本县的一个高中,他成绩当然很好了,直接去了六盘。
高一的暑假,他突然打电话来说见个面聚一聚,我当然是同意的,只是担心见了面之后关系会变淡。但是见面后没想到关系却是一点都没有变淡的迹象,反而是更加的深厚了。我跟他聊了许多的家常,问他一些在学校中的事,聚会我也没忘了带上乒乓球拍,在县图书馆前面的广场的乒乓球桌上就开始打。
打完我们聊了一会,t君告诉我,上一年开运动会,他们要把凳子搬下去看。他们的化学老师正好看他拿着凳子,就说,“要不我替你拿?”他们化学老师是个女的。结果他神经大条的直接说道:“好啊。”他就把板凳给他们化学老师,他们化学老师一脸懵逼的接过凳子。还是走了一会以后,他才后知后觉的从化学老师的黑脸中品味到了什么,连忙说,“老师还是我拿着吧。”化学老师赶紧把板凳给他,然后迅速走开了。事后他们同学都说笑:“人家就是跟你客气一下,你还当真了。”他跟我说这件事时语气很揶揄,但我其实觉得他已经感悟到了什么。其实已经明白,纯洁的青年人要懂得人情世故等潜规则才能融进这肮脏的人类团体。
当然了,乒乓球最后他还是没有打过我。
现在他应该在六盘山正日夜苦读以期能考上更好的大学,我却在这儿写这些陈年往事,不过总归是有一点益处的,不至于让我什么都得不到。
人生在世,能得一良友t君,实属荣幸之至。
二零二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十一点零五分
【我生活在一个舒适圈】
有时候我觉得我不是我自己。或者说15岁之前的我。我觉得那并不是我。我没有认同这个家,没有认同我的父母,我的同学。我的亲人。我觉得他们与我是不同的存在。我没有认同这个国家。我没有认同这个世界。
有时我觉得我不是中国人,我连一个人都不是。我也不是父母的儿子,不是姐姐的弟弟,不是弟弟的哥哥。不是朋友,不是亲人。是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人类。长着两只腿两只手。我不属于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只有在做梦时,我才能在梦境里找到一点归属感。然而,梦醒后,那也很快的遗忘了。
之前的我,仿佛这个世界的过客。而我之后想要离开这个世界。我要去山上。过一个人的清静生活。可是这个世界拉着我。他用他的繁华,他的便捷,他的情感,拉扯着我。
十六岁之前我都不认同我父母。可以说,我毫无人性。我只是随波逐流。父母要我学习我就学,但我仍然偷着玩儿。天性使然。
我的朋友们现在知道我的想法,肯定很诧异。因为我当时表现的很有情感。可那都是装的。如果世界上能允许人们不说话就能交流,或者说无需面对面交流——甚至不用交流,那就是那时的我所想要的生活状态。
现在不一样了,我有了人性。这个世界感染了我。或者说我的脑子终于发育成熟。又或者说,我经历了一点。我懂得了一点什么。我逐渐理解了。为什么我爹我妈要喊我,为什么老师总是恨铁不成钢。青少年的情感脆弱又单薄:因为他们不懂。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人们都知道自己以后要死去,为什么现在仍然快乐的活着:因为他们的人生已经被这个繁杂的世界灌满,他们没别的时间思考除了活着之外的事。而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
