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接纳自己》:活在当下

接受自己,意味着接受自己的一切:身体、心灵、习惯、美丽、丑陋、坏毛病等等。这与我们接受的文化习惯不符,老人们总是会对年轻人说:改掉坏习惯,不要如何如何。那么,对于这种劝诫,究竟该不该听?

一人如果不接受自己,那么就没有人会接受你。不接受自己的人,生命也不会再美丽。

从小学到高中,曾江华一直非常努力,门门功课都要求自己考第一,假如有的考试没有得第一,他会非常自责。他这样的勤奋,是希望人们喜欢他,他受不了别人那种不满的眼神。

终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名震小城。

清华大学汇聚了全国各地成绩优异的学子,相形之下他的成绩并不算好。刚入学了解到这一切的曾江华无所适从,他依然坚持努力学习,刻意强化自己的竞争意识,并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希望给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有时,他甚至会为了一个小细节做得不够完美而纠结,他的心态非常紧张,时常怕犯错失误导致其他同学的嘲笑。

时间长了,他发现无论自己怎样做,都达不到完美的高度,他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爱他。积压得太久的情绪爆发了,他开始自暴自弃。大三放暑假后他回到了家中,有一天竟然从7楼纵身跳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他没有接纳自己,放弃了自己。无论是谁,都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一旦偏执苛求,就很容易发现现实中存在的缺憾,导致心理压抑。压抑的情绪积压太久,使人整日生活在唉声叹气里,失去对人生的控制力和幸福感。

○ 接受自己

悲剧往往来自那些没有被接受,没有被正视的情绪。的确,好好学习和工作是正向的鼓励,而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与取得好的业绩,却给人以压力。努力都无法完成的理想,其实已经严重脱离实际,应该被取消,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追求当下的幸福。

美国有一部有名的电视剧《绝望主妇》,主人公布丽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人,她非常注意细节的完美,因此而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模范主妇。可是这位模范主妇也有烦恼,她总是感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完美,什么事情都希望能做到最好,却不照顾丈夫和子女的感受。不仅仅如此,她还“严格”要求丈夫和孩子都要做到最好。在生活中她总是为了维系好理想化的自我与其他家庭成员爆发“战争”,只要他们不以她为首,遵从她的要求,家庭就不得安宁。

她的完美情结严重到有一次接受心理医生的诊治时,发现医生的衣服上掉了一颗扣子,在她完美主义的脑海里,竟然容不下这个小细节。开始时她勉强集中精力去听医生在说什么,后来竟然实在忍不住了,拿出包里的针线盒把医生衣服上的扣子当场缝起来了。

这样完美无缺的贤妻良母结局却出人意料,不但遭遇了丈夫的背叛,而且她的子女都很怨恨她,从此家庭土崩瓦解。

布丽常年用一种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家庭成员,导致背叛和怨恨,这其实是一种完美主义情结,其实家庭成员包括她自己都达不到她的标准。可以这样说,布丽展示给我们的模范幸福,带有强迫倾向,她不断地强迫自己,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最好,也同时把要求施加给了周围的人。完美主义者认定生活应该是他们想要的样子,一切都必须按这个标准发展。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吹毛求疵的人,能够放大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抱怨生活多么不完美。也是因为这种超乎现实的理想,使得完美主义者难以接受自己,他们比普通人的期望值高,所以比其他人都难以接受失败。

每个人对生活都会产生失望和不满,但是追求完美的人更容易纠结、伤感、沮丧、甚至抑郁。朝花夕拾是自然界的规律,我们不是超人,人有生死、美丑、贵贱及善恶等之分,又如何苛求得了?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不可能没有缺陷。就像维纳斯没有双臂,再美的花也遵循朝花夕拾的规律,能够活在当下,唯有接受自己。

○ 根植于虚荣的完美类型

事事要求完美,而拿到这完美的结果只是为了心理满足而已,说到底,还是虚荣在作祟。虚荣心就像是一个被吹大的气泡,虽然可能飘得很远很高,但破碎也会随之而来。

中国历史上有一段佳话,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毅然放弃就放弃高官厚禄,隐居乡野,从此千古留名。诸葛亮《戒子篇》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的虚荣心像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我们应该卸下身上虚荣的包袱,轻装远行,这样才能以平和的心态追寻成功。范蠡洞明世事,知道名利只会给自己带来性命之忧。而范蠡的同僚文种却反之,接受人越王赐予的荣华富贵,最后却又被越王杀死。

