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凌云开着宝马车奔驰在浩浩荡荡的车流中,越过了一座座高架立交桥。副驾驶座位坐着的刘亦琼,她沿途看着羊城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看着一座座腾空而起的立交桥气势恢宏,不由得眼前浮现出老一代农民工姑父写的一首诗:
我奔驰在广州立交桥上
我奔驰在广州立交桥上,
像腾云驾雾直上穹苍。
看那浩浩荡荡的车流,
看那连片的高大厂房;
看那珠光宝气的街市,
看那远近灯火的辉煌。
发达的珠三角哟,
你是内地人民心中的向往。
我奔驰在广州立交桥上,
看火车呼啸而过,
像巨龙驰向远方。
那是南来的农民工大军哟,
怀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昨天离开家乡温暖的怀抱,
今天就投入到这火热的南方。
为建设祖国的大厦添砖加瓦,
有一份的热就发一份的光。
我奔驰在广州立交桥上,
看白云机场飞机飞向五大洲四大洋。
那是一座无形的桥哟,
架在蓝天白云之上。
昔日闭关自封,夜郎自大,
笑破了外国人的肚肠;
如今敞开国门,
互相切磋,共谋发展,
迎来了祖国的富强。
我奔驰在广州立交桥上,
想起了小时候家乡的河上没有桥梁。
那年洪水季节,
有姐弟俩相携过河,
激流中,小弟不幸溺水而亡。
那撕心裂肺的痛啊,
姐姐哭倒在河堤上。
为避免悲剧重演,
生产队长组织人力搭建了木板桥梁。
人走在上面一步三摇,
看着脚下湍急的河水,
心头发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家乡的河上有了公路桥梁。
山里人走出了大山,
看到外面的世界非同凡响。
看看淮河——黄河,
珠江——长江,
昔日不可逾越的天险,
如今座座桥梁飞架南北,
道路宽又广。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
大多数农村人涌入了城镇,
离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家乡;
随着生活的富裕,
许多人出行有了豪华的私家小车,
告别了过去出行徒步,
那不堪回首的时光。
为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
于是,便诞生了立交桥梁。
这是陆地上的桥啊,
人类基础建设的能力大大加强。
看啊,立交桥似一道道长虹,
飞架在广州大地上。
它是大都市繁华的像征,
它像征着中华民族的钢骨脊梁。
看那上面的车流,
像千军万马在奔腾。
它标志着我们的祖国,
正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这首诗是姑父写于二零一零年,投稿于《江门文艺》,由于四处漂泊,失去联系,不知结果如何。时至今日,姑父六十几的人了,还在这座城市打拼。
大集体过来的老一代农民工,大部分没学历,没多少文化,没什么技术特长,干的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基础活。可想而知,拿的都是较低的工资,除去日常开支,人到老来,手头存款寥寥无几。
在这通货膨胀的年代,手头的几个小钱根本养不了老,只有不停地劳作,直至不能动弹为止。
农村有养儿防老的习俗,但在这高速发展的时代,城镇化高歌猛进的时候,年轻一代压力倍增,要还房贷车贷,要培育下一代,自顾不暇,有心难照月。
所幸政策好,政府正在着手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广大农民朋友正翘首以盼。
“刘亦琼,合生广场到了,你还在想什么呢!”
“是么,下车下车!”刘亦琼如梦方醒,拉回了如脱缰野马般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