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公元前477年之南亚次大陆(三)
- 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
- 黄河三尺鲤07
- 2399字
- 2024-09-16 22:26:03
三、乾陀罗国
乾陀罗国位于印度河上游的五河交汇之地,是南亚次大陆历史的发源地之一。东南方向与居楼国相邻,西北面则与剑洴沙国相接。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乾陀罗国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在吠陀时代就已经展现出高度的文明发展。
乾陀罗国的都城,名为呾叉始罗城,是当时南亚次大陆八大商业城市之一,以其繁荣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而闻名。
如今,这座城市的遗址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塔克西拉市,仍然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前来研究和探索。
在列国时代,乾陀罗国实行的是君主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在公元前五世纪,乾陀罗国遭遇了波斯帝国的征服,一度失去了独立。
直到孔雀王朝时期,乾陀罗国才重新被纳入印度的版图,恢复了其在地区内的影响力。
尽管佛陀在世时未曾踏足乾陀罗国,但到了公元1世纪,佛教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兴盛。
特别是在呾叉始罗城,佛教文化与当地的艺术传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犍陀罗艺术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以佛陀造像的制作为中心,融合了西方雕塑艺术的特点,创造出了既具有宗教神圣感又具有艺术美感的佛像。
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乾陀罗国的边界,对中国等地的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犍陀罗艺术的技法和风格传播到了东亚,对当地的佛教造像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四、居楼国
居楼国东面与般阇罗国相连,南面与婆蹉国接壤,西面与乾陀罗国相邻,北面则延伸至喜马拉雅山脚。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居楼国在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居楼国的都城名为因陀罗普斯太城,意为天帝城,象征着其在古代印度的崇高地位。
尽管有学者推测这座都城可能位于现今印度首都新德里市一带,但这一观点尚未得到主流学界的广泛认可。
因陀罗普斯太城不仅是居楼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
在吠陀时代中晚期,居楼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国家治理制度。
国王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刹帝利贵族和婆罗门教祭司则在国王的领导下辅佐国家事务,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管理。
这种治理模式在当时的印度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并对后来的君主制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列国时代,居楼国的发展进入了停滞阶段。其政治和文化影响力逐渐减弱,面临着来自周边国家的挑战和压力。
公元前四世纪,居楼国在般阇罗国之后,最终被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所灭,结束了其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
尽管居楼国在列国时代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但在佛教历史上,居楼国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佛典的记载,佛陀曾到访居楼国的劫摩娑陀密城进行宣道。
当地的国王和地方官员并未给予佛陀提供居住的地方,佛陀不得不露宿在大树下。
尽管面临困难,佛陀依然坚持宣讲佛法,包括《大念处经》等重要的佛经,传播了佛教的智慧和慈悲。
佛陀在居楼国的宣道经历,不仅展示了佛陀的坚韧和毅力,也反映了当时居楼国社会对佛教的态度和接受程度。
这段历史成为了佛教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居楼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视角。
五、婆蹉国
婆蹉国东面与苏罗娑国相连,南面隔着昌巴尔河与阿般提国相望,西面则被阿拉瓦利山脉所环绕,北面与居楼国接壤。
昌巴尔河作为亚穆纳河的支流,为婆蹉国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成为其与邻国的自然边界。
婆蹉国的都城名为毗罗陀那伽多城,虽然至今其确切位置尚未明确,但据推测可能位于今天的印度境内。
在印度拉贾斯坦邦斋普尔县的维拉特纳加尔,曾被旧译为拜拉德镇,但根据现有资料来看,这个地方似乎与婆蹉国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在吠陀时代晚期和列国时代初期,婆蹉国是一个相对强大的国家。它实行君主制,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婆蹉国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力。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婆蹉国与居楼国王室有着结盟关系,并共同参与了与般阇罗国的战争。
这表明婆蹉国在当时的地缘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巴利语佛教文献《增支部》中,记录了婆蹉国与苏罗娑国王室关系密切,这可能反映了两国之间的联姻、贸易或其他形式的友好往来。
这种密切的关系可能对婆蹉国的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婆蹉国的国力逐渐衰弱。根据历史资料分析,婆蹉国最终并入了居楼国,结束了其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
这一事件可能是由于内部的政治动荡、外部的军事压力或其他因素所导致。
婆蹉国并入居楼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古代印度政治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六、苏罗娑国
苏罗娑国东面与跋蹉国相接,南面与阿般提国为邻,西面与婆蹉国接壤,北面则与般阇罗国相连。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苏罗娑国在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苏罗娑国的都城是末土罗城,又称摩头罗城,位于亚穆纳河上游的西岸。
据考证,末土罗城的遗址位于今天印度北方邦的马图拉市附近。
作为苏罗娑国的政治中心,末土罗城不仅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也是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
在政治制度上,苏罗娑国实行君主制,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苏罗娑国曾是跋蹉国的劲敌之一,两国之间可能发生过多次战争和冲突。
公元前四世纪,苏罗娑国归入摩揭陀国难陀王朝的版图,成为其一部分。
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苏罗娑国又重新成为独立国家。在佛教文献中,苏罗娑国也有所记载。
公元五世纪,法显著《佛国记》中提到了摩头罗国,而在公元七世纪,玄奘在其著作《大唐西域记》卷四中则称之为秣菟罗国。
这些记载表明,苏罗娑国在佛教传播和文化交流中占有一席之地。
公元二世纪,马图拉城成为了继犍陀罗之后的佛像制作中心。
这一时期,贵霜王朝为了巩固对中印度的控制,在连接南亚次大陆西部与中部的交通要道上修建了第三个国都,即马图拉。
这一举措不仅抵御了东面摩揭陀国的势力,也完全掌控了世界香料贸易,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繁荣。
同时,马图拉佛教艺术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贵霜王朝的统治者们支持佛教艺术的发展,使得马图拉成为了佛教雕塑和绘画的中心。
马图拉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对后世的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