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让所有事物回到根本面

盯着芬兰教育评比的人们该好好思索,追求与学习那个绝对第一的用意在哪里?是学习她背后动人的精神与追求人本的价值,还是只为了学她得第一的“技巧”?


一个午后,在芬兰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上,我遇见几位亚洲来的学者,他们问我:“你认为芬兰教育好在哪里?”

“嗯,好在……很人性,也很务本。”我缓缓说出心中的想法。

他们接着问:“怎么说?”

我知道他们必定有此一问,就接着说:“因为她不矫揉,不做作,不为了要去‘赢’而教,不为了要‘争’而争,不去‘分化’孩子,不把孩子‘贴标签’,不做无谓的较劲,这其中包括老师、孩子,更包括了学校。”

“可是,要怎么才能做到呢?”

我回答说:“这得让一切事物,回到根本面!”

这问题该如何回答得更中肯、更清楚呢?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从思索教育的本质,仔细去了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义务教育,什么是社会的根本价值观,让一切从观念和想法上去着手。”

除此之外,当然,教师的培训与养成绝对也是重要的一环,因为任何改变要能成功、长远,必须要有适当的人才与资源的顺利接轨。

但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还是在于整体社会如果能多一些思想的改变,以及整体观念的扭转,让原本狭隘功利的价值观更趋向多元、开明,或许,整个改革过程才会更正常、顺利些,孩子们的养成生涯与求学过程,也会更快乐与有弹性。

这几年来,我总是在想,或许21世纪初,芬兰教育的崛起,正好给许许多多的国家和人们提供机会去思索一种不一样的思维。与大家习以为常要“拼”要“赢”的那种功利至上主义相比,芬兰这种反其道而行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不需要用“硬拼”的弱肉强食,也能有自己的前途。

芬兰就像是雨后天晴时的那一道彩虹,为雨雾阴霾的天空,投下一道七彩的光明,让我一再去思索,为什么全民不用案牍劳形、拼死拼活,不用汲汲营营、只想要“赢”,国家也能有国际评比名列前茅的竞争力?人民的素质与养成、社会文化的气息也不落人后?

而她为什么不使用众多国家与社会笃信的“精英教育”,却能成功打造出整体水平既高又平均的国力?

她所走出的一条路,是教育体制不去选取可能连十分之一都不到的所谓“精英、资优”为主力,而以平等的“全民都是精英”的国家义务教育兴学方式,把其他社会与国家吝于投注资源的十分之八的广大学生,都尽全力去教好、去培养起来,其结果,必然会比只有那区区百分之十的所谓资优生,整体教育水平更为出色。

或许,终有一天,在各国纷纷加强自己学生的各种评比基础之后,芬兰教育不再是全球第一,那她可能就不会被争相学“第一”的亚洲国家所注意。不过在此之前,盯着芬兰教育评比全球优异的人们或许该好好思索,追求与学习那个绝对第一的用意在哪里。是学习她背后动人的教育精神与追求人本的价值,还是只为了学她得第一的“技巧”,而终于赢得一时而沾沾自喜呢?

各种各样的排名统计,总会因为不同的主客观因素而起起伏伏。但是教育的本质与概念,却永远不是任何排名所应该去影响的。教育的本质与概念,应该比赢得第一名来得更重要、更有意义吧!而北欧芬兰“以人为本”的基础思维,正是不断迈向永续经营的新世代人们,最值得思索的教育课题。

在北欧,你我没有比任何人更伟大,也没有人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人再伟大,也绝对比不上自然伟大。望着湛蓝的天际和林间赭红色的枫叶,芬兰四季里的冬,已经又在不远之处悄悄迫不及待地现身了,“伟大”的人们,真心想要改变大自然与天候的运行吗?

行走在赫尔辛基的海湾公园里,看着活蹦乱跳的野兔和在树枝间奔跑来去的花栗鼠,在绿地覆盖面积全球名列前茅的这座城市公园中,无拘无束地与游人擦肩而过。

两旁森林里一株株高耸的树木,虽然即将在冬季里落叶至光枯,但我知道,下一个春天,它们又将再吐出新芽,欣欣向荣起来。

万物在北欧,让来自亚热带的我,看到了宇宙生生不息的鲜明;也让我了解到,违反了自然,将孩子在懵懂向学的时期,就大笔一挥地分了类,到底是一定会使社会发展得更为美好、快乐、完善、健全呢,还是随时等着大自然的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