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勋
  • 刘长泰
  • 1768字
  • 2024-04-28 16:51:07

序一 铸就枪魂的工匠精神

承载着红色兵工使命的庆华厂(626厂),依恋着起伏的小兴安岭,陪伴着流淌的乌裕尔河,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卓著与辉煌。她是一座生产枪的兵工厂,从20世纪50年代起,工厂里从未停息的枪声,就像为新中国唱响的一曲激越而嘹亮的赞歌,震撼了黑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成长和生活的人们,为能够“听着枪声长大,枕着枪声入眠”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几年前,作家、曾经的庆华厂办公室主任、北安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名誉馆长兼文学艺术顾问刘长泰,以这个著名的万人兵工大厂荣辱兴衰的史实为主题,写出了长篇纪实文学《枪魂》,把庆华兵工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研枪造枪的经历描写得荡气回肠。成千上万的人们,包括天南地北归来的庆华人,不约而同地来到北安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参观,寻找枪魂,寻找铸就枪魂的人们的身影,为宣传北安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也正是人们这种炽热的情感,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热情,几年后的今天,又一部以庆华人故事为题材的长篇纪实文学力作《匠勋》,带着作者无限的情怀和那些曾经奋斗的兵工人的期望,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匠勋》一书洋洋万言,书中汇集了庆华兵工人从支援抗美援朝北迁建厂,到改革开放离开兵器工业这一段历程中的106个故事。故事有的是以人叙事,有的是以事带人,既是尊重史实,源于生活的提炼;又是用艺术手法,高于生活的描写,使其鲜活而感人,应该说它的文学感染力会超出想象。当这部书与读者见面时,相信人们会感到惊叹!

作者围绕着庆华军工这个大背景写出了《枪魂》和《匠勋》两部书,同样是研枪造枪之事,但阅读感受完全不同。如果说《枪魂》是浩瀚的夜空,那么,《匠勋》就是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因为《匠勋》书中的故事提及上千个造枪人的名字,描写出数百个人物形象。他们中有的是“夜宿神社”的北迁人,“走向大会发言席”的领导干部,“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劳动模范;也有的是“特殊晋级”的工匠,“守虎口”的班组长,“摇篮”里成长的女工,自制“维也纳膏”的技术革新能手;还有的是 “哄孩子”,看护兵工下一代的保育员;“春蚕”到死丝方尽,工作在子弟学校的教师……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就是研枪造枪的工匠之师。他们从送往朝鲜前线的50式冲锋枪开始,到雷锋手中紧握的54式冲锋枪,以及中印、中苏、中越三战显神威的56式冲锋枪和54式手枪,还有射落奥运金牌的运动手枪都出自他们之手,正是他们的“三班倒”“连轴转”,共计生产900多万支。这些枪已达到装备军队800个师的数量,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占据了我国军队单兵种武器装备的统领地位;同时还运往世界的山海大漠,支援了亚非拉国家的革命。他们不仅在艰苦的环境中,用简陋的机器设备和练就的技术创造生产上的奇迹,还创造了著名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经验,被毛主席誉为“鞍钢宪法”。《匠勋》书中的每个故事都蕴藏着兵工人的智慧,浸透了兵工人的汗水,只要细细品味,铸就枪魂的工匠精神,就会在读者面前闪耀绚丽的光彩。

如今,功勋卓著的庆华厂完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史赋予她造枪的使命,在改革开放鲜花盛开时离开了我们。但她与新中国同步走来,是兵工企业发展壮大的骄子与功臣,在她的身上凝练了像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像大庆油田一样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她化作的铁血丰碑——北安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中正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给人们,在习近平主席领导的新时代里发扬光大,鼓舞更多的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去奋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匠勋》一书不仅是人们期待的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也是挖掘“庆华军工精神”、工匠精神的一部很有研究价值的史书。

庆华厂厂史是一部红色历史,悠悠岁月几十载,历史不能忘却;

庆华人的故事很多,106个故事仅仅是枝繁叶茂中几片绿叶;

庆华工匠要走进新时代,传承工匠精神的人会像他们一样出彩;

庆华军工精神值得总结和提炼,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

《匠勋》一书,作者历时两年多的时间创作完成,应该说他是在出版《枪魂》之后就开始创作了。作者握笔耕耘,缀篇聚集,没有给自己停歇的时间,这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作者的诚挚之心。希望作者一如既往地寻找和挖掘素材,饱蘸墨汁,写出更多庆华人的故事。由此,络绎不绝前来参观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的人,不但可以听,可以看,而且可以通过《匠勋》这样的书,把庆华人的故事带走,成为人们永远的珍藏。

北安庆华工具厂管理委员会

北安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