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冠礼三

众人又是笑,又是闹,酒一喝起来,话一说起来,仿佛什么都忘了,连烦恼都抛却于脑后。

到底还是延平王心肠好,看姜雪宁有些尴尬,连忙出来打圆场,端了一杯酒便站起来,向燕临高举,道:“今日是燕临生辰,大家可好不容易能聚在一起,不如大家便一起敬他一杯,为他贺生辰,怎么样?”

沈芷衣当即道一声“好!”

众人当然也无异议,齐齐站起来端酒,向燕临高举。

一个道“我祝燕世子福如东海……”

燕临笑:“去你的。”

一个忙把前一个推开,道“我来我来,当然是要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

燕临叹气:“俗。”

轮到沈芷衣,她略一沉吟,举杯注视着燕临道:“我也俗,便祝愿燕世子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落在旁人耳中,这是祝愿燕临长命百岁。但燕临听了,却明白这位看似顽皮的公主心意,她是真心为了笼罩燕家的阴霾散去而开心!

燕临微微一笑,诚恳道了声谢:“能得公主一句祝贺,燕临铭记在心!”

沈芷衣笑道:“客气了。”

燕临转头看向姜雪宁,方才那平淡的目光便柔和了许多,道:“你呢,祝我什么呢?”

姜雪宁没想到燕临会主动叫她,心里还想着在场的人这么多,也不至于每个人都说上一句,自己同众人一道,混过去也就是了。

这一下被燕临一点,所有人都看向了她。她张了张嘴,脑袋里竟是一片空白。

燕临看她纤细的手指端着酒杯愣在当场,一副不知道要说什么的模样,不由莞尔,便伸出手去主动用自己的酒杯与她的酒杯轻轻碰了一下,道:“你想不出话来,那便换我来祝你吧。”

姜雪宁怔怔望着他。

燕临注视着她,十分认真地道:“愿尔明月长随,清风常伴,百忧到心尽开解,万难加身皆辟易。”

言罢径直仰首饮尽盏中之酒。

众人便齐声喝起彩,一道都将杯中酒喝了。

姜雪宁慢了片刻。

等到燕临放下酒盏来看着她,她才觉着一颗心都被今日醇烈的酒液浸着酸胀极了,也仰首把盏中酒干了,一双眼眸都被染得水光潋滟,明亮动人。

就在大家玩闹开心之时,后面传来了管家的声音,是在对着另一人说话:“冠礼定在午时初,在前厅宴客,现在许多宾客都到了,少师大人这时去刚好。”

谢危从承庆堂回来了。

他的身影从门后转上来,脸色比起去时似乎苍白了些许,回到走廊上时抬头便看见众人,只问了一句:“还不去前厅?”

燕临便起身向谢危拱手,道:“这便去。”

谢危的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这才随着管家径直从廊上先往前厅去。

先前弥漫在庆余堂外面那欢乐热闹的氛围,顿时消弭了不少。

延平王吐了吐舌头,调笑起来,道:“谢少师一来,吓我一跳。”

大家纷纷点头,于心有戚戚焉!学生见了老师,都是如此!

燕临笑道:“大家都到前厅去吧,可不敢让谢先生和那么多宾客等久了。”

有延平王嬉笑着引领,众人也起身笑着说着,纷纷往前厅去。

天际云气涌动,风乍起吹皱平湖,涟漪泛起时,水底的锦鲤吻向水面。似乎是要下雨了。

走到水榭时,燕临一眼就在人群中认出来张遮。这个让这一世姜雪宁心心念念之人。

张遮眼帘搭着,眉目寡淡,今日没有穿官服,只一身素净简单的藏青细布圆领袍,既无华服,也无赘饰,与周遭同来之宾客站在一起,似乎并不很显然,有一种很难为旁人注意到的淡泊。他这个样子,在众多华衣锦服的宾客之中,倒显得突出了。

姜雪宁也看见了张遮。

两人打了个照面,四目相对。

张遮轻轻搭了一下眼帘,姜雪宁却是望着他,过会儿才转眸看了陈瀛一眼,躬身向他二人道礼:“见过陈大人,张大人。”

她裣衽一礼时,一手轻轻搁在腰间。雪白纤细的手腕便露出来些许。

陈瀛向姜雪宁笑起来:“姜二姑娘也来了啊,可曾看到谢少师?”