虚荣心人皆有之,并不至于到达爱慕虚荣的程度。男人大多追求自己的名誉、地位、金钱等,女人会更多滴关注自己的衣着、容貌、首饰等。尤其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的需求已经不能象老子《取舍》中所言:“难得之货使人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但妒忌本身容易招致祸端,自然界无不如此。

从前有一只美丽的雄孔雀,它长长的尾巴闪耀着金黄和青翠的颜色,在阳光下妙不可言,当时的画家们都难以描绘出这种美。

但是这只雄孔雀好妒,它看到有人穿着华美的衣服,就会尾随啄他们,所以得到了一个雅号:妒公。孔雀对尾巴的真爱程度超过了人们爱护衣服,它每天勤于清理,坚持晾晒,即使休息也会先找地方将尾巴搁置好才蹲下来。

一次春季的暴雨来袭时它来不及回到窝里,被大雨淋湿的孔雀羽毛都黏在身上,长尾更是滴水不止。这时有个猎人悄悄靠近了孔雀,孔雀明知有人在近旁却不肯飞走,它怜惜地看着自己的尾巴,不停用喙清理黏在一起的长尾,结果被猎人轻易地捉住了。

孔雀其实不是被猎人捕获的,它是被虚荣心所戕害。虚,即虚无,不切实际的意思;荣,即光华,茂盛;虚荣心就是在追求一种表面的、不切实际的光华和繁盛。虚荣心是对自己的外表、名利、地位、财富等表现出的虚妄自大的感受。虚荣的人大多会卖弄自己的见识,爱追赶潮流,爱大声说话吸引人们注意,等等。一个正在炫耀自己的人,最容易招致他人的厌恶。

《尚书·洪范》里提到了五福,分别是寿、福、康宁、修好德、终命,书中唯独对“贵”只字未提。因为在我国古代,贵贱虽然相袭却难以持久。有的人虽然位列公卿,但是时刻有被参奏贬职的可能。有的人暗中积攒不义之财,虽然腰缠万贯,但是一朝东窗事发,可能流离失所,甚至被收监斩首。而进京赶考的学子金榜题名,不止光宗耀祖,还能改换门楣。人生不可测的因素太多,没有永远的贵族。

而当今人们对“贵”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古代,家庭供养读书人是为了面子,人们请客挥霍钱财是为了面子,买车买房成了炫耀的资本也是为了面子。虚荣心的作祟使得人互相攀比的心理更加严重。这是变相的攀比,是追名逐利之心导致的。人人心中都有想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的思想,一定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名缰利锁面前,人的思维是混乱的,是为了活着给别人看,会失去正确的方向。

完美主义这个观念的本身就充满问题,人要改变自身完美主义观念,就要放弃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作风。对于追求完美的人来说,他们都有一套苛刻的标准,感觉自己能通过检验就拿它来衡量其他的人。以自己为中心,常常会要求别人的做法符合自己的意愿。但是无论他人做得好坏,只要以自己为中心,就不会对他人感到满意。完美主义者要学会尊重个体的不同,不要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

降低标准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比较难,毕竟完美才是他们所追求的。但是降低标准能够增加满意度,这样使得完美的观念得到了洗礼。任何过高的标准对完美主义者本身都是有害的。完美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降低标准能够让梦早点醒来。可以试图现将自己的某类不太敏感的标准,如:女生恋爱时要求交往的男性必须超过180CM。这时可以把这个交往标准稍微定低一点,不但能发现未到180CM的男性还有其他的魅力,还增加了更多的异性朋友。逐级把标准降下来,更多地关注彼此的切合度,能够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别处去。

当完美主义发现自己不完美的地方,也会备受打击。虽然他们追求的目标跑偏了,但是不可否认,完美主义者大多是很上进的人。学会从不完美中发现优点,能够让完美主义者意识到在不完美的世界里,也存在着很多美好的事物。当自己被完美的要求弄得筋疲力尽的时候,不妨回到现实里,感受一下没能把所有事都做好,也是人的一种常态。没有人是不犯错误的,完美主义者最忌讳的就是他人取笑自己,这比物理打击更容易伤害到他们的内心。如何看待失败,是完美主义必修的课程。如果完美主义者能够坦然地接受失败,发现人生并没有因为失败而不再美丽时,失败便不再可怕,追求完美本身并不是要苛责自己。

接纳自己的人不会被负性情绪驱使,活在当下让我们更加体味到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