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公元前657年之东周列国(二十一)
- 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
- 黄河三尺鲤07
- 2170字
- 2024-07-04 22:36:03
晋献公一生雄图霸业,“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二而胜”,堪称一代霸主,奠定了晋国的霸权地位。然而,他在废长立幼的问题上,却显得颇为独断和无情。
没有他的默许,一个战败国的进贡女子骊姬又怎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提到:“及骊姬生奚齐,献公有意废太子。”可见,挥舞屠刀对准亲生儿子的,正是晋献公本人。骊姬,只不过是顺势而为,乘机得利罢了。
那么,晋献公为何要废掉申生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太子申生的身份。晋献公的原配夫人出身于贾国,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国,与贾国的联姻或许是他父亲晋武公的安排,并无多少感情基础。
事实也是如此,贾夫人嫁给晋献公后一直没有生育。也就是说,晋献公并没有嫡长子。
而太子申生的母亲齐姜的身份,并不十分光彩。因为从法理上来讲,齐姜算是晋献公的后妈,是晋献公有了贾夫人之后,偷偷勾搭上的。
因此,申生实际上是个私生子。这样的身份怎么能成为未来的国君呢?
所以,当骊姬被立为夫人,又生下儿子奚齐之后,晋献公的心思就开始活络了。
从身份上来说,奚齐现在成了嫡子;从个人情感上来说,他深爱着骊姬。因此,他看向申生的目光就开始变得冰冷了。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军事改革——将晋国军队扩充为两支大军。
晋献公亲自统率上军,而将下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太子申生,赵夙担任驾御兵车之职,毕万则作为护右,三人联手,相继灭掉了霍国、魏国和耿国,取得了辉煌的军事成就。
战争结束后,晋献公为申生在曲沃筑造了城池,同时将耿地赐给了赵夙,魏地赐给了毕万,并封他们为大夫。这一举动,表面上看似是对功臣的奖赏,实则深藏玄机。
晋国大夫士蔿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决策背后的深意。他警告申生,晋献公已经将他推到了人臣的最高地位,这意味着申生已经没有继续上升的空间,继位为君的可能性变得渺茫。
士蔿建议申生效仿古代吴太伯的做法,主动放弃王位,逃往他国,这样不仅能避免未来的祸患,还能留下一个谦让的美名。然而,申生并未听从士蔿的忠告,他选择留在晋国,继续履行太子的职责。
申生的决定,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晋献公做了很多铺垫。首先让申生就封于曲沃,再派公子重耳和夷吾到边关,守蒲城和屈城。
这些行为都表明晋献公已经将申生视为与重耳和夷吾一样的身份,失去了晋国君位的继承权。
晋献公的真正谋算是什么呢?他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曾经接受了大夫士蒍的建议,对曾祖曲沃桓叔和祖父曲沃庄伯的旁系亲属进行大清理。
为了填补公族遗留下来的权力真空,晋献公大力扶植异姓公卿。但是一番操作下来,晋献公又觉得异族姓氏的势力太过庞大,为了制衡朝堂各方势力,他又必须再另外找人压制异族公卿。
但是同姓公族都被清干净了呀,所以只能让自己的儿子堵上这个窟窿眼儿。
晋献公向骊姬明确自己的态度,他将正式废黜申生,改立奚齐为太子。晋献公满以为心上人会兴高采烈,但骊姬却十分惊慌。
骊姬太害怕了,现在的申生不但控制着除国都之外晋国最大的城市曲沃,名义上还掌握着晋国一半的军事力量。
反观自己的儿子奚齐,此时才五岁,他拿什么跟晋国政坛的二号人物申生比?
最后,申生自杀,晋献公派阉楚到蒲城追杀重耳。重耳翻墙,阉楚砍掉了重耳的袖口,重耳流亡到翟国;夷吾逃到了梁国。
晋献公在宗庙立誓,从今往后,晋国不得收留同姓公子,公子成年之后,全部搬出晋国国境之外去。
当初,在晋献公立骊姬为夫人的时候,晋国的大夫卜偃也曾有过预言:“吾观君夫人也,若为乱,其犹隶农也。虽获沃田而勤易之,将不克飨,为人而已。”
事情正像卜偃预料的那样,在骊姬成功逼死申生,逼走重耳和夷吾之后,晋国人心浮动。一个小毛孩子到底是坐不稳晋国国君的位置。
晋献公死后,中大夫里克(前太子申生的老师)发难,一番混战,骊姬和奚齐娘俩儿全部丧命。
更为严重的后果,还不是晋国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五易君位;而是晋献公当年清洗桓、庄公族,现在晋国群公子又集体出逃,晋国的同姓公族至此一蹶不振;公族势力的没落,导致晋国国君只能被迫将更多的权力交到异姓公卿的手里。
饶是晋文公这样的霸主,做三军六卿时,却没有一个公族的头面人物。我们也可以说,日后六卿专权、三家分晋的祸根,就是晋献公亲手埋下的。
公元前651年,即晋献公二十六年的夏天,齐桓公召集了一场在葵丘举行的盛大盟会,邀请了各国诸侯参加。然而,晋献公由于身体不适,未能及时抵达。
在前往葵丘的途中,他遇见了周朝的宰孔。宰孔对晋献公提出了警告,认为齐桓公日益骄横,其行为已经引起了诸侯的不满。
他建议晋献公不必参加此次盟会,因为齐桓公无法对晋国造成实质性的威胁。由于晋献公身体状况的恶化,他接受了宰孔的建议,决定返回晋国。
晋献公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他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他召见了荀息,表达了自己对年幼的奚齐能否顺利继位的担忧,因为朝中的大臣们可能不会服从一个小孩子的统治,晋国可能会因此陷入混乱。
晋献公询问荀息是否能够拥立奚齐为新的国君。荀息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并承诺将全力以赴。
晋献公要求荀息给出一个承诺的凭证,荀息坚定地表示,即使晋献公死去又复活,他也会因为自己对奚齐的忠诚而感到无愧。这番话深深打动了晋献公,于是他将奚齐托付给了荀息。
荀息作为国相,开始主持国政,准备晋献公的后事。同年九月,晋献公去世,留下了一个由荀息辅佐的年幼君主奚齐。
晋献公的去世,不仅是晋国的一次重大政治变动,也标志着春秋时期一个强权君主时代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