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公元前1557年之商朝

沃丁,又被称为羌丁,子姓。他的名字叫做绚,是商朝历史上第五任君主太甲的儿子。

在太甲去世后,沃丁继承了他的父亲的王位。

沃丁的统治时期标志着商朝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太甲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商朝的国家政权。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国家的统治和稳定。

首先,沃丁注重内政建设。他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和管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行政体系。

他派遣官员到各个地区,负责监督和管理地方事务,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秩序。

同时,他还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以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沃丁重视外交关系。他积极与周边的部落和国家建立友好关系,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他与邻国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扩大了商朝的影响力和地位。

此外,沃丁还注重军事力量的建设。他加强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他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战略,有效地保卫了国家的领土和边境安全,扩大了商朝的疆域和势力范围。

沃丁尊老敬圣,对伊尹等老臣十分尊敬。伊尹是商朝开国功臣,他担任了从商汤到沃丁五代帝王的丞相,为商朝立下了盖世之功。

公元前1557年,沃丁下令专门为伊尹修建“保衡祠”,以表彰他的功德。

保衡祠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建筑,它位于商朝都城的西郊。这座祠堂的设计精美,建筑风格独特,彰显了沃丁对伊尹的崇敬之情。

祠堂的外墙采用了白色的石块,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给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感觉。

进入保衡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庭院。庭院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伊尹的名字和他对商朝的贡献。

庭院四周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花香四溢,绿意盎然。

穿过庭院,进入祠堂的内部,可以看到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大厅的正中央摆放着伊尹的塑像,塑像栩栩如生,仿佛随时可以与人们交流。

除了保衡祠,沃丁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许多伊尹的纪念碑和雕像。

这些纪念碑和雕像分布在商朝的各个城市和乡村,成为了人们纪念伊尹的重要场所。

伊尹,这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自幼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聪明才智和对知识的渴望。

他勤奋好学,不断地追求进步,即使在有莘国的田野中劳作,也从未放弃对尧舜之道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才华不仅仅局限于烹饪技术,更深入地研究了治国之道,使他成为了一位真正的智者。

伊尹的身份虽然是一名奴隶主贵族的厨师,但他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此。

他还是贵族子弟的“师仆”,教导他们如何成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他的学识和智慧使他在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上有了深入的研究,这使得他的名声迅速传遍了四方。

商汤王,这位求贤若渴的君主,听说了伊尹的事迹后,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为了能够聘请到伊尹,商汤王三次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希望能够得到伊尹的同意。这种诚意和决心,使得伊尹对商汤王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在今嵩县空桑涧西南,有一个平兀如几的小山,这就是世传商汤聘请伊尹的三聘台。

这个小山见证了商汤王对伊尹的尊重和重视。而在城南沙沟龙头村的“元圣祠”右厢房,专门修建了三聘台,供后人前来凭吊,感叹商汤王的诚意和伊尹的智慧。

然而,有莘王并没有答应商汤王的聘请,这使得商汤王不得不采取另一种方式来得到伊尹。

他决定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这样伊尹就可以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

这种方式虽然有些迂回,但却体现了商汤王对伊尹的极高评价和期待。

伊尹与夏桀王遗弃于洛河流域的元妃妺喜两小无猜,从小就有深厚的友谊。

通过与妺喜的交往,伊尹深入了解到了夏桀王内部的许多重要情报,为商汤伐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测试九夷之师对夏桀王的态度,伊尹劝说商汤,决定暂时停止对夏桀王的贡纳。

这一举动引起了夏桀的极大愤怒,他决定“起九夷之师”进攻商汤。

然而,伊尹观察到九夷之师仍然听从夏桀的指挥,于是他献计商汤暂时恢复对夏王朝的贡纳,同时积极准备攻夏。

大约在公元前1601年,伊尹再次决定停止对夏王的贡纳。

这一次,夏桀虽然再次起兵,但“九夷之师不起”,使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完全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伊尹看到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协助商汤立即下令伐夏。

夏桀战败后南逃,而商汤则在灭掉夏王朝的三个属国后,挥师西进,很快攻占了夏王朝的心腹地区——伊洛流域的斟鄩。

斟鄩位于洛阳附近的伊洛平原,今偃师二里头村与四角楼村、圪挡头村之间。这场战役是伊尹教给商汤的伐夏战略,不久之后,夏朝灭亡。

商朝建立后,商汤便封伊挚为尹。商汤死后,伊尹历经外丙、仲壬,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

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为了教育太甲,伊尹将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成汤墓葬之地桐宫。

他本人与诸大臣代为执政,史称共和执政,并著《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讲述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成汤的法度等问题。

在伊尹创设的特定教育环境中,太甲守桐宫三年,追思成汤的功业自怨自艾,深刻反省,“处仁迁义”,学习伊尹的训词,逐渐认识了自己的过错,悔过反善。

当太甲有了改恶从善的表现后,伊尹便适时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并将王权交给他,而他自己仍继续当太甲的辅佐。

太甲犯下的错误不仅是太甲个人的深刻教训,也成为了沃丁的前车之鉴。咎单是商汤时期的大司空,与伊尹一样,他也是商朝的老臣和贤臣。

沃丁深刻认识到伊尹等老前辈是商朝的创业者,他们为商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商朝宝贵的财富。

因此,在伊尹逝世后,沃丁选择以咎单为宰相来辅佐朝政。咎单继续采取伊尹所倡导的节用宽民等一系列政策,坚定地执行商汤的治国之法。

当时的“相”除了担任宰相的职责外,还兼有帝师的使命。因此,咎单创作了《沃丁》,通过伊尹的事迹来训诫沃丁,希望他能够发扬祖制,以德治商。

在咎单的辅佐下,沃丁继续执行先王制定的治国方针。他以仁德治理天下,注重以法律约束犯罪行为。

这种治理方式使得四海臣服,百姓安定,社会秩序良好。沃丁明白,只有通过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才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