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前秦
前秦是以氐族苻氏为主建立的政权,故亦称苻秦。苻氏的祖先,初居武都,当时人以其家池中生五丈长的蒲草,称之为“蒲家”,因以为姓。曹魏时,由武都迁于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南),世为部落小帅。 310年(晋永嘉四年),蒲洪被宗人推为盟主,自称护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阳公。刘曜在长安称帝,以洪为宁西将军、率义侯,曾徙居于高陆(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进氐王。前赵亡后,洪退居陇山。公元333年(东晋咸和八年),降于后赵石虎,拜冠军将军、泾阳伯。后率氐、羌2万户下陇东,至冯翊郡(今陕西省大荔县),劝石虎徙雍州豪杰及氐、羌10多万户于关东,以实京师,被采纳,拜龙骧将军、流民都督,率户2万居于枋头(今河南省浚县西南)。公元350年(永和六年)春,苻洪遣使至江左,东晋以洪为征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时冉闵杀胡羯、关陇流民相率西归,路经枋头,大多归之,洪拥众至10余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改姓苻氏。旋为石虎旧将麻秋毒死。子苻健继统其众。苻健根据“民心思晋”的情况,在从枋头向关中进军的过程中,打着晋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壅州刺史的旗号。是年冬抵达关中后,又遣使向晋称臣,直至其称帝建号后,才正式和东晋断绝关系。苻健进入长安,据有关陇,“秦、雍夷夏皆附之”。351年(永和七年)春,苻健即天王、大单于位,国号大秦,改元皇始。越年,健称皇帝,以大单于授予其子苻苌。苻健一方面于丰阳县(今陕西省山阳县东南)立荆州。“以引南金奇货、弓竿漆蜡,通关市,来远商,于是国用充足,而异贿盈积矣”。
另一方面在击败桓温的北伐后,立来宾馆于长安平朔门内,以招徕远人;又起灵台于北门,与百姓约法三章,薄赋敛,卑宫室,留心政事,优礼耆老,修尚儒学。史称“关西家给人足”,较之西晋末年,百姓生活水平大有起色。公元355年(永和十一年),健死,子苻生继位。357年(升平元年),健弟苻雄之子苻坚杀生自立,称大秦天王,改元永兴。坚夺取帝位后、重用王猛等,在军事上逐步统一北方;在政治上也采取一系列措施,即“修废职,继绝世,礼神祗,课农桑,立学校,鳏寡孤独高年不能自存者,赐谷帛有差。其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令在所以闻”。同时,苻坚面对关中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民族政策。苻健时,关中的社会生产虽有所恢复,但继位者苻生荒淫残暴,又使各种矛盾激化。苻坚继位后,面临残破不堪的社会经济和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提出“黎元应抚,夷狄应和”的看法,采取了较为开明和慎重的政策。在处理民族的关系上:第一,如以王猛为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猛严令执法,“数旬之间,贵戚强豪诛死者二十有余人,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风化大行”;第二,信用汉族士人,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和合作,促使氐族上层向封建官僚转化,使氐族下层向部曲兵户转化;第三,以汉族封建政治传统和文化传统的继承者自命,积极推行“圣君贤相”的治国之道,大力宣扬汉文化,当时氐人贵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苻坚还“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孙并遣受业”。进而,“中外四禁二卫四军长上将士,皆令修学。课后宫,置典学,立内司,以授于掖庭,选阉人及女隶有聪识者,署博士以授经”。
同时,在经济上,苻坚等也采取一些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的措施,如推行区种法,开泾水上源,凿山起堤,通渠引读以溉冈卤之田等。使“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氐、汉经济上亦逐渐溶为一体。在处理与其它民族的关系上,苻坚从“夷狄应和”出发,实行“服而赦之”的方针,优容各民族上层。对于自动归顺或战败投降的各民族上层基本上采取优遇政策。如灭前燕时,苻坚“赦慕容暐及其王公已下,皆徙于长安,封授有差”,随同迁徙的共有4万鲜卑,对缓和前秦与鲜卑等族的关系及关东局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对前秦而言也留下了隐患。为了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苻坚一方面多次移民关中,并分地而置。如371年(东晋咸安元年),苻坚徙关东豪杰及杂夷10万户于关中,处乌桓于冯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渑池。另一方面,又把氐族分散到各方镇。380年(太元五年),苻坚“以诸氐种类繁滋,秋七月,分三原、九嵕、武都、汧、雍氐十五万户,使诸宗亲各领之,散居方镇,如古诸侯”。迁徙,对促进民族杂居无疑是有利的,但也造成“鲜卑、羌、羯布诸畿甸,旧人族类,斥徙遐方”的局面,削弱了氐秦对关中的控制。故赵整发出“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之叹。苻坚上述政策对缓和社会矛盾、恢复生产等曾起了一定作用。苻坚在执政初期,由于采取了一些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的措施,秦国内部趋于相对的稳定,为苻坚统一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370年(晋太和五年),苻坚灭前燕。翌年,灭仇池氐杨氏。遣将攻陇西鲜卑人乞伏司繁,败之。
373年(晋宁康元年),遣将取东晋梁、益二州,西南诸夷邛莋、夜郎,均归于苻坚。376年(太元元年),秦兵攻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张天锡降,徙其豪右7000余户于关中,前凉亡。同年,乘鲜卑拓跋氏衰乱之际,进兵灭代。382年(太元七年),又命吕光进驻西域。于是辖地“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吞襄阳,北尽沙漠”。东北的新罗、肃慎,西北的大宛、康居、于阗等东夷、西域62王,均遣使与秦联系,献方物。只有占据东南一隅的东晋与之对峙。苻坚之统一北方,自恃“有众百万,资仗如山”,欲灭东晋,“混一六合,以济苍生”。甚至下诏任命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并在长安“立第以待之”。383年(太元八年)七月,苻坚下令进攻东晋、其管辖区内所有公私马匹全部征用,民每10丁出1兵。选良家子3万人为羽林郎,以秦州主薄赵盛之为少年都统。八月,以阳平公苻融为前锋都督,指挥慕容垂、张蚝、梁成等所率步骑25万先行。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率蜀兵东下。是年九月初二,苻坚从长安出发,史称“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军顺流而下,幽冀之众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自河入石门,达于汝颍”。这支被苻坚夸言为“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百万大军,实际上投入战争的只有苻融指挥的到达颍口(今安徽省颍上县)的30万先遣部队。东晋以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众10万抗击之。是年十月,苻融前锋兵渡淮,攻占寿阳(治今安徽省寿县),即遣使奔告苻坚云:“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