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创新之处

道教写本经藏研究,是在道教文献研究的新领域中,探讨以下四个问题。

1.道教写本经藏的历史分期

以往研究认为,道教经藏体系是于南北朝形成“三洞四辅”经书分类体系,唐前期集结成《一切道经》,即唐代道藏。为了进一步了解道教经书的发展演变,我们从写本的视角,把中国古代道教经典的写本发展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先秦两汉——道家、道教写经的产生和早期发展阶段;魏晋至唐末五代——道教写经逐步发展以至集结成藏阶段;宋元明清——道教写本经藏的演变及延续阶段。写本的分期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发现,唐前期是道教写经发展的鼎盛阶段,也正是道经集结成藏的时期。

2.道教写经的种类和规格

道教写经的载体主要有简、帛、纸三种。纸本写经是研究的重点。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在推广应用之后,对写经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为写经提供了优质的载体材料,而且使写经载体的制作有了较为统一稳定的规格。道教写经字体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道符四种,前三种字体是中国古代通用的正体字,也是书写道教经书时的基本字体。楷书在六朝以后成为写经的基本字体,并出现了著名书法家开创的书体,如王羲之王体、褚遂良禇体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楷书在写经中又被称为写经体或馆阁体。道教写经除了使用常规正体字体以外,道教教内的写经有着自己独特的字体,即道符,由道士写经时使用。一般情况下,道符的字形大于经书中的通用正体字。在写经的载体和字体遵循一定标准的基础上,就形成了写经规格,主要有竹简写经、帛书写经、纸卷写经、册页写经等。

3.道教写经人物

在道教史的研究中很少有从写经的角度研究早期道派和道教人物,本书试从写经身份和道教身份两个基本方面研究写经人物,并且涉及写经人物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注重结合写经、道教史和社会背景,分析道士在写经时的身份和条件,使对写经人物的研究既能深入于书写活动之中,又能置于道教史和中国历史发展当中来考察。官方经籍的书写人员在以往研究中较少受到重视,他们虽然职务很低,甚至只是事务人员,但正是他们默默无闻的写经活动,为官署中从事校书的职官以至主官提供了校勘的写本,他们为包括道教经书在内的古代经籍的传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道教宫观从事写经的经生情况也是大致如此,他们为道教宫观制作经书写本做出了重要贡献。道士、官方书写人员、经生是古代道教写经的主要社会群体。此外,对于书法家的道教写经研究,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发现其艺术创作有着道教文化背景。

4.写经功用

在道教中,道教写经的功用不止于文字载体、文献书籍这一基本功用。尤其是早期道教写经,具有丰富的道教文化义涵。道教写经是教派建立和传承的信物,是不能轻易看到的秘籍,即使道教师徒之间也不轻易传授经书。在早期道教科仪中,道教写经是重要的法具,用于诵经和讲经的科仪。道教写经的社会文化功用在唐代达到鼎盛。在李唐皇室的推崇下,以《道德经》为代表的道教经书,地位甚至一度高于儒家经典,成为古代文化治理的重要依据。宋代以后,道教经书参与国家文化治理的作用逐渐降低,其主要功能转变为一般的文献功能,用于传承道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