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男孩10岁是道坎

·那些亲密无间与可爱纯真去哪儿了

“无所谓啦”“烦不烦”“累死了”……

你的儿子现在几岁?如果他刚好处于叛逆期,想必这几句话对你来说并不陌生。

儿子爱搭不理姑且还算幸运,更有甚者干脆装聋。妈妈万般温柔,小心搭话,也得不到儿子半分回应。老公只顾自己吃喝拉撒几件事,别的一概懒得操心,这就罢了(毕竟这样的老公如今并不算多)。但若和儿子成为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妈妈怎能不坐立难安,忧心忡忡?

妈妈热情迎接儿子,却只换来沉默。“真的,我倒情愿他能跟我顶两句嘴!孩子这副装哑巴的样子,就是当着我的面装隐身,拿一把隐形的刀扎我的心啊!”

“儿子,咱们晚上吃点什么啊?”回应是一阵沉默。

“你想不想泡个澡啊?”回应也是一阵沉默。

“作业已经做完了吧?”不消多说,这次的回应更是一阵沉默。

妈妈使出百般解数,搬出压箱底的演技,苦苦扮演完美母亲,但结果只能换来刺骨的冷漠。于是心中无限落寞,一个人时默默流泪。

更悲哀的是,儿子其实有他的世界,只是这个世界里没有你。他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主动远离所有人。合家欢聚时,他宁愿戴着耳机陷在手机里,在虚拟世界里跟其他人聊得热火朝天。你想给的是温柔陪伴,但他更想和你井水不犯河水。

有的妈妈甚至开始疑神疑鬼:“我儿子以前是个小话痨,什么都跟我讲,我们就像铁哥们儿一样。现在太不对劲了,他是不是沾上了什么不吉利的东西?”

我同情妈妈们,但叛逆期就是说来就来,无法抵挡。咱们的意愿,在它的必然性面前不值一提。

儿子的叛逆期,是妈妈育儿过程中一座不得不翻越的大山。车到山前,这路是轻松坦途,还是难于上青天,就看妈妈们各自的修为了。

你感觉儿子在某一天突然性情大变,但其实所有变化都是循序渐进且有迹可循的,关键在于妈妈能否及早发现端倪。儿子性格的转变一般从10岁左右开始,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因人而异。

·叛逆期的号角到底何时吹响

既然所有变化都有迹可循,那么关键就在于找到其“迹”。当隐隐察觉“儿子是不是快到叛逆期了”时,如果妈妈能及时调整亲子相处模式和家庭教育理念,就定能事半功倍地陪孩子度过叛逆期。

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在合理的情况下好好观察儿子。

男孩转变为男人的过程中,首先要经历的是身体的变化。他们开始有了勃起反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皮肤会逐渐变得粗糙,腿毛也越发浓密。从此孩子不愿再跟父母一起泡澡,他洗澡时也会严禁家人入内。

此时,妈妈就该打起精神来了——儿子给浴室门上锁时的“咔嚓”声,就是叛逆期的脚步声。

当然,有原则就有例外。某些男孩即使到了这个阶段,也还能跟父母亲密无间。他们或者是有一个姗姗来迟的叛逆期,或者是有一个延绵不绝的童年期。后者是另一种心理问题,孩子会一辈子跟父母黏在一起,终生无法独立,这同样堪忧。

第二性征的发育还包括体味的变化。妈妈若留心便可发现,儿子的脏衣服会越来越有“男人味”。这气味似乎是一种日常灰尘混合了体味的成年人的汗臭味。妈妈洗衣时多半会惊到,毕竟这“酸爽”的嗅觉体验,跟洗幼儿期宝宝散发着奶香的衣服着实大不相同。

变声是第二性征发育的又一重要标志,但大多会在初中一二年级才出现。声音开始变粗时,叛逆期便悄然而至。而当变声彻底完成时,叛逆期就到了摧枯拉朽的巅峰状态。

孩子的情绪也会紧跟生理变化而日趋暴躁。当他听到“快去把你的狗窝收拾一下”时,一开始或许还会不情不愿地动两下,后来就只会吼一声“别烦我”便作罢,连象征性的动作也懒得做了。到此,叛逆期就进入了读秒状态,随时可能“山洪暴发”。

·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吗

这洪水猛兽般的叛逆期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它会结束吗?

因人而异。有的父母稍微憋口气,咬牙一挺,撑过半年也就相安无事了。有的父母苦撑着一忍再忍,但一两年也看不到头。还有的父母从儿子进入中学便开始忍受他在全家敏感脆弱的神经上来回折腾,直到儿子大学毕业,夫妻俩仍然一起崩溃无助。其间儿子可以对父母一言不发,如同陌生人,在亲子的世界里彻底遁形。叛逆期到底是一阵短时过境的雷雨,还是一场叫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涅槃,就取决于父母的言行与应对方式了。

所幸,即便是暴风骤雨甚至雷霆万钧,最终都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前文里唠唠叨叨的妈妈会发现,儿子真的会如有神助似的脱胎换骨,逐渐卸下自己冰冷又危险的脸色,恢复常人面孔与和善态度。这些年,我陪伴了不少学生从校园走入社会,他们最终无一例外,都会跟岁月、父母以及自己和解。

叛逆期的尾声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方法能让叛逆期快些降下帷幕?其实一切的关键在于孩子何时能客观、冷静地重新认识自己的父母。他终将在某一天悟到:父母其实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们的家长里短、苦乐酸甜都是泛泛俗尘中的人间烟火罢了;无须总是嚷着“凭什么”和“烦不烦”,也无须再在一场场有形或无形的操纵与对抗中争个是非高下;想通了,看开了,也就不再针尖对麦芒,一切终于“雨过天晴”。