他们面临父母的死去。生活的困苦。孩子的不理解。每时每刻,从未快乐。
我体会不到这些,所以我无法理解这些人,这些拼命过好每一天的人。
因为,
我生活在一个舒适圈。
从未有困难真正的降临在我身上。只有父母的骂,老师的训。这些都不算多大的苦难罢。
我曾经在初中毕业时年去跟随母亲到“新仁”进行一场“揪枸杞”活动。每到枸杞的成熟季节,种植园主就会请人来摘枸杞,摘多少斤付多少人工费。那时候的我很懒,人家都是六点起床,我却硬要熬到八点。揪枸杞的最佳时间一般是早上六点到八点,因为这时候太阳还没有起床,或是微微起床,阳光不是很灼热,不像中午时分热的要死,太阳晒在身上就像是裹上了一层火焰,一趟摘枸杞之旅下来直接能晒成黑人。
我却是不好好揪,站一会就想玩了,孩子性重。甚至没有同行的女生摘的多,那时的我完全没有自觉性,不觉得这是多丢人的,只是无所谓的耸耸肩。
枸杞是有些不好揪的,因为枸杞树的枝条上通常都有着一颗颗的尖刺,只要稍微刮一下就能痛一整天,这上面应是有毒的。枸杞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奢侈品,它的人工采集费却并不怎么多,或许是因为我们这里种的人太多了吧,这里的枸杞是很有名的,被人家称作“枸杞之乡”,时常也有一些外省的来这里揪。
到该结束的时候,我要求母亲把我揪枸杞应得的钱给我,然而,她却说要替我保管,这时我的火焰就上来了,当时想的是“凭什么你要拿我的钱?”所以就开始大吵特吵,让一起摘枸杞的人看了个好笑话。
我是懒,又不愿意去干那些苦难事,如何能体会到这些人的心情,只能像一个幼稚的孩子,就这样幼稚的生活在自己幼稚的世界。
我觉得我有必要改变这种情况了,走出这舒适圈,自己直面一下世界的艰难。
什么时候,人要长大?!
二零二三年九月十七日
【邻居】
我有过很多邻居,有的粗俗质朴,有的谦虚礼貌,但都是正常的人,没有特色。
我家自从到黑屲村盖了房子,与卖地的人家的关系还是不错罢。他们家的人是很自强的,尽管日子过得苦,但只要人努力,这些总会变好的。
回族人吃饭是绝对不能随意倒掉的,因为宗教上早有说明:如果将这些食物随意倒在大街或下水道,它们日后都会化作后世的蛆来吃你。所以我们这里人对食物的态度是,绝对要到刚好能吃完的程度而没有丝毫剩余。但有时也有吃不完的时候,那要如何呢?难道要明天继续吃吗?
虽然其实可以,但国家愈来愈富强,虽不至于富到浪费,大多数人却也不愿意吃这些隔夜剩饭了。
于是逐渐演变出一个办法:谁家有牛羊就可以把这些食物给他们家用来喂食牛羊——因为这算是让生灵吃了,而没有放在大街或下水道,这样就算到了后世,蛆也是没有原由来咬的。也算是一种绝佳的处理剩菜剩饭的方式了。
黑屲是在城镇边上的一个村,已经算是海原县黑城的一部分,出了巷子口,立马就是城区,所以养牛和羊的人是越来越少。
这家子就是其中的一户。
