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汽车换电的兴起之旅

和轻型车换电最开始兴起于外卖、快递等运营类场景一样,汽车换电也开始于出租车、网约车和重卡等商用车场景,在这两类场景中,车辆都是作为生产工具的存在。

1.2.1 商用车的四大内在需求

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商用车运营者对车辆有着自身内在的需求。

1.重视初始投资成本

商用车运营的目的在于以尽可能低的初始投资,实现快且多的盈利,而在换电模式下用户只需购买车架,这就大大降低了初始投资成本。

2.时间性要求高

时间就是金钱。对于商用车来说,如果一天充两次电,就需要牺牲两三个小时的营运时间,而这时换电模式补能速度快的优势就瞬间体现了出来,这就意味着用户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跑运输赚钱。

3.关注后续维修维护成本

商用车运营者一方面关注初始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后续的维修维护成本。而作为占成本大头的锂电池,其后续的维修维护成本支出不可预测,而换电模式则解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

4.收费简单透明

换电模式一般按照行驶里程收费,简单透明并可预测。运营者可根据每天的收入和换电成本支出,非常快速地计算出自己的盈利。

由此可见,换电模式正好契合了商用车运营方的内在需求,二者相辅相成,携手引领蓬勃发展的新型补能浪潮。

目前,乘用车也正在复制商用车换电的路径,成本低、补能快的特点是用户采用换电模式的主要原因。

1.2.2 产业链各方的卡位布局

随着换电模式的规模发展,产业链相关方也在积极卡位布局。目前,换电模式的提供方主要有三类:一是以蔚来、吉利为代表的汽车厂商,二是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厂商,三是以奥动为代表的第三方换电运营商。

汽车厂商作为电动汽车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其进入换电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车辆的销售,因此换电服务可以作为其车辆服务的一部分,从而做到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动力电池厂商作为动力锂电池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其进入换电市场的目的主要是促进电池的直接销售或者以租代售;同时通过建立“电池银行”来充分发挥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价值。

第三方换电运营商既不生产汽车,又不生产电池,其进入换电市场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第三方的身份,来汇聚尽可能多的电池厂商和汽车厂商,充分发挥自身的兼容性,实现多方共赢。

1.2.3 国家政策的推动

1.2020年:换电模式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部分,换电模式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到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层面。

2.2020年:副部长亲自讲解换电优势

2020年7月下旬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总结了换电模式的七大优势,并表示换电模式已纳入国家积极鼓励的范畴中。

(1)车电分离,降低购车成本。锂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成本占比将近一半,车电分离可以大大降低购车成本。

(2)增加消费者出行便捷度。换电池时间只要3分钟,甚至比加油(一般为5分钟)都快。

(3)延长动力电池寿命,提升安全性。电池运营公司会定期对电池进行集中检查、养护与管理,这有利于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4)利用峰谷电价差降低充电成本。换电模式下,电池运营公司可以利用谷时来充电,大大降低了电费成本。

(5)降低车重,减少耗电。用户可根据每天的行驶里程来租赁相应容量的电池,大大减少车辆的载重和耗电。

(6)解决老旧小区充电难问题。许多老旧小区电力容量不够,扩容成本高,而换电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充电难问题。

(7)催生新的服务业态。换电模式聚集了众多的参与者,可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催生出一些新的服务模式。

3.2021年:《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发布

2021年11月1日,《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GB/T 40032—2021)正式实施,图1-5展示了车载换电系统在汽车中的分布。

图1-5 车载换电系统在汽车中的分布

《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提出换电汽车的电池包要做到在行驶过程中不脱落;换电机构不应出现各种损坏问题,如腐蚀、变形等;换电接口不应出现各种故障,如绝缘失效、连接失效等。

这是我国汽车行业在换电领域制定的首个国家标准,有助于提升使用换电技术的电动汽车在机械强度、电气安全、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安全水平,保障换电电动汽车的安全性。

换电模式契合了用户的需求,产业链各方实现了自身的换电布局,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三者相互促进,铸就了汽车换电的兴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