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自己的简历上介绍自己的喜好时,都喜欢写“爱看书”或“喜欢阅读”之类的,特别是读过书的人,也特别是学生,因为在人们的固有观念里,是否爱好看书和学习已经成为人们衡量一个人的品性、或者说生活习性的标准。
但据我后来的了解和亲身感受,好学之人多指有多,但真正爱好读书的人少之又少。
一年看一两本那不叫看书,每年给自己定任务必须要看多少本书也不叫爱好,阅读和学习不同,学习一般都是带着目的性的,比如为了考试得高分,为了工作的升迁,为了挣到更多的钱,那不叫喜欢,更多的是身不由己,是一种被现实所驱动的,只维持一个阶段的行为。
但阅读不是,如若说真正上升到喜欢的程度,那一定是不带任何目的性的,只单纯的追求灵魂的升华和精神的丰盈。那就借着自己的亲身感受说一下关于阅读习惯如何养成和自己对此的见解吧。
今年不知不觉买的书已有70本了,看完的书也已经有40多本了吧。看书的形式和内容也变了,以前是看完一本再买下一本,或者是把某位作家的全集看完再去看其他的。对,一定是看完,而不是跳看,或丢下不看。今年就不同了,在拼多多上、抖音上、或者读某本书时看到上面写到的某本书,我都会去搜,感觉不错就会直接买了。当然,我也时常被大数据带着走,有些书名感觉很好就买了,一买就是好几本,所以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三本书很雷同的现象。
这种购书方法,虽不推荐,但往往也有惊喜,比如吴晓波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本书,是书名吸引了我,买回来才这知道作者是写商业书籍的,此书里的内容基本都是关于商业的,或者从商业的角度去看问题的,张琦的《认知破局》也是。
而此前的我,明确表示这些经济、政治是跟我毫无关系的,我即听不懂也看不懂,最主要的是我也真的不喜欢,更别说主动去学习了。但惊喜就在于此,不抱希望的往往都是最能惊艳人心的!无意中买的书,在随意的翻阅后竟然被书中的很多内容给吸引住了,从随意翻看到后来的认真阅读,再到反复翻看、摘录、反思和内化后,我的思想也就随之转换了,打破了固有的认知,觉得商业的东西也很有意思。
今年买的书很杂,涉及的种类和范围越来越多,从大作家们到小作家们,从国内到国外,从文学、心理学、到哲学、商业类书籍,再到史学,反正兴趣来了,看到什么便买什么,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莎士比亚全集》和司马迁的《史记》,这类有收藏价值的书,我一定会买正版的,即使买来暂时不看,但也就是看着就足以让我内心喜悦很多。
我之前想过,今年我这种买书和看书习惯的改变,可能真的是受到了朋友的影响吧,但认真思考后觉得不然,这种情况是人的阅读量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经历的一个过程或阶段,毕竟在买《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这本书时,我还不认识喜欢钻研财经的朋友,而吴晓波、张琦、巴菲特等人也是在我买过他们的书以后才了解的,毕竟我不是一个很容易受人影响的人。
做财务管理的朋友说,他读书都是有选择性的阅读,劝我也要读对自己有用的书籍才行,不能瞎读,就如他看投资类书籍一样,能学以致用,确实也挣到了钱。而我,目前还是仅处于“纯阅读”的阶段,拥有者硕士学历的某姐夫在看了我写的内容后,也是一个劲的说我,他们都觉得我这么没目的的看书,实在是无用,自己搞公众号也是瞎写,不懂得去顺应这个时代和潮流,去搞流量、去变现。
也确实如此,为了分享我的想法我专门注册了一个订阅号,会写一些内容在上面发布,最开始我是很认真的在写,写一些人物和故事,还会花很大的精力去修改;后来感觉没那么多精力,索性就写随笔去记录那些时不时冒出来的想法,不再怎么修改就直接发出,错别字连篇也妨,没人关注也不要紧,我觉得那种为了博取阅读量而花费很大精力的编排是很耗时间和精力的一件事,我也只是喜欢记录自己的思想而已,单纯的为爱好而写。
但我想,阅读就如人的成长历程一样吧,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要做和要经历的事。孩子未来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都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把孩子的婴儿期照看好,才能保证孩子在少儿期的健康成长,进一步才能保证孩子在进入青少年期以及成人后的向好发展。即,只有把前面的基础打好了,我们才有可能看到一个健全且健康的人。我们既不能让孩子一口吃个胖子,也不能揠苗助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唯有稳扎稳打才可以。
至于知识的输出和变现,我想在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时,只要信念足够,它是会厚积薄发的。
最近微信等推送的内容很多,都是打着莫言说、罗翔说、稻盛和夫说、杨绛先生说、冯唐说,弘一法师说等等,然后再把他们的话分解,点赞量还挺多。但昨天随意翻开一篇后,发现某某说的内容有些驴头不对马嘴,根本不是出自某人,这些文章也就是为了胡弄下那些不懂的人,博取流量罢了,但若说真正的喜欢和做学问,还是不要抱着任何功利心才可以,基于这点,我便更加坚定自己的做法了。
毕竟,一味的为了流量,去迎合社会、迎合他人,自己终究是肤浅的、是流于表面的,没有深加工,永远都不自己的东西。即使这样做,初开始能见成效,收到流量和打款,但因为没有牢固的根基,终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也终究不能坐稳脚。
所以,在求知的这条路上,我还是固执已见吧,虽然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但以我的性格,这种违背内心的事,即使做了我也是一样都不会做好!
2023年9月3日