说是卖地的,其实也并没有多阔,只是将这些地卖了,才有一点闲钱盖起来房子。因为这家人都是没有多少劳动能力的,所以是没有挣出多少钱来,幸好有一块地,所以才有房子住。也幸好,当时海原县升起了一波往这里盖房的浪潮,地也能卖出去。
这家的男主人一米八的大个子,但是性格很温柔随和,可能因为他的眼睛看不见罢,所以将世界都想象成是美好的。女主人背后顶着一个大包,脊柱是驼背弯曲的,个子非常小,就像一个小孩子,遇到邻居路人了,都是以笑容示人,也是很好的一个人。
他们的孩子很幸运的都是完好的,没有那些天生的缺憾,只是成绩提不上去,让这家人很苦恼。
在夏天。有一回我提着剩菜过去,男主人正在一团团苍蝇的嗡嗡声中工作,将瓜皮切成小块,他的手法既慢又小心,切出来的西瓜皮四四方方的很整齐。
我想这群羊儿一定吃的很高兴吧。
过去我拿了瓜皮,这群聪明通人心意的生灵就急匆匆的站起身,“库哧库哧”跑到草边等待着,我是没有将瓜皮切成小块的习惯,只是囫囵一倒,羊儿们就一窝蜂冲上前去抢着吃,看起来也是没有任何的不习惯。
所以我心中总有一种感觉:其实不把瓜皮切成小块也是可以的吧?可我后来一想,这些细小瓜皮也许是给小羊羔吃的吧?这样就合理许多了。
每次带着剩饭剩菜过去,因为嫌弃这里不咋干净,匆匆倒完就走了。只是有时会碰见男主人或女主人,碰到男主人,我通常是不说话的,因为他也看不到我,所以我只是浅浅一观,立刻就走。遇到女主人却要说两句话,扯两句闲沫,然后才走。
这是很不光彩的行为,但我想也许他并不愿意说话呢――却是一种丑恶的自我安慰罢了。
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只是,冬天的寒风又来了,要过炭了。
【活着】
炭可以说是西北人冬天必备的取暖用品,从几十年前起就已经贯穿了寒冷的冬天。
只是本身炭开采出来是便宜的。可是运到这里就要加上昂贵的运费,因此这炭也变得宝贵起来。两三吨就要5000块以上的价钱,又不能不买。不然属实要冻的人够呛。
煤炭的出现不失为对树木的一种拯救,可实际上却是加重了对天空的伤害,进而又加重了对树木的伤害,又加重了对人类自己的伤害。白花花的云早已染上沉默的灰色。
当然,至少树木去世了,比人冻死,要好多了。
只是人却要面临冬天过后大自然的惩罚。
不知为何,我们这里别下雨还好,只要下雨,天气阴沉沉的没有太阳,雨水就会带走大量热量。就算在夏天,只要天气阴沉上两三天,下一场小雨,室外就会变得像冬天一样的冷,也能哈出一口白气。
这里烧火用的炉子当然是铁制的。因为耐用,却不知究竟用了多少年了,打我记事起,我们家那两个炉子就一直存在了,一直十七年了,到现在仍然还在用,我妈说那炉子的年岁比我都大了,真要说起来,也算是两位叔叔了。
这两位炉叔叔,一位在我父母的房里,一位自我上了高中,霸占了一间房后,就单独同我生活在一块。
我父母是新买了一个炉子放在我姐和我弟的那间房里的。
上一年的冬天,我母亲就没少抱怨,因为我一个人生活在一间房里,用了不少的炭,而那位新买的炉子是同我母亲、我姐和我弟一同生活的,三个人用一个炉子,相比较起来就用的少了。他们时常劝我别再挑战这位炉叔叔了,去和他们一起住吧,我却觉得叔叔仍然老当益壮,放入一块炭就熊熊燃烧个不停,让整间房都暖乎乎的,这正显示如今正是他的壮年呢!
