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岩语录】
你们说哪个人不爱财?可到口的不一定就是肥肉,在张嘴之前要好好想想这块肉能不能吃。如果我当时昧心吃下了这块“肉”,也就没有今天的胡雪岩了。
一日的下午,胡雪岩像往常一样到野外放牛。他把牛儿赶到草地上,自己便到路边的凉亭去休息。走进凉亭,胡雪岩发现了一个蓝布包袱,上前摸了摸,硬邦邦的,又掂了掂,分量很重。他好奇心起,打开了包袱,想看一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一看可把胡雪岩吓了一跳——里面都是沉甸甸的银元宝。这个穷孩子何时见过这么多钱?他难免想把这些钱财据为己有,要知道,这可够他们一家吃用几十年了。幸好母亲平日的教诲及时唤醒了他的道德。他意识到,这些东西既然不是自己的,就一定不能拿,而且失主此时也一定是着急得要命,肯定在四处找寻遗失的包袱,所以他决定把东西还给失主。
他先将包袱藏到了草丛中,然后好像没事儿一样,坐在那里等人来认领。可是,一直等到夕阳西下也不见有人来,胡雪岩饿得饥肠辘辘,但他还是强忍着坐在那里等。
终于,有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过来,开口就问:“小哥、小哥,你有没有见到一个蓝色包袱?”
胡雪岩这个时候显示出了少年少有的沉稳,他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包袱里都有些什么?”
来人一听,知道东西算是找到了,连忙将里面的东西一一道来。胡雪岩见他说得分毫不差,这才将包袱取出还给了失主。
包袱失而复得,失主自然千恩万谢,于是从里面拿出两锭元宝,对胡雪岩说:“小哥,这个给你,略表谢意。”胡雪岩连忙拒绝说:“我不能要,这本来就是你的东西,我又没有做什么,本来就是该还给你的。”
失主听后非常感动,于是告诉胡雪岩说:“我姓蒋,在大阜开了一家杂粮店。你这么好的孩子在这里放牛可惜了,不如跟我回去吧,我收你做徒弟。”
这对于一个放牛的穷孩子来说,绝对是个脱离苦海的好机会。但胡雪岩并没有马上答应,因为他心里还惦记着母亲。他答复蒋老板:“我现在不能答应你,我要回去问母亲。如果母亲同意的话,我当然乐意跟你去。”
蒋老板一听,更看重他了,便对他说:“你尽管回去请示令堂,我把地址留给你。如果她同意了,你随时可以来找我。我一定好好教你。”
胡雪岩回家以后,将这件事告诉了母亲。胡母听后十分高兴,儿子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于是胡雪岩在13岁那年,独自一人离开了绩溪胡里村,开始了在杂粮行的学徒生涯。
他当时并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举动,彻彻底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很多年以后,胡雪岩在回忆起这件事时,仍颇有感慨地说道:“你们说哪个人不爱财?可到口的不一定就是肥肉,在张嘴之前要好好想想这个肉能不能吃。如果我当时昧心吃下了这块‘肉’,也就没有今天的胡雪岩了。”
【智慧解读】
的确如此,倘若没有当初的理智克制,很可能便不会有日后的胡雪岩。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一个十几岁的穷苦少年突然面对这样的诱惑会有怎样的反应?很可能,这个少年会拣起包袱立马跑回家,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从此以后不必再辛苦劳作。很多人会把这当成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所幸胡雪岩没有去接这个“馅饼”,如果他接了,可以确定他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欲望,人皆有之,谁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取更多。很多人在欲望的支配下,沉迷在了金钱、地位、权力之中,乃至不顾道义、不择手段。然而,正如胡雪岩所说的那样,“到口的不一定就是肥肉”,奉劝诸位在张嘴之前好好考虑一下利弊,权衡一下得失,免得日后吃不下又吐不出来,为这块“嘴边上的肥肉”饱受折磨。
当然,没有人可以彻底节欲,但适当修剪一下自己的欲望还是很有必要的。人,不能让贪念支配自己的生活,那极有可能会错过很多原本属于你的机遇。
“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是针对欲望越大人越贪婪,越易致祸而言的。“身外物,不奢恋”,这是思悟后的清醒。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从古至今,只有能明事非、辨利害,才能忍耐住自己的本性,才能见利思害。让自己多一些忍耐的精神,不要把那些“免费的午餐”放在眼里,才不会身受其害。
所以说,为人绝对不可动贪心,贪心一动良知就自然泯灭,良知泯灭就丧失了正邪观念,正气一失,其他就随意而变了。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生活中一些人抵不住“贪”字,灵智为之蒙蔽,刚正之气由此消除。在商品社会,许多人经不住贪私之诱,以身试法。“不贪”真应如利剑高悬才对,警世而又可以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