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封建还未结束,皇帝你先开启改革了?》
- 大明:朕乃朱允炆,大明天子!
- 青方星
- 2055字
- 2024-01-08 08:00:28
最初,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十分庞大,兵部甚至不足以匹敌,被彻底忽略,名存实亡。
随后,朱元璋几经修改,秉持“权力不集中于单一机构,防止事务滞留不前”的原则。
这才逐渐削弱了都督府的权力,并赋予兵部一定的职权。
尽管训练新兵的事务五军都督府必将参与,但主导和负责的核心机构,依旧是兵部。
最终铁铉理解了朱允炆的意图,站立起来,身体挺拔,庄严地宣告:“臣,必不辜负陛下厚恩!”
闻言朱允炆微微一笑,随即从书桌上取出一份奏书,递给铁铉,轻声道:
“这是朕制定的新兵训练策略,你带回去细致研究。”
“朕期望你能制定出一套完善且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此事可与兵部及魏国公等共同商议。”
“是,微臣先行告退!”
说完,铁铉敬重行了一礼,随即缓缓退出武英殿。
......
回到兵部,铁铉将奏折随意放在桌上,内心充满怀疑。
新兵训练策略......
皇上真的懂得如何训练士兵吗?
毕竟,要有效地训练新兵,必须依赖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集体智慧和共同努力。
考虑到这是皇帝亲自的成果,即使不抱有太大期待,也应给予尊重。
但当铁铉打开奏折一看,他立刻站起身来,越读越感到震惊。
最后,他忍不住拍桌而起,激动地叫道:“皇上,圣明!!!”
茹瑺眉头紧皱,看着铁铉,心中暗想,即使你想讨好皇上,也不至于在兵部大厅这么做吧?
看来,自己还是老了,看人的眼光也下......
还未等茹瑺感慨完,却见铁铉急匆匆地拿着奏折走过来,递到了茹瑺手中。
茹瑺微微一愣,看着对方肃然的表情,便接过奏折仔细地读着。
只是,他越读越惊讶,最后突然站起身,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感叹道:“天佑大明,皇上圣明!!!”
从严格的角度来看,朱允炆并不精通新兵训练的具体内容。
但身为皇帝,不必深入每一个细节,这些是大臣的职责,皇帝只需从高处统揽全局即可。
借助对未来的洞察力和历史知识的积累,朱允炆起草了这份全面的训练计划。
该方案包含五个主要部分:体能强化、思想教育、战术布局、装备升级以及特种兵培养。
关于体能训练,显而易见,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大明时代,士兵的体力、素养和作战能力,是决定战场成败的关键因素。
因此,加强体能训练,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需求。
毕竟,用那些跑几步就气喘吁吁、走几步就瘫倒的兵士参战是不可想象的。
在思想教育方面,朱允炆不愿提及共产主义理论。
要是强行推行马克思列宁主义,那么导致的后果,可能犹如新朝王莽一样倒台。
当然,万一成功了。
他若是还能回到前世,也可以考虑开一本历史题材网文。
书名也想好了,《封建还未结束,皇帝你先开启改革了?》
风险因素太大,思索再三,他才决定放弃这一想法。
作为一国之君,他选择从皇帝的视角考虑,重视客观事实,这被称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点。
缺乏对马列理论的信仰,朱允炆转而推崇“马革裹尸”的英勇精神,提倡“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并弘扬“分担君王之忧,维护国家太平”的国家理念。
通过提供晋升机会和对子孙的福利作为奖赏,足以激励士兵为朝廷尽忠。
在战阵的布置上,朱允炆没有多加干预,因为这毕竟是军事将领的专业领域。
然而,朱允炆仍提出了“三大营”的概念,并提倡练习新的战阵和战术。
朱允炆特别关注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
的确,在明代早期已经使用了枪支弹药。
这些枪支弹药被称为火铳的长枪和手铳的短枪,不过它们的射程相对有限,大约在几十米到两百米之间。
此外,每发射一次后,需要重新装填以进行下一次射击,这使得形成连续火力覆盖变得困难。
在短短两百米的射程内,对于迅速冲锋的骑兵来说,你还没来得及连续开两次枪,对方就已挥舞马刀冲至面前。
至于火炮,尽管“佛郎机”尚未引入大明,但大明已经拥有了一些自己的火炮,像神铳车炮和大将军炮等。
这些火炮的性能还算不错,射程较远,能够达到3公里甚至超过4公里。
但这些火炮实际上就是一堆沉重的铁块,重达两百到四百斤。
如今的大明并无卡车或火车运输工具,更别提柏油路面了。
一旦下雨,泥泞的道路根本难以支撑这样的重物。
而且,战争的本质在于速度,快速行动和机动性是关键,如果你携带着如此重的大炮,仅仅是等待它的部署,一天又能走多远呢?
因此,在大明,这些火炮大多被用于城防或者在包围敌方城池后才被调运过去,用来轰破敌人的城门。
把它列为一个单独的兵种并纳入战斗编制中,这样的做法是不存在的。
但现在,朱允炆已经明确指示,需要组织一支专门的火铳队伍和一支大炮队伍,并给这支队伍起了一个响亮的名称:“火箭队。”
关于特种兵的训练,朱允炆的标准更为严格。
他要求在京营四十万大军中挑选出四千名顶尖士兵,进行高强度特别训练,真正做到千里挑一。
兵部尚书茹瑺审视着这份长达近万字的奏折,手指轻轻地颤动。
这一份奏折,日积月累下去,大明,真可能做到万国来朝,无胡敢犯边疆!
这份奏折不仅是一份军事文件,更是大明未来辉煌的序章。
他缓缓抬起头望向铁铉,此时铁铉的脸上依然充满震惊,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敬佩和赞扬。
“这真是陛下亲自制定的吗?”茹瑺感到难以置信。
如果当今皇上确实具有这样的洞察力和深远目光,那么大明的文武兴旺将指日可待!
在这个时刻,茹瑺意识到,他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一个由朱允炆引领的黄金时代。
届时,自己的名字必将载入史册,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