我当然不好意思再打扰叔叔的雅兴,只好多往炉子里扔两块炭,当然,少不了母亲一阵心痛的呼唤。
我母亲一直心疼。可惜那些她平常因错误判断或讲价不如意而错失的钱。通常只有五六块,假设到了十块钱,那真是一件大事,絮絮叨叨的要说个不停,通常一两天内我仍然听见她在抱怨那十块钱就这样的浪费了,实在是可惜至极。
我是一个很愚笨的人。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个家里是如何的缺钱。看到网上那些胡吃海喝住着豪华别墅的大拿们,心中感叹一句“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但穷并不值得抱怨。因为这是我们自然生来的环境,小草从出生起就要面临被踩踏,被各种食草动物吃的命运,可也没看见它在哪里抱怨。
它只是就这样生长着,直到整片山坡,整个山野都充满了它的兄弟姐妹、儿女子孙。
人的财富绝不单单在于金钱,当一个人明悟生活的本质是不断向上发展的过程后,他不会在抱怨当下的环境,而是会努力提升自己,去突破这种世界对他的枷锁。
死亡并不值得惊叹,活着才值得称道。因为活着是一种勇气,代表着我们要面对这世上千百种困难。
这是我们最好的享受世界、享受生活的方式。
二零二三年十月二日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这首歌是电影《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的配乐,坂本龙一先生不仅在其中担任主演,而且负责了配乐。
当我听到这首歌,如此强烈的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听完音乐之后,耳边仍然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那股悲怆夹杂着愤怒的情感贯穿进我的耳膜,盘旋充斥在我的脑海,久久不能平息。
这首于1983年5月1日在日本通过伦敦唱片发行,1983年8月在英国通过维珍唱片及宝丽金唱片发行的唱片使坂本龙一先生在1984年凭借该原声带专辑获得第3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电影配乐。
坂本龙一与英国摇滚歌手大卫·鲍伊在影片中饰演一对恋人,电影饰演完毕后,因为对电影配乐一无所知,所以他听从了友人的建议,去买了一盘电影《公民凯恩》的光碟来看,才总算获得了一些经验,知道了要在哪里配上音乐。“坂本龙一觉得影像张力不足的地方,就要加入配乐,在和大岛渚导演讨论后,发现双方对在哪里该加上配乐的意见竟然相当一致,这更让坂本龙一更加自信。而后,坂本龙一便开始写下一些关于角色之间关系的简单音乐动机。坂本龙一会试着遵循剧本结构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去作曲,让这些旋律成为中心思想,用中心思想去改动乐谱,用隔音符来决定节奏。根据人际关系,用音乐对视觉力量起到分散作用。”(来自百度。)
“同时为了迎合电影主题而运用圣诞节元素——铃铛,而坂本龙一认为电影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印尼,既不是日本也不是英国,希望能带有一种别样的异域感。由此,在德彪西古典乐基础上他融合了风靡20世纪60年代的迷幻乐,使用金属敲击乐器采样了印尼最具代表性的加麦兰音乐——以金属敲击乐器为主体的合奏音乐,以各种锣为中心,再加上其他金属敲击乐器与少量的管弦乐器。”(来自百度。)
我在百度上查到电影的大概情节。“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日本在亚洲各战场所向披靡,无往不利。在南洋爪哇岛的热带丛林中,有一所日军战俘看守所,由陆军大尉世野井(坂本龙一饰)和原上士(北野武饰)共同管理看守所。原上士作风粗鲁,冷酷无情,他对待欧美战俘从来不留情面,对自己的士兵也非常严格。英军俘虏劳伦斯(汤姆·康蒂饰)虽然不是俘虏队长,但由于精通日语,所以经常和日军打交道,尤其是和原上士。英国军官杰克由于组织游击战被捕后被送到收容所,世野井被这个英俊的‘理想军官’所吸引而变得异常神经质。
原上士在圣诞之夜释放了劳伦斯和杰克,并对劳伦斯说了一声:‘劳伦斯,圣诞快乐。’由于英军俘虏队长拒绝提供战俘中军械师和能操纵大炮的军官的名单,世野井决定处死他。就在行刑之际,杰克当着全体俘虏和日本兵的面,拥抱了世野井。世野井在极度震撼之下身躯摇摇欲坠。队长虽然获救了,杰克却被埋在土里,只露一个头,无人理睬。在杰克死亡之前,世野井出现在他身边,向他行了军礼,并割去他一撮头发。战争结束后不久,劳伦斯在狱中又见到了原上士,两人现在身份互换,不觉感慨万千。在劳伦斯离去之前,原上士再次向劳伦斯说了一声:‘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同性恋本就不为世俗所容,更何况双方还是国家层面的敌人!战争本就无情,可进行着战争的人难道就是机器了吗?这样畸形的恋,如同那畸形的战争,都是在彻彻底底的彰显着人类臃肿不堪与残酷贪婪的丑恶欲望!
