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针对和谈相关准备(46)

金日磾,字翁叔,他本来不姓金,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汉武帝的时候,匈奴大单于命令休屠王带领部众驻扎武威,这样,年幼的金日磾就跟随父王来到了武威,成为武威人。公元前121年春、夏,霍去病两次进攻盘踞在祁连山一带的匈奴浑邪、休屠二王,匈奴损失惨重。同年秋,因为屡战屡败,匈奴大单于便想杀掉浑邪王,以提振士气。浑邪王听到消息,心里十分害怕,便说服休屠王共同降汉。不料休屠王在中途反悔,浑邪王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计划,便杀了休屠王,率领部众四万余人降汉,汉武帝封浑邪王为列侯。因父亲被杀,年仅14岁的金日磾无所依靠,只好和母亲阏氏、弟弟伦跟随浑邪王一同降汉。咱们的这位当今陛下见到从武威来的休屠王太子,十分喜爱,想起此前曾获得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故将休屠王太子赐姓为金,将其安置在黄门署养马,拜他为马监,这就是金日磾的来历。之后,金日磾因忠诚果敢,陆续升迁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后来,就这位金日磾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子孙后代因忠孝显名,七世不衰,历130多年,为巩固西汉政权,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武威人民出于对金日磾的崇拜,将金日磾进一步美化神化,尊崇他为“马王爷”或“马神”。武威的俗话“马王爷长着三只眼”,以及旧时在武威城修筑的诸多马神庙,都反映了武威人民对金日磾的怀念和敬仰。

大汉朝时期的休屠古城在武威市凉州区四坝乡三岔村,地处武威—民勤绿洲中心,水草丰美,西联永昌,东接河套,北抵民勤,南达凉州,至今有“鸡叫三县明”之称。西汉驱逐匈奴、占据河西之后,设置了武威郡在内的河西四郡,为了统治匈奴降汉后留居故地的休屠王部众,在原休屠古城设立了休屠县。以休屠城为中心的这块美丽富饶的草原,从西汉至魏晋一直是休屠与汉族团结和睦的耕牧之地。后来到了清代乾隆年间,甘肃西宁道杨应琚来到武威游览,看到休屠在内的武威景物,写下《凉州怀古》一诗,抒发怀古吊今之情。诗曰:“休屠城古狄台新,小雨朦朦浥塞尘。神鸟至今留废县,灵池作伴继前人。水从潴野千渠润,柳旁莲山几树春。二十二门犹在否,贤于内郡吏民亲。”据《武威县志·古遗址》记载:“三岔堡城位于武威四坝乡三岔中学所在地,仅存城基痕迹,城呈长方形,东西宽200米,南北长400米,残高3米,出土有金耳环,钱币、汉代瓦当等。据专家研究为西汉初匈奴休屠王所筑休屠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休屠古城还算完整。当时,有外城和内城,城内有大庙、黑虎殿、魁星阁、娘娘庙、财神阁、马王殿等建筑。随着岁月的流逝,休屠古城最终由于多朝代的战乱等原因被湮灭在历史的风尘之中。现如今历史已经远去,而到了当代后“祭天金人”早已不知所终,但匈奴休屠王与“祭天金人”的故事还在河西大地流传着。当然了,刘从戎在给田千秋和赵熙讲述这段关于“祭天金人”的故事中,和以往讲述一样,把有关后朝的很多东西都给掩盖掉了。

这时刘从戎指了指自己办公书案上的那些朝廷的邸报讲你们两个人也都知道,前几日朝廷的邸报上讲前段时间南越地区有几个地方发生了很小的骚乱,得以平定后当今丞相李蔡主张安抚但我却主张杀一儆百,以儆效尤,最后当今圣上同意了我的意见,晓得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正好有时间,我就给你们好好讲讲。我先问你们一下,晓得咱们国家为何叫中华,而这一称呼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田千秋和赵熙闻言都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回答不上来。刘从戎长叹了一口气,讲你们以后可都是要做大汉朝朝廷栋梁的,不博古通今可真的不行。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绵延不绝,然而当我们追溯“中华”这两个字的起源时不禁要问是谁创造了它们,又是在何时诞生的呢?这里不得不提到中国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秦始皇,他与“中华”二字的诞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常说“年少有为”,就像秦始皇嬴政,他年仅十三岁就登上了皇位,凭借着他非凡的勇气和智谋,最终成就了统一六国的伟大事业,被后人尊称为千古一帝。成为至高无上的掌权者,并非是一条铺满玫瑰的道路。经历了平息内乱的动荡,清除了权臣的阴影后,这位年轻的帝王在时间的洗礼下,逐渐成长蜕变,最终稳稳地踏上了权力的巅峰。他开始雄心勃勃地施展自己的抱负,如同一只翱翔天际的雄鹰,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尽情展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嬴政引领秦国,逐一征服了齐国、赵国、燕国、楚国、韩国、魏国这六个国家,实现了天下的统一,使得整个天下都归属于秦朝的统治之下,秦朝也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以后,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了秦朝的王土。

在众臣的热烈拥戴中,秦王嬴政踏上了皇位的巅峰,成为秦朝辉煌时代的奠基者。人们纷纷赞誉:“陛下实乃千古一帝,其德行可比肩三皇,功勋更是超越了五帝,这样的评价,对他来说都显得略为谦逊。”秦始皇听后非常高兴,他赞同地说:“我觉得爱卿的话非常有道理,我的功绩已经超越了古代的三皇五帝,‘皇’和‘帝’这两个字真是恰如其分,就作为我的称号吧!从今往后,我的后代子孙也都将沿用这一称谓!”从此,秦王嬴政就被尊称为秦始皇,这也是皇帝这个称号的首次出现。他被誉为历史上首位皇帝,更是皇帝制度的开创者秦始皇。这一称呼既彰显了他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也让我们记住了这位伟大的君主。在成功统一天下后,秦始皇逐渐将他的全部心力倾注于国家的治理与建设之中。秦始皇为了国家更加繁荣昌盛,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政策,并对过去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改进。他精心设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体系,实施了三公九卿的制度,这一变革打破了旧有的分封制度,转而采用更加高效的郡县制来选拔和管理地方官员。这样的改革,不仅体现了秦始皇的智慧和远见,也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始皇在推动国家发展时,不仅改革了官吏制度,还在经济领域采取了重大举措。他下令全国统一了度量衡标准,让各地交易更加公平顺畅。同时,他还推出了全国通用的货币“秦半两”,极大地方便了各地的商贸往来。此外,为了国家的安宁与稳定,他还下令修筑了长城,作为抵御外来侵略的坚固防线。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秦始皇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始皇的治国理念和手段,都深刻体现了他非凡的智慧与深远的谋略,无可置疑地展现了他作为一代雄主的卓越才能与远见卓识。这些政策方方面面,无一不彰显着他治国理政的深厚功底和非凡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