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泮溪扶贫

04年春节一上班,姚总便找到江如峰“江总,你去办件事。”

“姚总吩咐。”江如峰很爽快。

“春节前,接市扶贫办通知,要求相关企业对口井轸贫困村进行扶贫,普信公司被列入其中。尽管普信公司刚起步,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没有什么能力帮助别人,考虑到市政府各级领导给了普信公司大力的支持,既然是市里面统一安排,公司得尽点心力。前几天,市扶贫办来人,接洽扶贫工作,公司对口泮溪村,明天扶贫办领导将前往扶贫村考察,我考虑由你带上三万元钱,作为扶贫资金,代表公司略表心意,如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帮助一点的话,也可以再帮助一点,你看着办。”姚总安排道。

“好的。”江如峰回复道,心里其实也想去看一看,井轸的贫困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照理,井轸为吉中福地,不应该很穷的,青立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其实也只是偏远的山村困难一点,其他地方并不是特别的困难。

“明天一早,市扶贫办领导会来公司,你陪同他们一同前往泮溪。”姚总说。

泮溪村位于清扬往北沫江水库东北一个相对封闭小山村。

正值春季,前往泮溪的道路上,山清水秀,道路两边田间,要么是正盛长着的菜籽和红花,抑或是荒着野草疯长的水田,小树也已不再是迎冬的枝丫,已然披上婆娑绿装,远山尽显绿意浓郁的春色,一幅春意昂然的图景。

然而,车过沫江镇后便一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车过处,尘土飞扬,似在绿绿的春景图中划出一道暗灰的手笔,与春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汽车爬过一道长长的山梁,穿过狭窄的山涧,才到达泮溪村。

泮溪村村部就在入口处泮溪旁一栋两层楼的砖瓦房里。

据村支书介绍,两层小楼是自己在外打工挣钱所建,村部则租用自己小楼一楼办公。

村里与外界似乎别无二致,四周都是山,虽然谈不上高,但只一条山道从村中穿过,山道边有一水渠相伴,周边山涧小溪汇入水渠流出,泮溪村谈不上是穷山恶水,反而一眼望见的是满满的绿水青山,山冲中有一大片相对平整的土地用于种植庄稼,村民们房子大都倚山而建,多数村民的房子都还是土坯房,既使砖墙房似乎多年处于半拉子状态,连窗户都没有配齐,甚至于还有极个别的茅草房,真正建造完好的砖瓦结构的房子,全村只有仅仅建在公路边的廖廖几栋,村中蓄水塘呈完全自然状态,甚至连门闸都没有,根本起不到灌溉的作用。明显看得出,经济条件确实不好,

村支书叫周为,一四十左右汉子,脸颊上明显展露着庄家人的沧桑。据支书自己介绍,高中毕业未考上大学,便外出打工,几年下来,也没有多大斩获。半年前,乡里正在物色新一任村支书人选,条件是党员,高中毕业,为人正值,无不良记录,有村民推荐了他。春节回到家乡,经与乡政府沟通,周为同意出任村支书,于是,中止了外出打工,回到家乡,担任起了村支书,但同时,这个候任支书提了一要求,希望乡政府能够对泮溪村以某种方式进行一定的帮助,看得出他的精明能干。帮扶工作落到了市扶贫办的身上,也就有了普信公司的对口扶贫。

虽然离城市较远,又有沫江水库相隔,交通多有不便,要搞活经济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但更多的是这里的人普遍文化程度低。

据支书介绍,整个泮溪村就没在发奋读书的氛围,到现在全村只出了一个大学生,五十岁以下的村民中,读到高中毕业的,不到百分之十,大部分初中没毕业就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村上总共只有400多人,由于文化程度低,30岁以上的大龄青年中,就有六十多个还没找到对象。其实,泮溪村的经济环境并不是那么的不好,由于没有文化,因而也就没有思路,经济发展不起来,村民们没办法脱贫致富。

中饭在村部食堂吃,所谓的食堂,其实就是周为家的饭堂。两层小楼旁边建起的一小三间平房,里间放了些杂物,外间为厨房,中间即饭堂,可斜摆两大桌。支书抓了只自家散养的土鸡,从村民那里购买了从泮溪里面捕捞上来的鱼,蔬菜也是支书自家菜地里采摘。不过,总共九个人,主人家却做了十个菜,伙食却是相当地丰盛,完全不亚于城里上等土菜馆的水准。

“井轸公司本身刚起步,还是个规模很小的公司,没有能力为泮溪村解决实质性问题,我呢,代表公司向村里捐款三万元,用于修建蓄水塘水坝水闸,改善用水环境。”江如峰甚至都没有底气。

在泮溪村考察时,考虑到村子有数百村民,而且距沫江镇也不是很远,网络覆盖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移通公司也没有网络覆盖,所以,解决村子通信问题,普信公司还可以收获用户,未来还可以继续延伸覆盖沫江水库,是个不错的想法,江如峰便在交流时提出,在适当的时候,在泮溪村规划修建一座基站,民工用当地的村民,由村里组织,考虑到民工不用去远门,即可挣钱,基站用地租赁费按正常标准与村部进行协商,村里也能多笔收入。支书很高兴,搓着手说,希望尽快落实,并保证,建站的事情,村里包了,可以不用普信公司费心,包公司满意。

考虑到投资的效率与基站建设进度,基站建设规划被推到了第二年。没想到的是,年关将至,村支书居然亲自送来了土鸡和腊肉,这让江如峰感动不已,真实感受到了村民们朴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