我本人不认同同性恋,甚至于憎恶它。在这样媚态的世俗中诞生这样扭曲的文化,是对人类道德的玷污。爱之所以是伟大的,就在那是毫不奢求回报的无限给予!可爱情不是。爱情最大的特征就是它要求回报,而且要求回报大于付出!
多么悲哀呵!不懂爱的真正含义,又怎么能付出爱?以至于获得爱!爱都不懂得的人,如何能有真正的爱?
闲话到此为止。
我认为这首歌的节奏感非常强,很容易就能让人记住节拍。一开始我对着家中那小小的电子琴练习起来。因为那个电子琴只有四个部分,缺少最高音区和两个低音区,不能完整的弹,只能先弹一部分。但就这一部分也是十分的难,因为我完全没有学过乐理知识,也不认得五线谱,从头开始自学,不能一下将那些知识全部都记住。但是还是艰难的弹完一部分。
当我弹奏的时候,我能真心的感受到这首歌被创作时作者的想法:那就是悲哀。在音乐的中间部分,悲哀终于演变成愤怒,然而后面却演变为无能为力导致的无奈。尽管这无奈也很高亢,但无奈终究是无奈,最终只能陷入沉寂。
这首曲子连同这部电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十分的协调。尽管是坂本龙一先生早期创作的作品,却一点也不输后期的作品,是一首真正的音乐,艺术品!
弹奏完这首曲子。我心中就觉得我要成为钢琴家了。我要以后买一架大大的钢琴,每天弹奏乐曲,像那些高傲的贵族,像那些极具天赋的音乐家,像贝多芬。
但很快我又不满足于只当音乐家。我熊熊燃烧的野心让我想当的“家”渐渐多起来。
“哲学家,
心理学家,
思想家,
数学家,
教育家,
民族文化学者,
宗教文化学者,
钢琴家,
作家,
文学家,
历史学家,
中医学家,
歌手,
剧作家,
演讲家,
企业家,
美食家,
厨师,
主持人,
导演,
……”
多么荒诞的想法。许多人一生也不能当一个“家”,我又何德何能当这么多的“家”!
现在心中所求的,只不过要好好生活下去。生活中的困难何其多也?没钱没权,每天日复一日的工作,只能获得勉强糊口的生活资料,这样的日子简直一眼望到头。
难道还有过下去的必要吗?
从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生命的真正意义应当是享受生活!尽情的活着,尽情的享受自己的人生,人生不只有一种状态,劳累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可是,许多人又问:不劳累辛苦,在这个社会如何生活下去呢?有钱人的人生,那才是是我们想要去享受的人生!
什么是真正的享受人生?那就是乐观的过好每一天。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那我们就去学习,就去让自己获得能力。如果我们没有金钱,那就学习有钱人的经验,去自己赚得财富。
躺在床上是不会有成果的。只有积极的心态才能活的好,才能活得舒心。我知道疲劳的身体会产生消极的心态,但伟大的理想却会一直支撑我们前进。
如果我们想着自己当老板,自己当企业家,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要付诸行动的,期间或许会遭遇很多的困难,可只要这个想法不会变,我们就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所以不要一直做一个等待别人施舍工作的可怜虫!不要顺从别人,要有自己的想法!前景多么困难,但只要脚下有路,就一定会走到头。
人要将目光放长远,我们的欲望应当更高级,我们的理想应该更伟大!
世界是我们的!