这一切就像堂吉诃德放下了对风车的执念,陶渊明终于选择了“结庐在人境”。当初儿子选择逆风而上时,阵阵寒风会如长鞭般抽向他的脸;而一旦他巧妙侧身、避风而立时,这些“蚀骨妖风”便通通减了气势,没了威力。从此,再波澜壮阔的大江大河也只能从他脚边缓缓流过,两不相扰。是的,当儿子开始用冷静潇洒的旁观者视角审视自己的父母时,叛逆期就不得不呼啸而去了。

妈妈会欣喜地发现,自己偶尔再误入儿子设下的“结界”,似乎也不会再激起儿子的强烈反应,甚至不会被赶出去了。儿子顶多叹口气,挠挠头,再吐槽一句:“妈妈不都是这个样子吗?反正她就是放不下心,也停不了手,无所谓了。”

·如何正确应对叛逆期

领悟了原理,接下来就是执行了。只要家长不用自己肤浅的优越感和拧巴的道德观去绑架孩子,不把他禁锢在孩童的人设里,恣意评判和操控,那么客观的评判与真诚的尊重,就必能融化叛逆期的冰壳,让它不那么沉重和刺骨。

你怀里那个软绵绵、肉乎乎的小婴儿终将长大。无论他在你眼中有多么稚嫩可爱,无论你手里握着多少不舍与依恋,都别忘了要祝福以及成全他的破茧与拔节。现在就看看,是不是他已经有了些许青春期的征兆了呢?

如果是,那么请和他一起成长。就像换掉尺码不合适的鞋一样,果断换掉那些“夹脚”的老眼光、旧方法,用新的眼光和态度为他打造更合时宜的蜕变环境。若父母已经开始被叛逆期“毒打”,那么及时醒悟为时不晚。但如果能防患于未然,不就更从容不迫、处变不惊了吗?

等孩子到了小学四五年级,家长就要擦亮眼睛,在心中踩准育儿的离合器,随时准备换挡。男孩的各种变化、预兆会从此时起逐渐显现,叛逆期已在门外“摩拳擦掌”。

读到此处,如果你松了口气,庆幸自己儿子还小,离这道坎还尚有时日,那么请听听我的衷心建议:

“孩子到了10岁时,教育一定要转向!”

当你不去打扰一颗心的成长时,当你甚至愿意俯身蹲下,用平视的目光与广阔的胸怀去接纳和庆贺他的蜕变时,你自然不会再陷在孩子叛逆期的泥潭中,这场激烈的“破茧”也就自然能在和风细雨中顺利完成。

话说回来,前面那个直到大学毕业都不愿跟父母说话的极端叛逆儿最后其实也成熟了。进入社会后的他终于明白了父母的平凡与艰辛,于是走出困顿,放下戒备,像一只归巢的鹰,温和而强大,呵护着全家人。他把小家安在父母家附近,悉心照料老人。当年那些逆反得让父母捶胸顿足的孩子们,一旦转变往往会更加体贴和孝顺。

那么,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呢?

第1章“男孩为什么叛逆”介绍叛逆期的表现与本质,帮助大家知己知彼,有备而战。

多年的教育行业经历让我有幸看到各式各样的母子关系。有捶胸顿足,认为无论如何熬不过叛逆期的,也有谈笑间“叛逆”灰飞烟灭的。两种类型的妈妈各有经历、体验和原因。其中缘由将在第2章“叛逆期男孩的教养智慧”中仔细地探讨。

第3章“让男孩有教养”介绍的是在孩子叛逆期家长应坚持的教育底线。无论孩子叛逆程度如何,有些道理和原则,都是父母应该“浇灌”到他心里去的。

第4章“让男孩有好成绩”是孩子学习方面的锦囊妙计。它告诉父母如何不用“动武”,便把孩子带回书桌前;也回答了孩子的终极之问:“我为什么非要学习?不学又怎样?”这一章里不仅有“道”,更有“术”,而且提供的建议是高度可实操的。

第5章“让男孩茁壮成长”和第6章“让男孩自立自强”分别教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我们可以激发出孩子最大的潜能与天分,让他们有斗志、会好奇、不自卑。同时要引导他们对抗弱点和突破局限,避免让自己变得脆弱,不要动不动就感到腻烦无聊,更不要牛脾气一上来就控制不住自己,或沉湎于嗜好无法自拔。

我们在第7章“给孩子的幸福哲学”再次回到“道”的层面,去探寻教育的边界,触摸它的终极意义,并尝试理解父母能给孩子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我把自己在平日里关于“幸福教育的哲学”的所思所感放到了这里,望抛砖引玉,供大家阅读和思考。

作为一名教育咨询师,我在漫长的从业经历中,接待了太多与儿子的叛逆期斗智斗勇却落得满身伤痕的妈妈。作为一个父亲,我自己也在自家儿子的叛逆期里饱尝辛酸,所以非常了解个中滋味。幸好,现在拿起这本书的你还有时间,也正在做准备,我相信你一定能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如果这本书能帮你从漫天的乌云中撕开一条口子,看到阳光依然在不远处灿烂;如果我的话让你微微颔首或者醍醐灌顶,明白了些许叛逆期育儿艰难的缘由,从而不再那么困惑或失落;如果读完这些篇章,能让你的亲子关系更上一层楼,那么我就不胜荣光,无比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