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公元前657年之东周列国(六)
- 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
- 黄河三尺鲤07
- 2099字
- 2024-06-19 23:07:04
公元前661年,狄人侵犯邢国,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下,出兵救援邢国,展现了齐国对盟友的忠诚和保护。
同时,鲁国内部出现君位交替的动乱先兆,齐桓公在仲孙的劝说下,放弃了趁乱攻击的念头,选择帮助鲁国稳定局势。
公元前660年春,齐桓公迁入阳国,进一步扩大了齐国的领土。同年秋季,鲁闵公遭到庆父的谋害,鲁僖公被拥立为君。
齐桓公在处理鲁国内乱时,逼使邾国交出帮助庆父作乱的哀姜,维护了正义和秩序。
公元前659年,狄人再次侵扰邢国,齐桓公联合宋、曹等国出兵救援,并帮助邢国迁移都城至夷仪,确保了邢国的安全。
同年秋季,齐桓公在夷地诛杀了哀姜,并在鲁僖公的请求下,将她的遗体送回鲁国安葬,体现了他对旧盟友的尊重和人道关怀。
公元前658年,面对卫国被狄人攻灭的局势,齐桓公在楚丘帮助卫国筑新城,使卫国得以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齐桓公的仁义之心,也进一步巩固了齐国在诸侯中的领导地位。
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内部发生了一场关于太子更立的风波。周惠王原本已立王子郑为太子,但由于惠后偏爱小儿子带,周惠王便产生了废除郑太子地位,改立带为太子的想法。
这一决定在王室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牵动了诸侯国的关注。
为了支持王太子郑的地位,齐桓公发挥了他在诸侯中的领导作用,召集了鲁、宋、陈、卫、许、曹六国国君在首止举行会盟。
这次会盟不仅是对王太子郑的声援,也是对周王室稳定的维护。通过这次会盟,齐桓公展现了他对周王室的忠诚和对诸侯联盟的领导力。
公元前654年,郑文公在周惠王的影响下,决定不参加首止之盟。
这一行为引起了齐桓公的不满,他率领齐、鲁、宋、郑、卫、曹六国联军对郑国发起了军事行动。然而,由于楚国出兵救援郑国,齐桓公不得不选择退兵。
公元前653年春,齐桓公再次对郑国发起了军事行动,这次他成功迫使郑国屈服。夏季,齐、鲁、宋、陈、郑五国在宁母举行了会盟,进一步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盟关系。
冬季,周惠王驾崩,王太子郑秘不发丧,而是向齐国求助,希望能够得到支持顺利即位。
齐桓公对此表示了支持,并在公元前652年春,召集了鲁、宋、卫、许、曹、陈、郑等国在洮举行会盟。
在这次会盟中,齐桓公正式扶助王太子郑登上了周天子的宝座,即周襄王。
公元前651年夏季,齐桓公召集了周公及鲁、宋、卫、郑、许、曹等六国国君,在古葵丘举行了一次重要的会盟。这次会盟不仅是对齐桓公霸主地位的再次确认,也是对周王室权威的一次重要支持。
周襄王对齐桓公在先前继位过程中的大力支持表示感激,特意派遣宰孔前往会盟地点,赐予齐桓公一系列珍贵的礼物。
这些礼物包括了用于祭庙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象征着周王室对齐桓公的极高礼遇和认可。
周襄王甚至特别允许齐桓公在接受赏赐时不必行跪拜之礼,这是对齐桓公非同一般的地位的肯定。
然而,齐桓公在管仲的明智建议下,坚持行了跪拜之礼。他深知,尽管自己的地位尊崇,但对周王室的尊敬和礼节是维护诸侯与王室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
齐桓公的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他的谦逊和对传统的尊重,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诸侯中的威望和对周王室的忠诚。
《孟子·告子下》中记载的“葵丘会盟”盟辞中的“五禁”条款,便是齐桓公治国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他成就霸业的重要经验总结。
这些条款包括:一是维护家庭伦理,禁止诛杀不孝之人,稳定太子地位,不得以妾为妻;二是推崇贤能,培养人才,表彰有德行之人;
三是尊老爱幼,关怀社会弱势群体,礼遇来宾和旅客;四是打破士族世袭制度,选拔能人担任官职,不专杀大夫;
五是保障经济流通,不设阻挠,允许别国人购买粮食,封国封邑需报告天子。
周襄王派遣大臣参加葵丘会盟并赠送重礼,这一行为表明了周襄王对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承认,也标志着齐桓公霸业达到了巅峰。
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秋季,齐桓公在葵丘再次召开会盟时,晋献公的拒绝参加,显露出诸侯间关系的微妙变化。
会后,晋国内部发生了君位交替的内乱,齐国趁机兴师讨伐晋国。齐桓公派遣隰朋率军与秦军会合,共同拥立晋惠公,这一行动进一步彰显了齐国在诸侯中的主导地位。
随着霸业的巩固,齐桓公开始显得骄横自满,自诩“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并有意封祭泰山、禅祭梁父,以彰显自己的功绩。
管仲作为齐桓公的重要辅佐,对齐桓公的这一行为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他极力劝阻齐桓公不要过于骄傲自满,提醒他封禅之礼需等待时机成熟,具备各种祥瑞之物时才能举行。齐桓公最终听从了管仲的劝告,放弃了封禅的计划。
公元前650年,齐桓公带领齐国和许国的联军北上讨伐北戎,展现了齐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对周边部族的影响力。这一行动不仅保护了齐国的边疆安全,也加强了齐桓公在诸侯中的威望。
公元前649年,齐桓公与鲁僖公在阳谷举行了会晤,这次会面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同年,王子带勾结戎人攻打周王室,攻入了王城,这一事件震动了整个中原地区,也对周王室的权威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公元前648年春季,诸侯国在卫国的楚丘建筑外城,以防备狄人的进犯,显示了诸侯国之间的团结和对外部威胁的共同应对。
夏季,周襄王亲自讨伐王子带,秋季,王子带逃亡至齐国寻求庇护。
冬季,齐桓公派遣管仲出使戎人,促成戎人与周襄王的和解,同时派遣隰朋使戎人与晋国和解,这些外交行动体现了齐桓公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高超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