二零二四年一月十四曰
【自行车】
骑自行车是有很多好处的,单从过马路一项来说,自行车没有电动车或者小轿车那样大的身段,所以能像行人一样直穿马路。但是它有车轮,行进的速度比正常人行走的速度要快很多,遇到红灯,道路两旁没有车辆行走就可以直接冲过去。因为速度会很快。所以其实没有多大的危险。
自行车要消耗体力。我家到学校的路是一段很长的上坡路。我不能停下,一停下就要摔倒,所以一直坚持着把整条路骑完,这导致我大腿的肌肉很发达。自行车能锻炼身体。
自行车没有污染。我平常开个电动车要充好久的电,开一会儿它就没电了。骑摩托车或是小轿车都是要费汽油的,会产生废气。所以希望氢能源能赶快派上作用。
每日上下学我都依靠这个交通工具而免去步行这种刑罚。
人的寿命是由基因决定的,而机器的寿命则是由人决定的,人们可以人为的改造机器的基因,将他初始就造的无比好。也可以在里面添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让他两三年之后就爆发故障。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机器变成了一种消耗品,以前的老物件能用许久,现在用上两三年就得换了,不是说科技更进步了吗?我想是人心倒退了。
人类太嫉妒这些机器过长的寿命,从天生的角度上就把他们的天赋砍掉了,
我曾几次骑着这小生命与死亡擦肩而过,曾经有一次我骑的飞快,国道上飞驰而过的大货车突然冲来,我离它只有几厘米的距离。那是我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还有一次一辆小汽车飞驰而过,也离我差之毫厘。我的心几近要跳出胸腔。
有天夜里下了一场过雨,校园里闻起来像是陈旧的塑料片经年累月的发酵后用水冲刷,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后蒸发出来的水汽酸臭味。我觉得应该不会再下了。没想到第二天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我在路上骑着自行车刚想要快速冲刺,没想到就溅了一身的水,因为没有挡板,所以快速往前冲的轮子会带起大量的水,然后泼到脸上、身上,后来我学精了,遇到水坑就减速慢行。
直到现在我也在骑着自行车,毕竟是有氧运动,锻炼身体挺有效果。
二零二四年一月八日
【“双子”美食】
在我们这个小地方,不说四季如春,春天实际上也是冬天。毕竟中国的北方,是西伯利亚冷空气最热爱的旅游景点。春冬季节还要再加上半个秋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月三十天一季三个月,至少七个月二百一十多天中国北方人都在厚厚的棉衣中度过——由此可见俄罗斯人民的勇猛。毕竟能与熊干架而毫不落下风的民族,寒冷的冬天也不好去惹的。
而在冬天,其实四季都行。有这样一种食物,冬天里懒散惯了,不想起来,拿热水一冲,泡上馍馍碎,就是一顿顶好的饭。不仅好吃,而且易饱。
做法呢是用小麦面小火炒或蒸熟,再把原先切好炒好的肉,放入被洗刷干净的锅里,加上油,放葱,放盐,放调料,放面,小火慢炒,最后就炒出了这种快速食品,我们这里叫它“油面子”。
初中住校时谁拿上这么一大袋“油面子”,那就真的特别有面子,同学们都赶着来巴结你,让你往他们的饭缸子里倒一些,然后拿热水一冲,就吃的十分好了。
冬天说完了就说夏天吧。
北方的夏天炎热无比,幸好有雪糕这种东西,不仅是北方人,而且全国人民都能很轻松的解暑。但在宁夏,在ZW市海原县,这里却有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解暑小吃,吃时用凉水一冲,加点白糖,就能变得十分甜软好吃,而且清凉解热。
我们这里的地方话叫“甜醅子”。官方学名叫“甜醅”。
以前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
