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讲啦!中国史:夏商周篇
- 鸮胖等编著
- 1907字
- 2023-10-17 11:27:58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
话说颛顼做了七十八年的部落联盟首领,到九十一岁去世。黄帝的曾孙帝喾接了他的班。帝喾为人大公无私、明察善恶、以身作则、办事公正,在位的时候极得民心。帝喾去世后,他的儿子挚被推举为首领。但挚因为不称职被废黜,于是尧被推举为首领。
尧八十六岁那年,觉得自己年事已高,想找一个人来接替自己。他向各地发出公告,号召人们推荐贤能的人。于是舜被推荐出来,经过几番考量,被尧看中,他便获得授权代替尧治理部落联盟,而尧则带一队人马到各地视察。二十年间,舜把部落联盟里的事情办理得非常妥当,天下众望所归。这时已经一百多岁的尧从外地回来后,甘愿退居一旁养老,把部落联盟首领的职权全部让给了舜。
据《史记》所载,舜摄政二十八年后尧才去世。舜办完尧的丧事,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而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部落的首领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到舜那里告状,因此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却没有颂扬丹朱的。舜觉得这是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重新登上首领之位。
当尧还在管理天下时,遇到多次超强降雨和洪水的袭击,黄河泛滥致使洪水淹没村庄,冲毁庄稼,因水患而死的百姓不计其数。于是尧召集各个部落的首领商量治水良策,禹的父亲鲧被大家推举做治水官,鲧采取筑坝堵塞的方法治水。结果洪水越拦越高,水位往上猛涨,严重威胁着下游百姓的安全。
舜进入部落联盟的议事会以后,就被尧指派前去检查鲧的治水工作。舜见鲧治水九年,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便罢免了鲧,命令鲧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洪水。
禹左思右想,最后想出了一个与父亲相反的办法,堵水不行,那就疏导吧。确立了疏导的治水方略后,禹开始着手四处勘察地形,就着地形引导洪水的流向,并确定可以积存洪水的深沟湖泊。禹带着一批忠诚的助手,春去秋来,翻山越岭,终于绘制出了包含九州大地上所有地形与河道的地图。
禹结婚第四天,便匆忙离家去治水。十个月以后,禹还没有回来,他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禹带着队伍外出治水一去就是十三年,他的儿子启都十二岁了,还没有见过父亲。禹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都没有时间进去看一看妻子和儿子。
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天下,人们非常感动,就更加坚定地跟着禹一起治水。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九州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禹辛勤的汗水。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疏通了河道,治理了湖泊,洪水按部就班地由高处流入低处,从湖里流到江河,最后汇入大海。一片片土地露出水面,人们回到了原来的家园,修建房屋,种植庄稼,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禹高尚的品德、忧民的思想和朴实的性格使舜非常感动。舜决定立禹为接班人,禹百般推辞,并且为了避让舜的儿子商均而退居家乡。无奈天下人皆不朝商均而朝禹,万民不附商均而归附禹。于是禹不得已登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定都于自己的家乡阳城,并以自己的部落名为国名,称为“夏朝”。
禹治水功定九州,并创五服天下,一跃成为尧、舜之后部落联盟中最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禹治理国家十分勤恳,非常注意官吏的任用和办事的效率,经常接待有识之士,一点儿也没有天子的架子,四方的百姓都愿意为他效劳。有一次,禹在路上看见一个被捆绑的罪人,就拍拍这个人的背哭了起来。在旁的大臣益说:“这个人犯罪,应该如此,您为什么要哭呢?”禹说:“天下有道,则民不犯罪;天下无道,则罪及善人。我听说:一男不耕地,则天下有受其饥饿的;一女不纺织,天下有受其寒苦的。如今,我治理天下,要使百姓安居乐业,各得其所。今有百姓触法犯罪,这是我的道德浅薄、不能教化百姓的证明啊!我还听说尧舜时的人都能以尧舜的心为心。现今我为首领,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故而走上犯罪道路。有书上说:‘百姓有罪,在我一人。’百姓中有犯罪的,这反映出我治理国家有弊病啊!因此,我才会悲痛地哭泣。”站在一旁的大臣和百姓听了禹的这番肺腑之言,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大禹治水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