张遮没出声,姜雪宁有些小小的失落。可转念一想他们现在本也不熟,张遮人前人后也的确不多话,所以很快便重新挂起了笑容,回了陈瀛道:“谢先生去看了侯爷,刚才已经往前厅去了。”

陈瀛便“哦”了一声,堂堂一个朝廷三品命官,同姜雪宁父亲一样的官位,对着姜雪宁却是和颜悦色,随和得不得了,道:“多谢姜二姑娘相告了,我正琢磨着找不到谢先生呢,一会儿便与张大人同去。”

姜雪宁又看了张遮一眼,然而这死人脸竟转头看着水里的鱼和风吹的波纹,她莫名觉得气闷,便道:“那我先去了,二位大人,告辞。”

直到她走远,张遮都忍住了没有回头看。

陈瀛却是注视着她身影消失,才收回目光,眸底透出几分兴味之感,只转头来对张遮打趣道:“我怎么瞧着这位娇小姐看了你不止有一眼,到底当日慈宁宫中是你解了她的危难,也算得上是‘救美’了,像是对你有点意思呢?”

张遮垂下眸光:“陈大人说笑了。”

陈瀛一耸肩,却是想到了点别的,自语道:“也是,毕竟是谢先生张口要保的人,哪儿轮得到旁人。”

“……”

张遮心底忽然有什么东西骤然紧了,他慢慢回过头来看着陈瀛。

陈瀛只道:“怎么?”

张遮微微闭了闭眼,道:“没什么。”

燕临远远瞥见这一幕,原身的执念让他忍不住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只觉得两句诗涌上心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沙沙”,雨落。

水雾如一层轻纱,将湖面掩了,把楼阁遮了,顿时满世界都安静了,充满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今日燕临冠礼,朝中大部分官员也都来了。

姜伯游自然是其中之一。

他穿着一身石青百福纹圆领袍,同另一人站在院中栽种着的那棵劲松下面,眉头紧锁,听着那人说话,不由得直摇头:“得罪了别家还好说,得罪了这位成国公却是有些难办,这郑家人也真是可怜。”

那人叹息:“谁说不是呢,西市口这边都知道郑家人,听说还有个儿子送去了宫里当差,虽不算什么豪门世家,可小老百姓日子过着也算不错。但遇到成国公,霸人田产,逼人迁祖坟也就罢了,还想把人一家子送进牢里,未免有些惨了。”

话刚说完他抬头就看见了姜雪宁。

于是剩下的话都咽了回去,向着姜伯游笑着道:“侍郎大人先前念叨许久,这不,令爱也到了。”

姜伯游转头就看见了姜雪宁,原本紧锁的眉头便展开了些许,同那名同僚拱了拱手,微有歉意,那同僚也不介意,便也向姜雪宁拱了拱手,自入厅中去了。

姜雪宁方才过来时有听见只言片语。

她上前同父亲行礼,却没忍住问道:“父亲方才与人说话时提到的可是西市胡口同里头的郑家?”

姜伯游道:“正是,怎么,你认识?”

他想起那郑家确有一个人在宫里面当差,心念一动,便多问了一句。

姜雪宁想起的却是郑保,因上一世郑保乃是司礼监的掌印大太监,他住在哪里自然是朝野上下人人都知晓的。“西市口胡同”这几个字她还没有忘记。

听得姜伯游肯定,她便留了个心眼。

上一回仰止斋之围若无郑保,只怕还难度过,她便向姜伯游道:“这一家人多半是在坤宁宫里伺候的一名管事太监郑保的家人,父亲或许不知,女儿查抄仰止斋那一次得以虎口脱险多赖此人随机应变,是个仁善忠义心肠。且后来谢先生曾告诉女儿,司礼监的王新义公公有心要收他做徒弟,不日将提拔去圣上身边伺候……”

话说到后半句时,尽管周遭没人,可她的声音也依旧压下来许多,仅姜伯游能听见。

郑保会被王新义收为徒弟去司礼监伺候这件事,姜雪宁当然不是从谢危那边知道的,谢危当初也不是特意要告知她这件事,可这并不妨碍她把谢危拖出来暂用。

果然,她把事情一说,姜伯游面色便微微一变。

官场上混久的人,向来是“闻弦歌而知雅意”,不需说深,便明白话后面藏着的意思。

方才同姜伯游说话的正是顺天府尹。这么一件事落在手上,实在是烫手山芋,是以才向姜伯游倒苦水。

眼下是多事之秋,对文武百官来说,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姜伯游来说也是如此。可若这郑保在宫中有恩于宁丫头,且有谢居安小友说此人大有前途,事情就不一样了。成国公往日都不被重视,最近才刚刚被皇上给了差事,名义上管理新武卫。对付他倒也不需要太费力!

他拧眉深思,末了对姜雪宁道“此事我知晓了,你放心。”

冠礼在即,众人都进去了。

姜伯游道:“你是同长公主殿下一道来的吧?走吧,我们也快进去。”

姜雪宁心知姜伯游该是有了主意,但也不多问,只道一声“是”,接着便跟着姜伯游入了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