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公元前297年之东周列国(二十二)
- 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
- 黄河三尺鲤07
- 2171字
- 2024-12-03 22:37:03
秦国在这一时期还任命了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为秦相,
这是秦昭襄王试图通过引进外国贤才来加强秦国的国力。
但好景不长,公元前298年,秦昭襄王听信了谗言,
准备杀害田文。
田文凭借其智谋和勇气逃回了齐国。
同年,秦国军队从武关出发攻打楚国,这是对楚怀王拒绝割地的直接报复。
秦军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斩首楚军五万人,攻占了楚国的十六座城池。
这一系列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秦国在战国诸侯中的地位,
而楚国则因失去了领袖而陷入了混乱和弱势。
楚怀王的被拘留和秦军的胜利,标志着秦楚关系的彻底破裂,
楚国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公元前297年,楚怀王抓住秦国守卫的松懈之机,从囚禁中逃出。
他一路风尘仆仆,心怀希望和焦虑,目标是回到楚国,重掌王权。
秦国很快发现了他的逃亡,派出大批秦军沿着楚道进行搜捕,企图将他再次捉拿。
楚怀王的逃亡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
他首先前往赵国寻求庇护,希望能够得到赵武灵王的帮助。
赵国出于对秦国的忌惮,不敢收留他,拒绝了他的入境请求。
楚怀王无奈之下,只得转而投奔魏国,希望在那里找到一线生机。
在前往魏国的路上,楚怀王一行人尽可能地避开了秦军的追捕,
他们穿过了崎岖的山路和茂密的森林,忍受着饥饿和疲劳。
但秦国的追兵紧随其后,他们像猎犬一样追踪着楚怀王的踪迹。
当楚怀王到达魏国边境时,他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但命运却再次对他做出了残酷的安排。
秦军的追兵已经赶到了魏国,他们与魏国的边境守卫交涉,
最终在魏国的领土上将楚怀王抓获。楚怀王被秦军粗暴地捆绑起来,
他的脸上写满了失望和愤怒,但更多的是无奈和绝望。
秦军将楚怀王带回了秦国,他再次被囚禁起来,失去了自由。
这次被俘,彻底断绝了他回到楚国的希望。
楚怀王在秦国的囚禁中度过了余生,最终在公元前296年在咸阳去世,
秦国将其遗体送回了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楚怀王的悲剧,成为了楚国历史上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
公元前293年,秦国与韩、魏两国的联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展开了一场关键的战役。
秦国任命白起为元帅,他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和策略,
成功击败了数量上占优势的韩、魏联军。
这场战役中,秦军大获全胜,斩杀了24万人,
并且俘虏了魏国和韩国的联军统帅——魏国大将公孙喜,
从而确立了秦国在战国诸侯中的军事优势地位。
公元前291年,秦国乘胜追击,攻打韩国,
成功攻占了战略要地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进一步扩大了秦国的领土和影响力。
公元前290年,魏国在秦国的军事压力下,
被迫割让河东(今山西省)400里的土地给秦国,
韩国也割让了武遂地(今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东南)200里的土地,
这是秦国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不断扩张的明显例证。
到了公元前289年,秦国再次发动攻势,大良造白起和客卿司马错率领秦军攻打魏国,
军队打到了轵城(今河南省济源县),并且攻占了大小六十一个邑。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嬴稷在秦国的国力达到顶峰之际,
采取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举措,自称为“西帝”。
这一行为不仅是对个人权力的极致彰显,也是秦国地位的一种象征性提升。
秦昭襄王的这一决定,派遣使臣尊称齐湣王田地为“东帝”,意图构建东西两极的政治格局。
在咸阳宫的大殿内,秦昭襄王身着华丽的帝服,头戴帝冠,威严地坐在龙椅之上。
大殿内灯火通明,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庄重而肃穆。
使臣从齐国归来,带来了齐湣王接受“东帝”尊号的消息,
昭襄王听后,面露满意的微笑,宣布大赦天下,以示庆祝。
这一局面并未持续太久。
齐湣王在称帝后不久,听从了谋士苏秦的建议,
意识到这一称号会激起其他诸侯国的反感和联合抵制,
于是自去帝号,并联合其他国家合纵攻秦。
秦昭襄王在意识到局势不妙后,被迫也取消了帝号,恢复称王。
在这一过程中,秦国和齐国的互动充满了权谋和策略。
秦国试图通过尊齐为帝来拉拢齐国,同时提升自己的地位,
而齐国则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放弃帝号,以维护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
这场称帝的闹剧,虽然时间短暂,
却在战国时期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展现了当时的国际关系和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
公元前287年,秦国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对魏国发起了攻击,
占领了新垣(今山西运城垣曲)和曲阳(今河南济源)。
紧接着,在公元前286年,秦国的军事压力迫使魏国割让了故都安邑(今山西运城夏县)以求和。
秦国将安邑的百姓全部迁徙到魏国其他地方,只留下了空城。
公元前285年,秦国与楚国在宛城(今河南南阳)进行了会晤,
同时秦国与赵国在中阳(今山西吕梁地区中阳县)会面。
同年,秦国大将蒙武攻打齐国,攻占了九座城池,进一步巩固了秦国的军事优势。
到了公元前284年,燕国的上将军乐毅联合赵国、秦国、韩国、魏国组成五国联军,
对齐国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攻占了齐国七十几座城池,严重削弱了齐国的实力。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嬴稷与赵国的外交较量达到了高潮。
秦国为了得到传说中的和氏璧,提出以十五座城池交换的诱人条件。
赵国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要么交出和氏璧,冒着被骗的风险;
要么拒绝交换,可能招致秦国的军事报复。
赵惠文王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派遣蔺相如作为使者前往秦国,以期达成最佳的结果。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抵达秦国,秦昭襄王在穰城(今河南南阳邓州市)的宫殿中接见了他。
秦王嬴稷坐在高高的王座上,满脸堆笑地接过了和氏璧,他的目光中流露出贪婪的光芒。
和氏璧在秦国的宫殿中被传阅,宫女和大臣们都对它赞不绝口,
然而秦王却丝毫没有提及割让城池的事情。
蔺相如意识到秦王并无诚意,于是他心生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