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协同计划、预测及补货

当今世界,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使企业面临着来自交货期、产品质量、成本和服务水平等多方面的压力,促使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走向合作。因此,供应链作为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客户组成的功能网链结构,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的热点。但供应链是错综复杂的,供应链的业务活动不仅要跨越供应链通道的范畴,还要跨越功能、文化和人员的范畴。企业在努力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和获得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不得不重新构思、重新定义和重新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和模式。为了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一种面向供应链的管理策略——协同计划、预测及补货(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CPFR)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CPFR源于沃尔玛提出的协同预测和补货(Collaborative Forecast and Replenishment,CFAR),是指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利用互联网共同做出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实行连续补货。后来,在沃尔玛的不断推动下,基于信息共享的CFAR逐渐向CPFR发展。CPFR在CFAR实行共同预测和补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计划的制订,即不仅让合作企业实行共同预测和补货,同时将原属于各企业内部事务的计划制订工作(如制订生产计划、库存计划、配送计划、销售计划等)交由供应链上各企业共同完成。

CPFR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协同计划、协同预测和协同补货。

阶段 1:协同计划。供应商和需求方需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就各自对联合供应链管理的期望值以及为保证成功所需的行动、资源、保密协议、信息共享权限等因素进行磋商,允许对方着眼于自己的销售、生产等活动,以发现趋势、记录变化、分析影响及提供QR的最新相关信息,并明确规定双方的职责和绩效评价的方法。

阶段 2:协同预测。供应商和需求方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预测:销售预测和订单预测。销售预测是基于以往的销售数据进行的,通常由需求方生成最初的销售预测报告,并将其传递给供应商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该销售预测报告便成为进行订单预测的基础。订单预测需要充分考虑供应方的约束条件,如订单处理周期、前置时间、订单最小量、商品单元以及零售方长期形成的购买习惯等,这些约束条件需要供应链双方加以协商解决。

阶段 3:协同补货。供应商做出供应承诺即代表双方都认可订单预测的结果,从而形成最终的订单。生成订单的指令根据双方事先达成的协议和权限,可能由供应商发出,传递给需求方供其确认生效;也可能由需求方发出,直接传递给供应商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