“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
做法是,拿一大锅燕麦先蒸熟,放温,四斤燕麦放一小袋甜醅曲,用厚被子捂住放二十四小时,期间不能动,二十四小时就发酵好了能吃了。
小时候夏天炎热无比,家里没钱给我们买雪糕,母亲就做这个甜醅子给我们吃,我们都吃的很高兴。有时亲戚们来做客,几个姨娘还有外奶外爷来,家里没什么好的,就把这个端出来给他们吃,外奶外爷姨娘们都喜欢吃。
现在母亲倒做的少了,也不知道为什么。
二零二四年一月二十日
【尘事】
我和姐姐今天跟随父亲又回到老家,先是帮父亲换了几个瓦片,几片瓦掉下来摔碎了,而且大房上的玻璃竟然碎了一大块,我猜测是被哪个人扔了一块石头打碎了,但后来再仔细看,玻璃尽管碎了,却碎得完整,是从一个非常小的小口处碎裂,父亲说是让野鸡啄的。父亲从库房里找出一个梯子,颤颠颠的上去了。父亲很胖又很重,上到房顶,踩到光滑的瓦片上就有些支撑不住,忙忙蹲下,试探着房顶边缘,一趟瓦片换下来已经满头大汗。父亲换完瓦片就拉着我到四爷家里商量我一个叔结婚的事情。我的几个爷和那个叔交谈着,父亲在一旁插不上嘴。然而父亲不走,就这样听着他们交谈,有时他能说上几句,但大部分时间都是他们说,父亲后来悄悄跟我们说,这件事跟他没多大关系。但面子上的功夫要照顾到。
我其实觉得这有些没必要。在里面安静的坐了一会儿后,我就觉得浑身瘙痒难耐,于是连忙出来。麦爸的三个孩子在外面玩的欢,突然之间,他最小的那个儿子开始哭了。我出来后,他们一下子又好了。我对他们说,你们在干嘛呀?大女儿阿仙跟我攀谈起来。她说她已经上幼儿园,她的妹妹阿米奈四岁,才是刚会说话的年纪,她弟弟两岁,还不会说话。她很高兴的跟我说,要不玩捉迷藏吧,我还没说好不好呢,她就已经背过身去倒数。我心想小孩子的执行力都这么强吗,上一秒说完的事情,下一秒立马就去干。于是就玩捉迷藏。玩了几轮后,我想起了跳方格的游戏,就找了一个碎砖块,画出一个方格,说,你们会玩吗?我一个姑舅的儿子阿丹在我们玩捉迷藏时被他大拉来了,上六年级,他看我们玩捉迷藏有趣,也加入了。他说这个他玩过。于是几个就又玩跳方格,玩了几轮后,我忽然兴致低落了,虽然和小孩子玩是不掺杂任何利益的,很纯真,可他们的想法太好猜了,让我觉得有些无趣。阿仙不会玩,跳了几次都跳到线上了,她咯咯直笑,有些不好意思,我也笑了。但这些我全都玩过,已经很没意思,不过我仍然照顾他们的情绪,选择把他们一个一个举高高,我把他们每个人举两次,几个孩子非常高兴,每次举他们都要哇一声,结束后就迫不及待的到我身边,想要再来一次
举高高后,他们就都非常喜欢我了。因为到吃饭时间,麦爸去为大人们端上肉之类的好玩意,他的媳妇,也就是我的姨娘,给我和我姐吃了一些烩菜。吃完后,父亲就把我们拉回家。母亲做了两只鸡,二十几个水煮茶叶蛋,一盘蘑菇炒肉,一盘蒜薹炒肉,一盘凉拌牛头皮筋,都是给我孃孃(父亲的姐姐)和姑父,堂哥和他妻子,堂姐与她老公准备的。但堂姐去陪她的两个舍友了,就没来。我忽然在这一刻意识到新旧时代间的沟壑。我的父辈重视的人际关系是徐家沟老家那边的亲戚,我的爷爷辈,我四爷六爷那些老人的生活圈子几乎只有徐家沟,很少来海城,选择移居海城的就更少了。而我的平辈,我堂哥堂姐那群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注重维持同学与朋友的人际关系,很少再去和老一辈打好关系,几乎不再关注老家那群老人的生活,而且多在城中买房。我父亲花钱在老家建房子,他对我们说是他想念故乡了,其实这所谓的故乡只不过是一片贫瘠干旱的黄土地,真正让他选择留在这地方的永远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存在在他记忆中的熟悉的人,可真实情况是,我们这一辈人已经很少再去老家,一旦老一辈人都亡了,我们将不再留有对故乡的怀念,而只剩了一个空荡荡的孤寂的心胸。
二零二四年二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