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民生之多艰,故此难以入眠。”
曹叡说道:“廷垣兄,我好像听到外面有什么动静?”
“启禀公子,是赵翁一家有事求见。公子若是不见,仪便随找个理由将其打发走。”许仪回答道,只是刻意隐了女眷之事。
“长者夤夜来访,想必有事,还是见见吧。”曹叡没想那么多,还以为赵父一家是有事要跟自己说,正好他也想了解了解常山郡的世兵现状。
索性睡不着,干脆见上一见。
穿好衣服来到外间,才发现赵父身后还跟着两名女子。
几人见过礼,曹叡问道:“长者,游徼,你们这是何意?”
“老朽见公子身边无人照顾,自作主张,从族中选了二女与公子为奴为婢,照顾公子日常起居。”
曹叡想也不想就要推辞,说道:“长者好意,小子心领。只是小子出门在外只为游学,观风省俗,若带上女眷,路途恐怕多有不便。”
说完瞪了许仪一眼,这就是你说的有事求见?
许仪无视了曹叡的眼神,同赵父一起劝道:“公子,我看赵翁说的没错,您身边是得有人照顾。我们几个粗汉打打杀杀还行,照顾日常起居到底不如女子细致。”
“我看公子不如留下二女,放在身边听用也好。”
“廷垣兄,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若需要有人照顾,出门时就不会不带婢女。之前拒绝别人的时候,你应该也在场吧,怎么明知故犯?。”对于许仪的自作主张,曹叡很不喜欢,语气也严厉了许多。
“公子,今时不同往日,之前我们一行人都是男儿,多个女眷或许突兀。可公子今日大发善心,收留了赵肥夫妇,收下二女,也是让赵肥宽心。”
省的人家天天担心自己新娶的婆娘。
“这……”
赵父几人见曹叡态度有些松动,加大了劝说的力度。
曹叡最终还是收下了二女,他本就不是柳下惠那般的人物。
之前之所以会犹豫,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还太小,不宜过早接触男女之事。虽然已经加冠,却还未满十五周岁。
放到后世,初中还没毕业。
太早纵情声色,可活不长久。
历史上的曹叡活了多少岁,如今的曹叡并不清楚,他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多。
不过有一点他却知道,那就是曹魏没有长命的君王,以至于被司马家篡夺了江山。
为了避免后世的八王之乱,避免长达数百年的乱世,曹叡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活过六十岁。
如今赵父盛情难却,他也不好意思拒绝,坚守住底线就是。
赵父几人见曹叡收下了二女,便起身告辞。出了房门,对许仪一阵感谢,多谢他出言相助。
“赵翁无须谢我,我劝公子并非为了你们。”
“许统领终究是帮到了赵家,赵家定有重谢。”赵父承诺道。
灯火摇曳,将人影映照在墙上。
此时屋内只剩曹叡和赵家二女,二女害羞的低下头,不敢抬头看。
“都抬起头来。”
二女这才缓缓将头抬起,看向曹叡。
“你二人样貌、年纪相仿,是姊妹?”
左侧的女子有些害羞,轻声的答道:“回公子,妾与玲儿并非姐妹。妾名玉,父讳聘。”
另一女也答道:“贱妾名玲,父讳鸿。”
曹叡还以为二女是赵家收养的女婢,却没想到竟然是赵聘和赵鸿的亲生女儿。赵聘和赵鸿的关系,他还是知道的。
“这么说你二人是姑侄?”
二女羞涩的点了点头。
该死的封建社会,哪个穿越者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可会读书识字?”曹叡又问道。
二女道:“认得一些字,书只读过《女诫》。”
《女诫》是才女班昭撰写的一篇教导后辈女子做人道理的私书,是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对即嫁女儿们的告诫。
曹叡不在乎二女读的什么书,只要认识字就行。转头走进内间,从一个带锁的小箱子里取出几张写满字的纸。
回到外间后,将纸递给二女,道:“读一读,看能否将上面的字认全。”
二女接过纸张,凑在油灯前看了起来。
赵玉手里拿的是《千字文》,赵玲拿的则是《三字经》。
二者连同《百家姓》,合称三百千,是后世影响大且流行广的启蒙读物。
《百家姓》因为是宋朝时编的,不仅把赵排在了首位,还记录了不少这个时代不一定存在的鲜卑姓氏。所以曹叡没有急着将其拿出,准备等游历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损益。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千字文读完,曹叡对赵玉的水平有了大概的了解。一千字,赵玉差不多认了个全,只有十余字不认识。
放眼当下,赵玉的文化水平,绝对超过了八成的汉人。
而经过曹叡删改的《三字经》,不到千字,不仅通俗易懂,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赵玲完完整整的读了出来。
两女又换着读了一遍,情况差不多,三字经都能认全,千字文则十来二十个字认不全。
考校完赵玉和赵玲,已是深夜,曹叡困意涌上心头,打了个哈欠。
二女见状,起身服侍曹叡宽衣,而曹叡也没有拒绝二女的好意。
只是等两人服侍他脱掉外面的衣裳后,拒绝了二女的侍寝,要她俩去外间的榻上休息。
当晚曹叡睡了一个好觉,直接睡到第二日清晨。在二女的服侍下,梳洗了一番才走出房门。
每天起床后,曹叡都会跑步锻炼半个时辰。今日自然也不例外,在赵庄一个僮仆的带领下,和一众护卫在庄子里奔跑。
又是一个晴朗天,阳光普照大地,赵庄内的百姓已经出门劳作。司马师还在睡懒觉,郑称正坐在案前校对送往邺城王宫的奏表。
身为乡游徼的赵聘,带着昨日跟他一起回庄的佐史扈从进入城中,他还要向县令汇报情况。
元氏县同时也是常山郡的治所,故而元氏令和常山守同处一城。县令姓刘,知道新任胡太守的秉性,听完赵聘的汇报,把他带去了太守府。
本来当个附郭县的县令就已经很憋屈了,要是再因为下属包庇世家子弟而丢了官位,那就更憋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